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赏析《英国一便士邮票》邮集

(2020-03-27 06:09:21)
标签:

健康

教育

情感

收藏

文化

赏析《英国一便士邮票》邮集

析《英国一便士邮票》

邮集

赏析《英国一便士邮票》邮集 

    世界第一枚邮票的由来:

    19世纪30年代的某一天,伦敦一个中学的校长罗兰·希尔正在街上散步,他看到一位邮递员把一封信交给一个姑娘。姑娘接过信,匆匆瞟了一眼,马上又把信还给了邮递员,不肯收下。希尔十分纳闷。邮递员走后,他好奇地问姑娘为何不收信,姑娘羞怯地告诉他,信是她远方的未婚夫寄来的,因为邮资昂贵,她支付不起,所以不能收,不过,她已从信封上了解了对方的情况。原来,他们约好在信封上作一种只有他俩才懂得的暗记,这样,用不着看信的内容就互通音讯了。希尔深感邮政制度给人们带来的不便,决心进行改革。

    那时,英国的邮政制度十分繁琐,除了国会议员享受免费邮寄信件的特权外,其他人寄信都是由邮递员根据路程远近,信纸页数的多少向收信人收费,邮资昂贵,一封普通国内信件的邮资竟高达6便士,最高的收到了17便士,而当时英国一个普通工人一个月的工资大约是18便士。因此,拒付费用、拒收来信的争执时常发生。

    在进行了一系列调查、分析、计算和创新后,罗兰·希尔提出了“降低邮资、统一收费标准、简化邮递手续”的思路。1837年1月,他以上述观点为基础写成了一本题为《邮政改革:重要性及实用性》的小册子,呈递给当时的财政大臣,不料受到冷落。出于无奈,他只得将小册子修改后公开发表。他提出了三项建议:由寄信人在邮局付现金;通过对信封、信纸收费的办法统一邮资;使用“一片只够盖上邮戳即可的纸片,在其背面涂上粘液。这样,其持有者将纸片浸湿后,可将它帖在信封之上”。

    这三项建议在朝野上下引起了强烈的反响,在这种情况下,1839年8月,维多利亚女王签署法令,决定正式采纳希尔的建议,并调希尔进入财政部负责实施这一计划。1839年9月6日向全国公开征集“标签”(当时尚不叫邮票),在收到的2600多封应征图案中,5位作者的4份作品获奖。罗兰·希尔根据这4份作品,以威廉·维恩所作的维多利亚女王肖像的纪念章作原画,用绘画颜料画了两幅邮票画稿,交查尔斯和费雷德里克·希思父子雕刻,邮票由帕金斯·倍根公司承印,以黑色为基调,下方印有“一便士”字样,故称为“黑便士”.。

    黑便士邮票(PENNY BLACK)之所以采用维多利亚女王头像为图案,是基于这样的考虑:既要代表国家的权威性,又要表现出国家发行的有价票券的严肃性。在印刷上采用了当时欧美国家印制钞票时已普遍采用的最先进的雕刻版印刷工艺,并使用了难以伪造的皇冠水印纸。图案顶部中间有“Postage”(邮资)字样,左右两角是交叉十字图形,底部中间是面值“ONE PENNY”(1便士)。横12 枚,竖20枚,一全张240枚,面值恰好1英镑。为防止伪造,除每枚邮票都有一个王冠水印外,邮票的下部左右两角各印一顺序排列。如第一枚是A、A;第二枚是A、B;第三枚是A、C……直至A、L,共12枚。竖行左下角的字母依次为A、B、C……直至T,右下角的字母均相同。由每枚邮票下面两角的两个字母可以准确地判断它在整张邮票中的位置。如一枚邮票左下角的字母是C,右下角的字母是D,那么这枚邮票便是第三行的第四枚。

    世界上第一枚邮票——黑便士 (PENNY BLACK)原定于1840年1月1日启用的邮票因设计的延误,1840年5月6日正式开始使用,与“黑便士”同时使用的还有“蓝便士”(面值两便士的蓝色邮票)。从此,邮票在世界上诞生了。同时,也为无数的集邮者所倾倒,为研究便士邮票而孜孜不倦。

    英国邮政在黑便士问世后,先用红色的马耳他十字戳销票,后又改用黑色的马耳他十字戳销票,由于黑色的马耳他十字戳在黑底色的邮票上难以辩识是否销过邮,因此黑便士邮票到1841年初刚用第11版模印刷时,英国邮政就决定停印,于1841年2月10改用红色印刷面值为一便士的邮票而发行,俗称“红便士”邮票,以此代替了发行量为6800万枚的“黑便士”邮票。

    红便士邮票取代黑便士邮票初期,也是没有齿孔的。红便士邮票经历了1841年的无齿(其中黑便士的1b、2、5、8、9、10、11的7个版模和第12-175的模共171版次),1854年的有齿(无齿票中有18个模及176-204的29个版模和第一阶段重雕1-70的版模共117版次,其中69、70为未发行票),1864年的有齿改版(第二阶段71-225共155版次,其中75、126、128为未发行票。)三个阶段,票面主图为黑便士一样采用的维多利亚女头像,累计发行了210亿枚。

