揉面与面筋形成

分类: 面包 |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1764241
很久前的问题了,但是对于做面包而言是很重要的制作环节。最近看的一本面包书上有非常详细的揉面手法的讲解,整理一下拿出来跟大家共享啊。书名是《面包烘焙技艺全书》,讲解很细致,尤其注重手部动作的呈现。
“原料混合
混合烘焙原料有多种方式,其中一种甚至无须揉面,而只用在碗里将所有原料混合均匀。盐与酵母可以直接加入面粉中,但若你心存疑虑(如面对那些无须揉面的配方时),可以先让它们在水中充分溶解,以便之后更好地融入面团。
揉面方法
原料一旦充分混合,甚至无须你动手揉面,就已经在形成面筋了。这里有一点很重要,静置面团和揉面有一样的效果。一些手工面包师往往不给面团足够的“休息”时间,他们就忽略了时间所具备的魔力,特别是在揉面的过程中。原料混合完毕到动手揉面之前的这段时间,请学会将面团静置,让它自行发酵,这个方法也能有效减少你动手揉面的时间。面粉与水结合后,一方面,面粉所含的蛋白质开始形成面筋;另一方面,酵母菌立刻活跃起来,使面团向发展为货真价实的面包的目标稳步前进。请注意,不要一开始就加盐,因为盐会增加面筋的硬度,晚点儿加盐能够节省你揉面的功夫(特别是用机器揉面时);此外,盐会减缓酵母菌的活动。还是让这些微生物正常工作吧。
静置能够产生和揉面一样的效果。若你的面团湿度足够,并且已经在冰箱里冷藏了24 小时,你就可以直接省去揉面这个步骤。充足的水分和时间保证了面筋的形成,面团自行发酵的程度会带给你惊喜。请勇敢尝试用这个方法制作面包。如果你充分了解了静置的威力,那么不管揉哪种面团,都可以时不时地停下来。相比花10 ~ 15 分钟孜孜不倦地用力揉面,揉一会儿再休息一会儿是否更让人舒适?澳大利亚面包师丹·雷帕德的揉面妙招是,轻轻揉15 秒,再静置15 分钟,如此重复3 ~ 4 次,就能将面团揉好—就是这么简单。如果你没有45 ~ 50 分钟的时间来运用这个方法,可以减少静置时间并增加揉面时间。相比全力揉面10 分钟,你可以试试先揉3 分钟,静置4 分钟,再揉3 分钟。请看下面的一系列图片,它们展示的就是轻揉面团加长时间静置的成果。
https://pic1.zhimg.com/4b1e50987e1f992cffbb824d5cac2e44_b.jpg https://pic3.zhimg.com/3bfc83e5f66cf35e516992e3ca9b57e6_b.jpg在碗中折叠面团5 次,静置10 分钟。图为面团每隔10 分钟的状态变化
揉面时间
揉面需要多长时间?这是一个没有确定答案的问题。首先,面粉种类各异(正如你在“面粉”那一章所看到的),揉面时间会相应变化。低筋面粉和斯佩尔特小麦粉所需的揉面时间比特高筋面粉少多了,但是你可以观察到用它们制作的面团越揉状态越好。我们想看到的结果是,揉面结束后,面筋充分形成,随后面团能被内部发酵产生的气体逐渐撑大,形成细密的蜂窝组织。初学烘焙时,将面团揉得略微紧实是很正常的,你下厨学做一道新菜也不可能一次成功。
其次,发酵时间越长,揉面所需的时间越短,因为发酵已经替你完成了一部分工作。静置期间你可以折叠面团,这样有助于面团形成蜂窝组织。如果你想做快速面包,就必须确保面团经过充分揉搓。你用手指触碰一个揉好的面团,会感到光滑和柔软。
折叠揉面法
