“臭味相投”应读作“xiù
wèi xiāng tóu”
《现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2005年第5版)和《新华成语词典》(商务印书馆2002年版缩印本)等工具书都将成语“臭味相投”注音为“chòu
wèi xiāng
tóu”,笔者以为这是很值得商榷的。
在现代汉语里,“臭味”有两个读音,也有两种含义。一读xiù
wèi,气味,比喻同类。《左传·襄公八年》:“今譬于草木,寡君在君,君之臭味也”。后因谓彼比投合为“臭味相投”。一读chòu
wèi ,恶气,难闻的气味。(见《辞海》1999年版缩印本2289页)。如:臭味熏天 |
屋里充满臭味,令人作呕。“臭味”有两个读音,却不意味着作为成语的“臭味相投”也就有两种读音。“臭味相投”作为一个约定俗成的成语,它的读音、词形、结构和表达的意义,都是相沿习用、相对固定的,不好随着变更。作为成语,“臭味相投”的读音就只有一个,即“xiù
wèi xiāng
tóu”。如果读作“chòu
wèi xiāng
tóu”,也不是说不行,但它只能视为一般性的词组,而不是作为成语的“臭味相投”,它所表达的意义也与成语“臭味相投”的意义完全不同。
现在我们再来看《现代汉语词典》和《新华成语词典》是怎样给读chòu
wèi xiāng
tóu的“臭味相投”释义的。《现代汉语这个词典》:“思想、作风、兴趣等相同,很合得来(专指坏的)”。《新华成语词典》:“比喻思想、作风、爱好等相同,互相投合。多含贬义”。从这两种释义上看,我们是很难找到“臭味(chòu
wèi),恶气,难闻的气味”的意思的。相反,以上两种释义倒与“臭味(xiù
wèi),气味,比喻同类”相切合。同类,即指思想、作风、兴趣、爱好等相同的人,或志趣相投合的人。“臭味相投”这个成语的意思,就是指(志趣相同的人)“彼此投合”(见《辞海》1999年版缩印本2289页)。因此,笔者认为成语“臭味相投”应读作“xiù
wèi xiāng
tóu”,而不应读作“chòu
wèi xiāng
tóu”。或者说,表达志趣相同,彼此投合这个意思的“臭味相投”,读作“xiù
wèi xiāng
tóu”;而读作“chòu
wèi xiāng
tóu”的“臭味相投”,并不能表达志趣相同,彼此投合这个意思,二者不可混淆,更不可张冠李戴。
另外,成语“臭味相投”的本义在感情色彩上是中性的,只是人们在长期使用中,逐步地将其演变为多含贬义而已。《官场现形记》一九回:“他同刘大侉子偏偏住在一店,一问又是同乡、同班、同省。黄三溜子大喜,次日便拿了‘寅乡愚弟’的帖子,到刘大侉子的房间里来拜会。刘大侉子也是最爱结交朋友的,便也来回拜。自此二人臭味相投,相与很厚”。此例中“臭味相投”并无贬义。清·陈忱《水浒后传》九回“那常州新任太守姓吕,名志球……与这个廉访同年,又是两治下,况且祖父一般的奸侫,臭味相投,两个最称莫逆”。刘绍棠《蒲柳人家》一○:“麻雷子跟花鞋杜四臭味相投,狼狈为奸”。这两例中的“臭味相投”则含贬义了。从这里我们也可以看出,《现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2005年第5版)对“臭味相投”释义:“思想、作风、兴趣等相同,得合得来(专指坏的)”。这个“专指坏的”也是不准确的。改为“多含贬义”为好。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