   有齿孔的“红便士邮票,具备了现代邮票的所有特征,使用起来也方便多了,当称为今天有齿孔邮票的始祖。一直使用到1879年12月,时间长达几十年,是当时邮票的“主力军”。虽然“红便士邮票发行量巨大,使用时间较长,存世的信销票也较多;但由于它具有邮票史上第一枚有齿孔邮票的特殊地位,早期“红使士实寄品便成了传统集邮爱好者和邮史研究者眼中的宝贝了。

    面对如此多版模,如此多的发行量,令人眩目,在国外有集邮家针对“黑便士”进行过研究并编组成集,然而针对英国的一便士邮票却鲜见邮人编组邮集。值得欣慰的是我国有一位集邮者经过长期的研究和收集,终于编组一部《英国一便士邮票》邮集参加了杭州全国邮展和长沙全国邮展。笔者有幸曾先后欣赏该邮集的编组和修改。

    众所周知,传统集邮是研究邮票及其印制过程中产生的各种邮品。面对如此众多的版模和印量,我们已经无所适从了,且看这位邮友是如何展示他的研究。记得首次参展时,该邮集中仅展示了黑便士四个贴片,以介绍了黑便士11个版模的邮票和使用。杭州展后,他听从评审员及专家的意见后,将黑便士的研究成果展示扩展到一框,其余四框展示了红便士的研究。

    黑便士部分

    黑便士邮票每版240枚,靠邮票下方两角的字母来确定该枚邮票在整版中的位置,左下角由A—T20个字母表示行,右下角由A—L12个字母表示列,共240个组合。它虽使用只有9个月,却先后使用了11种印版印刷。

第1版由于版模磨损,主要区别在邮票的左上角方框内“时钟”式射线的轻微缺陷来辨别。

1a版发现有三种版式特征,分别见图1-3。

赏析《英国一便士邮票》邮集

图1;

赏析《英国一便士邮票》邮集

图2

赏析《英国一便士邮票》邮集

图3

作者还展示了比较珍贵的黑便士当月使用的实寄封。

1840年4月22日,将磨损的第一版印版作硬化处理后继续在印刷厂印刷,1841年2月10日停止印刷,1841年12月11日毁版,这次产生了1b版,它的特征见图4

 


图4

 

第2版着重介绍了两枚子模变体票;第3版于1840年5月9日登记申请印刷,到地1840年10月止,由于发行时间短,印量小,这一版的新票非常少见,作者展示了一枚第3 版新票,而且这枚票在子模上还变异,尤显珍贵。见图5。


第4版是1840年5月18日至1841年1月9日印刷和使用,它是一个斑点票,此版虽进行清洗地、抛光修理后对以后印刷有所改善,但由于此版的先天不足,后期票上仍存在斑点、框线缺损不齐现象。第5-6版主要展示了他收集的了模变异票的实寄封,同时展示了一件少见的第6版五连票(见图6);

赏析《英国一便士邮票》邮集

图6

同时展示了一枚利用第6版的黑便士变造为VR的膺品见图7。

 


图7,作者还附一件该票的鉴定证书。

因VR公事邮票只印3000枚就停止印刷了,同时也没有发行使用。展示了第8、9版的新票且还展示了子模变异的实寄封;第11版从1841年1月27日开始印刷,因英国邮政用红色油墨销邮,而红色油墨销票不能持久,且能用溶剂洗掉邮戳,可以反复使用,英国邮政就改用黑色油墨,但销在黑色的邮票上又难以辨认,至1841年2月10日,黑便士第11版仅印刷了700个整版就停止印刷。

红便士部分:\

因黑色销票色戳不明显,英国邮政部门用黑便士1b25891011等七个印版于 1841210换红色油墨印刷一便士邮票发行,俗称“红便士”。从184122518531215期间,即第12版至第175版止,一共有164个版模参与红便士无齿邮票的印刷。在黑改红的印刷过程中,曾产生异色变体,如橙红、胭脂红、暗紫和深紫等。第12版发行时间18412251842615,它的右上角上框线缺损则此版的特征(见图8

 


8

13版发行时间18414271841715;第17版发行时间18419211842318,它的刷色成了巧克力色(见图9)。作者同时还展示了一枚透印票(见图10)。

赏析《英国一便士邮票》邮集9

赏析《英国一便士邮票》邮集10

邮集还展示了第26273743版的透印,展示了一枚第21版的折白变体(见图11);展示了第91版的三连新票(见图12);红便士无齿阶段共171版次均展示了版式特征,以及一些版次的变异,如透印、折白、纸质、刷色等,同时也展示了一些版次的实寄封

 


11

 