折叠是处理面团的基本手法,你可以用它揉面、增加面团体积和塑造特定形状。这种手法需要你的双手协调工作,而不仅仅是把面团对折。折叠面团之前要拉伸面团,这样有助于面筋的形成,并且确保拉伸时空气被充分裹入面团中(参见图1 ~图4)。如果面团过于黏手,你可以在面团中加一点儿水或油以降低揉面的难度。不要过于用力地按压面团,将面团的一端轻轻向外拉伸时,你会感到些微阻力(面团本身的弹性造成的);把拉伸的那部分面团折下去,动作要自然得如同合上自己背包的包盖。
https://pic1.zhimg.com/1915872b8c19ca9c5faaca528c717314_b.jpg https://pic2.zhimg.com/24eb2e494d3b9428cf813721b58af70d_b.jpg
你可以把面团想象成一张三折页的广告单,折叠后方便塞入信封:先拉伸并折叠一边1/3 的面团,然后拉伸并折叠另一边1/3 的面团,这样就得到一个形状规整的面团(图1 ~图8)。折叠两次后,把面团旋转90°,重复上述操作。这种手法会让面团更紧实。你可以在桌子上、烤盘中甚至大碗中揉面,只需折叠5 ~ 10 次,再静置15 分钟,重复3 ~ 4 次,面团就揉好了。
https://pic3.zhimg.com/5f80254811222e91886a17672e55a076_b.jpg https://pic4.zhimg.com/63ef8a3c15c69d916a3e0b0c257f0c63_b.jpg在容器内折叠面团:向内折叠,如同折一张三折页的广告单
干面团揉面法
揉干面团比你想象的轻松得多。我们要做的是,先把面团对折(图1),然后轻轻推压面团,使其在桌上微微移动(图2),如同轻推一支记号笔一样(图3,图4)。请仔细观察手势分解图。你可以重复折叠并推压,让动作连贯起来。如果面团比较大,可以用双手一起推压。这种手法适合含水量低于或等于60% 的干面团。
https://pic4.zhimg.com/ad631a896f774b8ef8a04690a4a8ec4f_b.jpg https://pic4.zhimg.com/b7666c00d245fa37c0432a61c016c277_b.jpg干面团揉面法:用很小的力气对折面团并在桌面上推压
湿面团揉面法
我们之前讲到,有些面团非常湿润并且无比黏手,这是正常现象。这里要介绍的揉面手法也叫“法式揉面法”,对湿面团非常有效。我们可以利用面团略微粘在桌面上的特性来借力进行折叠,要确保双手的动作一致,让面筋充分形成。首先,并拢双手手指(以防面团粘在手指间),如同铲子一般(图1)伸到面团下方托住面团(图2);双手捏紧面团,用力将它拉起来(图3)。一开始要完成这个动作可能很困难,但随着练习次数增多和信心增强,你可以一下子把整个面团提起来。用力把双手下方的面团摔在桌面上(图4);利用面团的黏性把双手上方的面团向身体的方向拉伸(图5);接着将面团向内折叠(图6,图7)并抽出双手(图8)。
https://pic2.zhimg.com/c1f17f764692ce88cd312c341aeef7f5_b.jpg https://pic2.zhimg.com/d5b01e5af3b67d241970c00efb13728d_b.jpg湿面团揉面法:将面团提起来用力摔在桌面上,再向身体的方向拉伸,最后向内折叠
揉入固体原料
一般来说,你最好等面团揉好并且质地均匀细腻后加入其他固体原料,比如种子、坚果等。一个简单的方法是,把面团拉伸成一个大大的矩形,把固体原料铺在上面并用手轻轻按压以使其嵌入面团中,再把面团对半切开并重叠,重复几次,就像做千层面一样。这样有助于固体原料均匀分布。
https://pic1.zhimg.com/fc5ec6a9fa0a4b51c117c2a4e1db93fc_b.jpg
......
