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三角形边的关系》教学反思(一)

(2014-04-23 10:36:31)
分类: 教学反思

今天第一次执教了《三角形边的关系》,集体教研后,反思如下:

优点:

1、能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为基础,展开研究。使数学和生活紧密结合。重视学生的直观感知,在路线图中让学生尝试解释,使学生初步体会到三角形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为后边的探究聚焦方向。

2、重视学生的探究过程。分三种不同情况引导学生测量、计算、比较,发现结论,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最终得到完整的结论。课堂留有充分的机会,供学生探究,使学生不断获得直观的体验,并及时小结,完善结论,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

3、练习题目虽少,但有层次地递进,并能及时引导学生不断思考,继续发现,进行方法的优化。

需要改进的地方:

1、路线图导入部分,学生感受不够充分,建议路线图旋转,使学生体会不管选择哪条路线,两边的和都会大于第三边,同时,要引导学生充分说出自己的理由,使学生感知更加深刻。

2、探究部分,牵引过多,可再开放一些,让学生自己尝试发现问题,自己尝试寻求验证的方法,并且能进行分析,尝试验证“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能围成”“两边的和小于第三边,不能围成”、“两边的和等于第三边,不能围成”,最终确定结论。使学生对知识点之间的逻辑关系更明确,发展他们的推理能力。

3、这是一节生成性很强的课,对教师的反应与应变极具挑战。教师对学生的现场声称不能很好地过渡与引导。通过研讨,尽可能地多预设,并思考在每一种预设下教师的应对。这需要对学生、对知识的充分了解与把握。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