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断纪律理论”之反思
一直以来,我都有一个认识,就是作为教师应该充分尊重孩子,理解孩子,多从孩子角度考虑问题,应该对自己的学生尽可能多的民主和宽松的氛围,不以自己是老师而高高在上,而好发施令
,或者用权威来压制学生,所以在班级管理和课堂教学中,我较多的使用激励和高分贝的语言或者运用先进学生的示范行为来进行教育引导和沟通,却没有把严格的纪律约束放在重要位置,以至于有时自己的管理和课堂组织是无章可循的,是杂乱无章的,现在读了“果断纪律理论后”,我仿佛才找到了问题的症结。尤其是面对一群刚入学的小学生,他们大多是独生子女,家长对孩子在家庭中的约束力本来就小,学生任性,习惯差,不愿受学校纪律约束,本身对学校常规就一无所知,而对待这样一群孩子,我没有完整细致的纪律约束机制和管理制度,是根本不行的。我觉得我们必须合理的使用“果断纪律理论”来进行课堂教学和班级管理的师生沟通。
1、应该树立正确观念。即纪律常规是维持一个高效率的学习环境的必要件。
2、做一个果断反应型教师。(即懂得维护师生双方利益。清楚表达他同意或不同意的行为,并且让学生知道应该怎么做。当学生遵守纪律时会得到正确的回报。当学生选择不当行为时马上告诉他后果。)
3、学会设置限定。(限定适当行为,明确说明后果,体态语的配合,使用“破唱片法”)
4、建立一套积极、果断的行为结果的处理程序。(遵循相互约定但不恐吓,预先选择适当的结果,恩威并施奖惩互用的原则。)
“果断纪律理论”虽然看起来不是很“新潮’,但得到了很多教师的热心拥护,并且我从本学期的运用实践中深切认识到它的可行性和必要性。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