—— 节选自《面包烘焙技艺全书》”
以上。
感兴趣的同学可以找找这本书,个人真心觉得很赞。书里面还有很多各具代表性的面包制作配方,一样是很细致的讲解和很丰富的步骤图,不少技法讲解和配方在其他书里很少见到。
“原料混合
混合烘焙原料有多种方式,其中一种甚至无须揉面,而只用在碗里将所有原料混合均匀。盐与酵母可以直接加入面粉中,但若你心存疑虑(如面对那些无须揉面的配方时),可以先让它们在水中充分溶解,以便之后更好地融入面团。
揉面方法
原料一旦充分混合,甚至无须你动手揉面,就已经在形成面筋了。这里有一点很重要,静置面团和揉面有一样的效果。一些手工面包师往往不给面团足够的“休息”时间,他们就忽略了时间所具备的魔力,特别是在揉面的过程中。原料混合完毕到动手揉面之前的这段时间,请学会将面团静置,让它自行发酵,这个方法也能有效减少你动手揉面的时间。面粉与水结合后,一方面,面粉所含的蛋白质开始形成面筋;另一方面,酵母菌立刻活跃起来,使面团向发展为货真价实的面包的目标稳步前进。请注意,不要一开始就加盐,因为盐会增加面筋的硬度,晚点儿加盐能够节省你揉面的功夫(特别是用机器揉面时);此外,盐会减缓酵母菌的活动。还是让这些微生物正常工作吧。
静置能够产生和揉面一样的效果。若你的面团湿度足够,并且已经在冰箱里冷藏了24 小时,你就可以直接省去揉面这个步骤。充足的水分和时间保证了面筋的形成,面团自行发酵的程度会带给你惊喜。请勇敢尝试用这个方法制作面包。如果你充分了解了静置的威力,那么不管揉哪种面团,都可以时不时地停下来。相比花10 ~ 15 分钟孜孜不倦地用力揉面,揉一会儿再休息一会儿是否更让人舒适?澳大利亚面包师丹·雷帕德的揉面妙招是,轻轻揉15 秒,再静置15 分钟,如此重复3 ~ 4 次,就能将面团揉好—就是这么简单。如果你没有45 ~ 50 分钟的时间来运用这个方法,可以减少静置时间并增加揉面时间。相比全力揉面10 分钟,你可以试试先揉3 分钟,静置4 分钟,再揉3 分钟。请看下面的一系列图片,它们展示的就是轻揉面团加长时间静置的成果。
https://pic1.zhimg.com/4b1e50987e1f992cffbb824d5cac2e44_b.jpg https://pic3.zhimg.com/3bfc83e5f66cf35e516992e3ca9b57e6_b.jpg在碗中折叠面团5 次,静置10 分钟。图为面团每隔10 分钟的状态变化
揉面时间
揉面需要多长时间?这是一个没有确定答案的问题。首先,面粉种类各异(正如你在“面粉”那一章所看到的),揉面时间会相应变化。低筋面粉和斯佩尔特小麦粉所需的揉面时间比特高筋面粉少多了,但是你可以观察到用它们制作的面团越揉状态越好。我们想看到的结果是,揉面结束后,面筋充分形成,随后面团能被内部发酵产生的气体逐渐撑大,形成细密的蜂窝组织。初学烘焙时,将面团揉得略微紧实是很正常的,你下厨学做一道新菜也不可能一次成功。
其次,发酵时间越长,揉面所需的时间越短,因为发酵已经替你完成了一部分工作。静置期间你可以折叠面团,这样有助于面团形成蜂窝组织。如果你想做快速面包,就必须确保面团经过充分揉搓。你用手指触碰一个揉好的面团,会感到光滑和柔软。
折叠揉面法
折叠是处理面团的基本手法,你可以用它揉面、增加面团体积和塑造特定形状。这种手法需要你的双手协调工作,而不仅仅是把面团对折。折叠面团之前要拉伸面团,这样有助于面筋的形成,并且确保拉伸时空气被充分裹入面团中(参见图1 ~图4)。如果面团过于黏手,你可以在面团中加一点儿水或油以降低揉面的难度。不要过于用力地按压面团,将面团的一端轻轻向外拉伸时,你会感到些微阻力(面团本身的弹性造成的);把拉伸的那部分面团折下去,动作要自然得如同合上自己背包的包盖。
