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课程标准与教材研究》读后感
(2018-09-02 16:33:00)《小学数学课程标准与教材研究》读后感
沙流河镇张庄子小学
为促进课题研究更好地开展工作,利用暑假的时间为自己充电,认真拜读了《小学数学课程标准与教材研究》这本书。书中理论与实际课例相结合,使我对课程标准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本书是由东北师范大学教育部教授,博士生导师马云鹏主编,书中对《课程标准》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解读,并重点解读了小学数学课程的基本理念、目标、核心素养、内容结构等。
在读这本书之前,心里有好多困惑,如:教研室为什么一直强调要读《课标》;我们小学教师如何学习数学教学?一节合格的小学数学课时什么样的?作为一名小学教师如何提高数学教学能力?……通过读这本书,问题的答案在我心里慢慢清晰起来。
《课标》中提到小学数学教学包括三个基本要素,即学生,教学内容和教师。那这三个要素与课标有什么关系呢?为什么一定要读课标呢?通过读这本书我知道了教师的任务就是处理好这三个基本要素的关系。我们的数学教学要面对学生,教师必须了解学生的发展,熟悉学生学习的特征,对学生的学习和成长负责,使学生在数学学习中获得健康发展。《课标》和教材就是数学教学内容的具体体现,《课标》是教师设计、组织教学的依据,教材是教学活动的主要资源。教师是教学的设计者、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因此,在我们的教学过程中,处理好学生、《课标》与教材、教师这三个要素至关重要。我们教师只有理解《课标》和教材,才能把握《课标》和教材的理念与目标,分析《课标》和教材中规定的内容,分析学生的学习状态,预设学生学习相应内容时的准备和可能遇到的问题。在此基础上,用恰当的方式将《课标》和教材的内容传授给学生,促进学生数学素养的提高。因此,一节合格的小学数学课就是教师有效设计和组织的过程,以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为目标,以《课标》和教材所规定的数学课程目标和内容为依据。
所以,学习《课标》刻不容缓,它是数学教学的基本依据,教材的编写和教学的设计都遵循《课标》确定的目标与内容。以后当教学中遇到问题时,我会首先想到《课标》对于这个内容时如何要求的,与特定内容相关的还有哪些问题值得关注。
还有一个要素是教材,《课标》中提出要读懂教材。看似简单的一句话,其实做到并不容易。并不是说把教材看了,就算读懂了,哪怕知识点再简单,也是对于我们来说,那对于学生们呢?所以我认为读懂教材,要真正领会编写的意图,读出教材里的数学知识、知识产生和形成的过程、学生学习知识的方式、数学知识承载的数学思想方法以及数学的文化和历史等。这就要读《课标》,在课标中找到依据。我认为可以把教材中的知识点、数学思想与知识的进阶式学习体系组合在一起,建立一颗系统的“知识树”式的教育思路。如果把这颗“知识树”看作是一幅白纸上的图画的话,很显然我们的这幅画还缺少背景,那么数学的文化、历史与现实应用等方面的教学内容就可以作为背景填充到画面中去,这样一幅完整的抽象画面应该就是我们对教材的理解,才能叫做基本读懂教材。接下来学生要做的是在这幅抽象的图画中添加自己喜欢的色彩,最后每一位学生在老师那里都会完成一幅属于自己的完整的知识画卷。这样的意义在于学生既不会在学习中偏离轨道,又不会造成知识面的缺失,既能让学生得到乐趣,又能潜移默化的让学生切实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