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小课题过程性资料之群文阅读之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读李白的诗

(2017-06-18 14:23:32)

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读李白的诗

诗句出自《经离乱后天恩流夜郎忆旧游书怀赠江夏韦太守良宰》, 意思是像那刚出清水的芙蓉花,质朴明媚,毫无雕琢装饰。喻指文学作品要像芙蓉出水那样自然清新。这两句诗赞美韦太守的文章自然清新,也表示了自己对诗歌的见解,主张纯美自然——这是李白推崇追求的文章风格,反对装饰雕琢。

李白(701228—762年),字太白,汉族,四川省江油市青莲乡。号青莲居士, 又号谪仙人。中国唐朝诗人,有诗仙诗侠之称。有《李太白集》传世。

http://imgsrc.baidu.com/baike/pic/item/8474fbddae7bbbbf76c6389f.jpg         http://a2.att.hudong.com/75/55/01300000201326122311552270738.jpg           http://hiphotos.baidu.com/beizhaomxy/pic/item/fb642dfd091220c5fd037fe9.jpg

一、少年时期的诗歌

据说李白的母亲梦见太白金星,才有了身孕,似乎预示着李白过人的才能。

李白十来岁就读了很多书,小时候就能写诗。描写萤火虫:

雨打灯难灭,风吹色更明。若飞天上去,定作月边星。

二、游学时期的诗歌

二十几岁的时候游巴蜀,后来又游长安。

他家里有很多钱,供他在外面游学。他是一个时髦的人,开元盛世,城市流行的几大时尚:写诗,醉酒,任侠,炼丹,李白占全了,并且是佼佼者。

在游学过程中,他结识了很多人,孟浩然等。

虽然在事业上没有什么作为,但杰作不断。

我们熟悉的诗:

静夜思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望庐山瀑布 其二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学习新诗:

渡荆门送别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翻译:

自荆门之外的西蜀沿江东下,我来到了楚地准备尽情漫游。崇山随着荒野出现渐渐逝尽,长江进入了莽原也缓缓而流。月影倒映江中像是飞来天镜,云层缔构成郭幻出海市蜃楼。我依然怜爱这来自故乡之水,行程万里继续漂送我的行舟。

赏析:

    最妙的是中间两联,最能看出李白初次离开家乡,对于未来生活的无限憧憬和豪迈的气概。“平野”“大荒”,气象开阔;“随”“入”,气势宏大;“飞”“结”,灵动飞跃;“天镜”,“海楼”更是神来之笔,构建了一副如梦似幻的场景,诗人在期间自由的遨游。上天入地,自由自在,内心无限放大,充满着一种乐观与自信的力量。

 

行路难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馐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注释: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这两句暗用典故:姜太公曾在渭河附近的小溪上钓鱼,得遇周文王,助周灭商;伊尹曾梦见自己乘船从日月旁边经过,后被商汤聘请,助商灭夏。诗人暗示古人能有此机遇,自己也不见得没有。

翻译:

金杯盛清酒一斗可值一万元, 玉盘装着珍贵的菜肴可值万数的钱。 吃不下去只得停下酒杯,放下筷子, 抽出宝剑,环顾四周,心中一片茫然。 想渡过黄河,又被冰封了河道, 准备登太行山,又积雪满山。 闲时学太公在碧溪上钓鱼, 忽然又像伊尹梦见乘船经过了太阳的旁边。 行路难呀,行路难!岔路多啊,如今身在何处? 总会有个时候能乘长风破万里浪, 高挂着风帆渡过茫茫大海,到达彼岸。

赏析:

停、投、拔、顾四个连续的动作,形象地显示了内心的苦闷抑郁,感情的激荡变化。

诗人用冰塞川雪满山象征人生道路上的艰难险阻,具有比兴的意味。。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诗人在心境茫然之中,忽然想到两位开始在政治上并不顺利,而最后终于大有作为的人物:一位是吕尚,八十岁在磻溪钓鱼,得遇文王;一位是伊尹,在受汤聘前曾梦见自己乘舟绕日月而过。想到这两位历史人物的经历,又给诗人增加了信心。但当他的思路回到眼前现实中来的时候,又再一次感到人生道路的艰难。这是感情在尖锐复杂的矛盾中再一次回旋。但是倔强而又自信的李白,决不愿在离筵上表现自己的气馁。他那种积极用世的强烈要求,终于使他再次摆脱了歧路彷徨的苦闷,唱出了充满信心与展望的强音: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全诗最值得称道之处就在于写出了诗人内心跌宕起伏的过程,但在内心的挣扎中,作者最终还是高扬了情感,表现出极端的自信,这是与李白的性格、追求一以贯之的。

 
将进酒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君莫停。
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侧耳听。 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愿醒。
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
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 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
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 与尔同销万古愁。

