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寅生刻竹节形铜镇尺

标签:
文化 |
陈寅生刻竹节形铜镇
定名:仿竹节形“寅生刻”铜镇(对)
尺寸:长14.3厘米 竹节直径3.0厘米 竹身直径2.5-2.7厘米
材质:铜鎏金
收藏价值:文人清玩书房用品
转载藏友经验
1,史树青老先生曾忠告:不大量藏书,不记住五千个以上人名,就不要对器物进行鉴赏。因为书房早年就有“萬禮”款铜刻笔筒,开始我也尝试在百度上搜“寅生”,能很快进入陈寅生词条,可定点查阅网上公开的资料。再输“梦陶”,则几乎一无所获,这个时候便知道自己的浅薄和无知。于是把这件器物的图片发给一些古玩商和藏家,有喊开门假的认为是地摊货,也有喊包浆老的,但对“梦陶”是何人没有人接招。还是要感谢搞图书情报的董老师,他接到我的请求后,先以为查紫砂陶器制作师名录,告诉会不会是宜兴“许时娟”的名号,但很快就查到新的名录——陈名侃(1848—1929),字梦陶,江阴人。其父是进士,在户部做个小官,陈名侃也1875年在京中举并为官。在江阴陈氏宗族网和江阴历史名人录上,均查不到其父子的事迹记载,网上只有其一封书札和联名钤印的扇面待买消息,价格均不足万元,可见“梦陶仁兄”算文人但并不算名人。
2,陈寅生(1830—1908)秀才身份的北京琉璃厂铜刻匠人,介绍的资料极多,的确算当时的有创新精神的工艺大师级人物,因为他在铜墨盒上刻字刻画,使端砚的销量直线下降。
3,这对镇纸刻字行书流利,器形大方简洁,包浆柔丽,铜是先铸后锻工艺精湛,取唐诗句“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寓意显然。但仿“寅生刻”款的物件在琉璃厂同行中当时就有,算无良商家竞争手段,民国时期也有,算仰仗其名气,现在有便是文物造假的。如今有人认为能得到真的“寅生刻”款真品,应算是有价值的古董。
4,丁丑年即1877年,陈寅生47岁正是艺术造诣的巅峰,在北京琉璃厂开店经营进入稳定期,陈名侃将及而立之年,这位新中举年轻人刚入官场正想大有作为,加之陈名侃的父亲早在京城文人士子中的声名较大,陈寅生和陈名侃这两位性格耿直的同姓本家结交应在情理之中。碍于后者是举人且为官身,自己只是秀才身份,寅生屈居称其“仁兄”,赠书房镇纸请“雅鉴”不足为过。
5,这对镇纸见证过两个读书人的情谊情怀!http://s8/mw690/c20307fdgx6DmNhrr4r97&690
http://s7/mw690/c20307fdgx6DmNi0HuC16&690
http://s12/mw690/c20307fdgx6DmNiyjoL3b&690
http://s2/mw690/c20307fdgx6DmNj1CDf21&690
http://s14/mw690/c20307fdgx6DmNjxReZ7d&690
http://s6/mw690/c20307fdgx6DmNkbmy965&690
http://s1/mw690/c20307fdgx6DmNkQ9uE10&690
http://s8/mw690/c20307fdgx6DmNlDjGD97&6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