https://pic1.zhimg.com/1915872b8c19ca9c5faaca528c717314_b.jpg https://pic2.zhimg.com/24eb2e494d3b9428cf813721b58af70d_b.jpg
你可以把面团想象成一张三折页的广告单,折叠后方便塞入信封:先拉伸并折叠一边1/3 的面团,然后拉伸并折叠另一边1/3 的面团,这样就得到一个形状规整的面团(图1 ~图8)。折叠两次后,把面团旋转90°,重复上述操作。这种手法会让面团更紧实。你可以在桌子上、烤盘中甚至大碗中揉面,只需折叠5 ~ 10 次,再静置15 分钟,重复3 ~ 4 次,面团就揉好了。
https://pic3.zhimg.com/5f80254811222e91886a17672e55a076_b.jpg https://pic4.zhimg.com/63ef8a3c15c69d916a3e0b0c257f0c63_b.jpg在容器内折叠面团:向内折叠,如同折一张三折页的广告单
干面团揉面法
揉干面团比你想象的轻松得多。我们要做的是,先把面团对折(图1),然后轻轻推压面团,使其在桌上微微移动(图2),如同轻推一支记号笔一样(图3,图4)。请仔细观察手势分解图。你可以重复折叠并推压,让动作连贯起来。如果面团比较大,可以用双手一起推压。这种手法适合含水量低于或等于60% 的干面团。
https://pic4.zhimg.com/ad631a896f774b8ef8a04690a4a8ec4f_b.jpg https://pic4.zhimg.com/b7666c00d245fa37c0432a61c016c277_b.jpg干面团揉面法:用很小的力气对折面团并在桌面上推压
湿面团揉面法
我们之前讲到,有些面团非常湿润并且无比黏手,这是正常现象。这里要介绍的揉面手法也叫“法式揉面法”,对湿面团非常有效。我们可以利用面团略微粘在桌面上的特性来借力进行折叠,要确保双手的动作一致,让面筋充分形成。首先,并拢双手手指(以防面团粘在手指间),如同铲子一般(图1)伸到面团下方托住面团(图2);双手捏紧面团,用力将它拉起来(图3)。一开始要完成这个动作可能很困难,但随着练习次数增多和信心增强,你可以一下子把整个面团提起来。用力把双手下方的面团摔在桌面上(图4);利用面团的黏性把双手上方的面团向身体的方向拉伸(图5);接着将面团向内折叠(图6,图7)并抽出双手(图8)。
https://pic2.zhimg.com/c1f17f764692ce88cd312c341aeef7f5_b.jpg https://pic2.zhimg.com/d5b01e5af3b67d241970c00efb13728d_b.jpg湿面团揉面法:将面团提起来用力摔在桌面上,再向身体的方向拉伸,最后向内折叠
揉入固体原料
一般来说,你最好等面团揉好并且质地均匀细腻后加入其他固体原料,比如种子、坚果等。一个简单的方法是,把面团拉伸成一个大大的矩形,把固体原料铺在上面并用手轻轻按压以使其嵌入面团中,再把面团对半切开并重叠,重复几次,就像做千层面一样。这样有助于固体原料均匀分布。
https://pic1.zhimg.com/fc5ec6a9fa0a4b51c117c2a4e1db93fc_b.jpg
......
—— 节选自《面包烘焙技艺全书》”
以上。
感兴趣的同学可以找找这本书,个人真心觉得很赞。书里面还有很多各具代表性的面包制作配方,一样是很细致的讲解和很丰富的步骤图,不少技法讲解和配方在其他书里很少见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