注释:

岑夫子:岑勋。丹丘生:元丹丘。二人均为李白的好友。

陈王:指陈思王曹植。平乐:观名。在洛阳西门外,为汉代富豪显贵的娱乐场所。

翻译:

你没看见吗? 黄河之水是由天上而来。波涛滚滚奔向东海,永不回头。你没看见吗?可悲的是高堂明镜照见了白发,早晨如青丝般乌黑,傍晚白得如雪。人生得意时,要尽情地寻欢作乐,别让金杯玉露,空对天上明月。天地造就我的才干,必有它的用处,即使千金耗尽,还会重新再来。烹羊宰牛,且图眼前欢乐,应该痛痛快快一口气喝它三百杯。岑勋先生呵,丹邱先生呵,快快进酒吧,杯儿不要停!让我为你们唱一曲,请你们侧耳仔细听:钟鸣鼓响饮食如玉,何足珍贵?我只愿长醉享乐,不愿醒来受罪!古来圣贤,生活恐怕都寂寞,世上唯有酒徒,他们却芳名永驻。古时陈王曹植曾在平乐观宴饮寻欢,斗酒十千不嫌贵,任性地享乐一番。主人呵,为何说我少银钱?直接沽取醇酒,咱对饮个醉意绵绵,这一匹名贵的五花马,这一件价值千金的皮裘,叫孩儿们拿去换美酒吧,我与你喝个大醉,同消万古长愁。

赏析:

开篇由黄河之水起兴,到转而感叹人生年华的易逝。面对易逝的年华,作者要做的是痛痛快快地享受生活的快乐,饮酒、作诗,尽心地快乐。面对生活中的挫折和困难,最好的办法就是痛快地喝酒,在醉酒中忘记功名、忘记利益的争夺,享受最真实的生活。

诗歌最大的特色是对一个主题反复阐说,有尽是华美的语句,不落俗套。其中又有对话的穿插,使得整首诗摇曳多姿。

 

三.长安为官时期的诗歌

他的诗别唐玄宗发现了,召他到长安,(仰天大笑出门去)背封为供奉翰林。

杨国忠捧砚,高力士脱靴

清平调一

云想衣裳花想容, 春风拂槛露华浓。 若非群玉山头见, 会向瑶台月下逢。

翻译:

云霞想要她的衣裳,鲜花想要她的容貌;春风吹拂着栏杆,花上的露珠是那么浓盛。如此天姿国色,若不见于群玉山头,那一定只有在瑶台月下,才能相逢!

清平调二

一枝红艳露凝香, 云雨巫山枉断肠。 借问汉宫谁得似? 可怜飞燕倚新妆。

翻译:

贵妃就是一枝带露牡丹,艳丽凝香,楚王神女巫山相会,枉然悲伤断肠。请问汉宫得宠妃嫔,谁能和她相比?可爱无比的赵飞燕,还得依仗新妆!

清平调三

名花倾国两相欢, 长得君王带笑看。 解释春风无限恨, 沉香亭北倚阑干。

翻译:

绝代佳人与红艳牡丹相得益彰,美人与名花长使君王带笑观看。动人姿色似春风能消无限怨恨,在沉香亭北君王贵妃双倚靠着栏杆。

赏析:

第一首,以牡丹花比贵妃的美艳。首句以云霞比衣服,以花比容貌;二句写花受春风露华润泽,犹如妃子受君王宠幸;三句以仙女比贵妃;四句以嫦娥比贵妃。这样反复作比,塑造了艳丽有如牡丹的美人形象。第二首,写贵妃的受宠幸。首句写花受香露,衬托贵妃君王宠幸;二句写楚王遇神女的虚妄,衬托贵妃之沐实惠;三、四句写赵飞燕堪称绝代佳人,却靠新妆专宠,衬托贵妃的天然国色。第三首,总承一、二两首,把牡丹和杨贵妃与君王揉合,融为一体:首句写名花与倾国相融;二句写君王的欢愉,带笑看三字,贯穿了三者,把牡丹、贵妃、明皇三位一体化了。三、四句写君王在沉香亭依偎贵妃赏花,所有胸中忧恨全然消释。

四.漫游到去世时期的诗歌

唐玄宗让李白离开了,从四十六到五十五岁,李白又是在各地漫游。

熟悉的诗歌:

赠汪伦

李白乘舟将欲行, 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望天门山

天门中断楚江开, 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 孤帆一片日边来。

早发白帝城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
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
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
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
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
注释:

校书:官名,即校书郎,掌管朝廷的图书整理工作。叔云:李白的叔叔李云。

蓬莱,海中神山。建安骨:汉末建安年间,“三曹”和“七子”等作家所作之诗风骨遒上,后人称之为“建安风骨”。

小谢:指谢朓(464-499),字玄晖,南朝齐诗人。后人将他和谢灵运并举,称为大谢、小谢。

翻译:

