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寒露到,闲话养生聊聊“露”俗(随笔)

(2021-10-08 09:27:28)
标签:

寒露

民间

俗话

分类: 散文随笔
寒露到,闲话养生聊聊“露”俗(随笔)


           今年寒露到! 寒露是农历一年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七个节气,一年四季秋季六个节气中倒数第二个节气。寒露每年公历10月7日至9日交节。今年寒露,公历10月8日,农历九月初三。

         吃了寒露饭,单衣汉少见!这一农谚俗语,表明寒露是气候从凉爽到寒冷的过渡阶段。寒露的风,带有一些刺骨的寒气;寒露的雨,更是感觉冰凉。过了寒露,时有冷空气南下,昼夜温差较大。

         气候特点上看,我国南方秋意渐浓,气爽风凉,少雨干燥;东北、西北地区进入或即将进入冬季,千里霜铺、万里雪飘。寒露这一

秋节令的到来,对于我国中部地区来说,冬季近在眼前了。

         在农历二十四节气中,最早出现“寒”字的是寒露进入,昼

渐短,夜渐长;日照减少,寒气渐生;除了昼夜温差大外,晨晚

显,空气较为干燥。因而,这正是民间最讲究养生“露”俗之时。




         一、起    居。  俗话说:秋三月,早卧早起,与鸡俱兴。”秋三月:即农历秋季第三个月,也即秋天最后一个月;早卧早起,与鸡俱兴:即早睡早起,闻鸡起舞!早睡,以顺应阴精的收藏;早起,以舒达阳气。近代医学研究表明,秋天适当早起,可减少血栓形成的机会。

   二、饮    食。  俗话说:秋之燥,宜食麻以润燥。”燥,干燥。

寒露时节的燥邪之气容易侵犯人体而耗伤肺部,会让人容易出现咽干、

鼻燥、皮肤干燥等秋燥症状。所以,饮食上要少辛多酸,多吃雪梨、蜂

蜜、杏仁、芝麻、柿子等柔润食品。


   三、适时添服。  俗话说:"春捂秋冻!"这是说,夏季结束入

适度“露”受些冷,有利于提高皮肤和身体的耐寒能力,特别是初秋。

秋处(白)露秋寒(露)霜降。而寒露,是秋季的第二“露”又即将入

冬,天比较冷了不能任性,尤其是天气骤冷又特别是老人、儿童和体弱

者虽不必立即换上棉衣,但要适当注意保暖,适时逐渐增添一些衣服,

防止冻出病来。


  四、养阴防燥。  俗话说“白露身不露”,作为居住我国中部的

草民俺说:“寒露皮不露,早晚不宜穿短袖!”大家都知道,深秋

气温骤降,空气非常干燥,感冒病毒的致病能力就会增强,人体呼吸道

的抗病能力就会下降。在当下内外防疫的情势下,预防感冒这很重要。

因为感冒的症状与新冠感染症状很相似。


         因此,进入寒露除适时适当添加衣服、注意做好养阴防燥外,

还应备好急救药品,特别是老人要防气温骤降(如3天前的10月5日俺

俺这高温超35度,昨因两股冷空气直击周围有的降至18度)而引发哮

喘、中风、肌梗死等突然疾病。这,很重要噢!




                                (图片/网络)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