12

作者用二框分别讲了黑便士和红便士无齿,然后用三框分别介绍了红便士有齿的两个阶段。

自从爱尔兰人亨利·阿切尔发明了打孔后,英国邮政局开始把第155版、157160版至175版的共18版模印刷的红便士邮票,从18541月进行凿孔试验,于185431发行。其中第157163166173四个版模印刷至185528结束;其它14版模印刷至1854824止,仍用小皇冠水印图邮票纸印刷,邮票规格为20×24mm,齿孔度P14、16。第166版90%的齿孔为16度,14度齿孔的邮票则非常难见,该集展示了一枚14度邮票的实寄封(见图13,还是齿孔移位的变异票)。

赏析《英国一便士邮票》邮集

13

红便士齿孔邮票开始使用蓝化纸印刷,这在有齿孔邮票的头两年中鲜有实寄封可见,特别是有个别版号P16度齿的红便士邮票实寄封,如168版,而有些版号的14度齿孔的红便士实寄封特别少见,如172版。邮集中展示了少见的16816度齿的蓝化纸邮票的实寄封三枚,图14是其中的一枚;

赏析《英国一便士邮票》邮集

14

而第172版的14度齿孔邮票的实寄封更为少见,邮集中也展示了一枚(见图15

 


15

176版、177版在1853720就注册申请印刷,到1854112才印刷并凿孔,齿孔度数14161854年,从第178版开始注册申请印刷的版权号至204版止,所印刷的邮票全部凿孔发行。邮集中展示了以上版号的邮票、实寄封以及一些变异票,尤其是第193版的刷色变异新票(红褐色,图16),

 


 16

 


16a为正常刷色票。

红便士齿孔邮票开始仍用小皇冠水印图的邮票纸印刷,后改用大皇冠邮票来印刷。大皇冠水印有两种版式,第一版在1855515使用,第二种版在1861年使用,其主要区别在中间的两种纵向线条(见图18)。

 


18

在邮集除了展示了单枚票还展示了较为珍罕的第49版有齿的五连票红便士新票(见图17)。

赏析《英国一便士邮票》邮集

17

1864年至1879年这一期间为红便士第二阶段,英国邮政对红便士进行了改版:一是增加了版号,从71版起至225版止,每次再版均有版次编号隐藏在邮票主图两侧的网纹中间;二是邮票上边“左、右”内改用英文字母,分别与症边“右、左”角的英文字母相对应,采用3号字母系统。齿度为14度。第75126128版为未发行票,但目前已知75128版有极少的使用实例。邮集从第57页贴片至第80页贴片中展示了红便士第71-225号的全部版号票,尤其是世界珍罕级的第77号(见图19)和第225号(见图20),该邮集还展示了第75128版未发行的红便士邮票的实寄封(分别见图2122)。

 


19,(第72版极为罕见,且这枚为新发现的一枚。)

 


20

赏析《英国一便士邮票》邮集

21

赏析《英国一便士邮票》邮集

22(作者对这枚封为何加贴邮票也作了邮资的说明)

邮集中还展示了第94版号与不同面值的维多利亚女王便士邮票1865526经香港寄往上海的实寄封,不仅展示了单枚票,还展示了双连、三连、四连、六连票,还展示了相当数量的透印、齿孔移位、水印倒、票幅小、版号误植等变体,可惜的是仅展示了二枚样票(见图23是其中之一的第146号样票)

 


23

这部邮集展示了黑便士和红便士所有版别的邮票及其大部分已知的变体,尤其难得的是还展示了目前已发现存世枚的第77版号票(如果能送英国皇家邮协鉴定获得证书的话,那此邮集可能会有一个质的飞跃)和珍罕的第125版号票;还展示了未发行票的第75版号和128版号的实寄封。可惜的是该邮集未见印样、试印样和设计画稿之类的邮票发行过程中产生的素材,以及大连张或整版票。这个可惜也许是由于经济能力造成的遗憾。

尽管如此,作者仍然尽最大可能展示了对黑便士和红便士研究成果。对展品处理用一框讲述黑便士,四框来展示了171版无齿和第一阶段117版以及第二阶段155版,共计443版次的红便士,没有缺项。而黑便士和红便士邮票具有较高的重要性。在知识和研究方面,作者展示了全部应有的基本素材,并且从一些实寄封上展示了他对该票的使用以及当时邮资变化的情况有一个详细的了解;从邮集中可以看出作者对一便士邮票有一定的研究。在品相和珍罕性方面,作者的展示已经显示了对邮品品相的关注,在珍罕性方面也展示了一些极为难得的素材,但也缺少一些发行过程中珍贵的素材。邮集的外观方面可以看出作者是久经沙场的老兵。

总之,对于一个中国人来说,研究世界上第一枚邮票以及红便士邮票是难得的研究经历,可以说也是一种勇敢的尝试。研究中国的邮票不受资料和语言的限制,还可以和大家交流。而他却不能享受这样的境地。如果今后作者能更好地学习FIP规则,收集和购买印样、画稿、大连票甚至整版票等素材,以及展示的珍罕级素材获得鉴定证书,那我相信这部邮集会走向更高的奖台。

 

地铁邮票的博

分享: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