弃我而去的昨天已不可挽留,扰乱我心绪的今天使我极为烦忧。万里长风吹送南归的鸿雁,面对此景,正可以登上高楼开怀畅饮。你的文章就像汉代文学作品一般刚健清新。而我的诗风,也像谢朓那样清新秀丽。我们都满怀豪情逸兴,飞跃的神思像要腾空而上高高的青天,去摘取那皎洁的明月。好像抽出宝刀去砍流水一样,水不但没有被斩断,反而流得更湍急了。我举起酒杯痛饮,本想借酒消去烦忧,结果反倒愁上加愁。 啊!人生在世竟然如此不称心如意,还不如明天就披散了头发,乘一只小舟在江湖之上自在地漂流(退隐江湖)罢了。

赏析:

诗的开头显得很突兀,长风两句借景抒情,在秋高气爽之日,目接风送秋雁之境,精神为之一振,烦恼为之一扫,感到心与境合得舒畅,酣饮高楼的豪情油然而生。一见到可以倾诉衷肠的族叔李云(李华),就把满腹牢骚宣泄出来。蓬莱两句承高楼饯别分写主客双方。以建安骨赞美李云的文章风格刚健。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览明月一句抒发了作者远大的抱负。并且字富有表现力。用了夸张的手法。抒发了作者的远大抱负。抽刀一句用来比喻内心的苦闷无法排解,显得奇特而富有创造性。举杯一句道出了他不能解脱,只能愁上加愁的不得志的苦闷心情,同时也抒发了离别的悲伤。最后两句是诗人对现实不满的激愤之词。李白长期处于不称意的苦闷之中,不得不寻求另一种超脱,即散发弄扁舟

全诗最特别之处就是情感大起大落,一波三折,通篇在悲愤之中又贯穿着一种慷慨豪迈的激情,显出诗人雄壮豪放的气概。

 

李白之死:

安史之乱开始,李白在战乱期间还做了牢,后来还被流放,最终病死。

关于李白之死,历来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总体可以概括为三种死法:其一是醉死,其二是病死,其三是溺死。第一种死法见诸《旧唐书》,说李白以饮酒过度,醉死于宣城;第二种死法亦见诸其他正史或专家学者的考证之说。说当李光弼东镇临淮时,李白不顾61岁的高龄,闻讯前往请缨杀敌,希望在垂暮之年,为挽救国家危亡尽力,因病中途返回,次年病死于当涂县令、唐代最有名的篆书家李阳冰处;而第三种死法则多见诸民间传说,极富浪漫色彩,说李白在当涂的江上饮酒,因醉跳入水中捉月而溺死,与诗人性格非常吻合。但是不管哪一种死法,都因参与永王李璘谋反作乱有着直接的关系。因为李白流放夜郎,遇赦得还后不久,就结束了他传奇而坎坷的一生,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

 

李泽厚《美的历程》中对李白的评价:

盛唐之音在诗歌上的顶峰当然应推李白,无论从内容或形式,都如此。因为这里不只是一般的青春、边寨、江山、美景,而是笑傲王侯,蔑视世俗,不满现实,指斥人生,饮酒赋诗,纵情欢乐。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以及国舅磨墨、力士脱靴的传说故事,都更深刻地反映着前述那整个一带初露头角的知识分子的情感、要求和向往:他们要求突破各种传统的约束和羁勒;他们渴望建功立业,猎取功名富贵,进入社会上层;他们抱负满怀,纵情欢乐,傲岸不驯,恣意反抗。而所有这些,又恰恰只有当他们这个阶级在走上坡路,整个社会处于欣欣向荣并无束缚的历史时期中才可能存在。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人生在世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日散发弄扁舟。

兰陵美酒郁金香,玉碗盛来琥珀光。但使主人能醉客,不知何处是他乡。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盛唐艺术在这里奏出了最强音。痛快淋漓,天才极致,似乎没有任何约束,似乎毫无规

范可循,一切都是冲口而出的,随意创造,却都是这样的美妙奇异、层出不穷和不可思议。这是不可预计的情感抒发,不可模仿的节奏音调……龚自珍说:庄、屈实二,不可以并,并之以为心,自白始。尽管时代的原因使李白缺乏庄周的思辨力量和屈原的深沉感情,但庄的飘逸和屈的瑰丽,在李白的天才作品中确已合而为一,达到了中国古代浪漫文学交响音诗的极峰。然而这个极峰曰文学上许多浪漫主义峰巅一样,它只是一个相当短促的时期,很快就转入另一个比较持续的现实典范阶段。那就是以杜甫为诗圣的另一种盛唐,其实那已不是盛唐之音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