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3年5月5日(民国2年)中华民国邮政正式发行一套普通邮票,
全套19枚。面值半分至1角的,图案为一版帆船,背景铁桥上飞驶的火车,寓水陆交通发达之意,通称“帆船票”;面值1角5分至5角的,图案为一收获的农民,背景为天坛,寓发展农业之意,通称“农获票”。面值在元以上的邮票图案为北京国子监牌楼,寓弘扬文化,通称为“宫门票”。
这套邮票发行了3次。1913年发行的邮票是在英国伦敦印刷的,称伦敦版。第二年因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不能继续在英国印制而改由北京财政部印刷局印制,于1914年发行第二版帆船邮票。邮票图与伦敦版相似,初期亦为19种面值。1919年又增加发行1分半、1角3分和20元3种面值,全套总共为22枚,称北京老版。1923年在北京财政部印刷局印制的第三版,全套22枚,称北京新版。
在北京老版的“宫门票”中,有1元、2元、5元、10元和20元等五种元单位票。其中面值2元的,在印刷中出现了严重的错印。主图牌楼为黑色,边框为蓝色,此票采用双色套印的方法印制的,即先用一个版印出边框,再用另一个版套印中心图案。由于印刷工人忙中出错,将其中一个版放倒了,所以印出来的邮票中心图案牌楼是倒印的,俗称“宫门倒印”票。据考证,这种“宫门倒印”错体票仅流出48枚,十分罕见,被列为“民国四珍”之一,被誉为“后四宝”之首,为中国邮票中的珍罕之品。
邮票全套22枚。因是北京财政部印刷局承印,所以又称北京一版或北京老版帆船票。在这套普通邮票中,面值2元的出现中间倒印的着名变体,集邮界俗称“宫门倒”,将其列为“华邮四宝”之一,“民国四珍”之首。
20世纪80年代,旅菲华人集邮家黄光城又将其列为“民国五珍”第一位。近年来有些民国邮票专家根据此票厂铭位置和齿孔偏斜程度,推测宫门倒印邮票确实存在两个全张。然而,经早期中外集邮家调查,有着落的仅49枚。目前,存世量30余枚,大约与红印花小一元邮票相等。宫门倒印邮票不是正票,只是变体票,其价格不可能与红印花小一元邮票相提并论。然而,宫门倒印邮票在我国早期变体邮票中,身价多年来始终排在首位。其实寄封更为罕见,存世仅1枚,被日本已故集邮家水原明窗收藏。
此枚错印的“宫门倒印”邮票,其身价一年高过一年,不断写下邮票拍卖的新纪录。1987年3月瑞士高琳菲娜举办的华邮拍卖中,1枚带右下角纸边的宫门倒印票,以1.9万瑞士法郎拍出。1988年9月,瑞士苏黎世邮票拍卖会上,1枚宫门倒印票以1.8万瑞士法郎成交。1991年9月,英国伦敦斯塔少校邮集拍卖,1枚2元宫门中心倒印邮票以121000英镑成交。北京邮星贸易公司1996年北京邮品大拍卖会上,1枚带上版铭的宫门倒印邮票以38万元成交,同时,另外还有一个横双连宫门倒印票以75万元拍出。1998年中邮大地11月月末拍卖会上,1枚宫门倒印邮票以16万元成交。2013年1月13日,香港斯宾克拍卖行2013年首场邮品拍卖会上,贴有“宫门倒”邮票的实寄封成交480万港元。这枚实寄封是日本著名的集邮家水原明窗旧藏,世上仅此一枚。
这枚实寄封是1923年10月29日从上海寄出的,盖有当时的上海机盖戳,并有挂号戳,而“宫门倒”邮票本身也是品相完美,并带有厂铭的下边纸。实寄封背面还有当时的挂号条,封又来自于名家旧藏,且来源有序,最终以480万元成交。惊掉大牙了吧,凭啥一枚实寄封就这么牛呢,赶上帝都好地段的一套房子了?那小戳就不得不八一八这枚实寄封上的“宫门倒”邮票了。介绍“宫门倒”邮票,就离不开1913年(民国2年)中华邮政总局发行的第一套伦敦版帆船普通邮票。这套邮票发行了3次,分伦敦版、北京老版、北京新版,在北京老版的“宫门票”中有枚面值2元的,由于印刷工人忙中出错,将其中一个版放倒了,所以印出来的邮票中心图案牌楼是倒印的,俗称“宫门倒”邮票。
这里还得介绍下背景,由于1914年(民国3年),一战爆发,在英国印制邮票难以运到北京,而当时北京财政部印刷局曾经多次承印邮票,质量也还不错,于是伦敦版帆船票图案其印刷厂(即通称的白纸坊印刷厂)另行雕版印刷。印刷局按照伦敦版帆船图普通邮票的三种图案另行雕刻印制,纸质为无水印白纸,图案与伦敦版帆船票基本相同,不过面值增加了1.5分(紫色)、1角3分(棕色)、20元(黑、黄色)3种。由于北京财政部印刷局承印,所以又称北京一版或北京老版帆船票,其中1元至20元为北京国子监内的一座琉璃牌坊,被误称为“宫门”。
http://photocdn.sohu.com/20150811/mp26833492_1439273776446_3.jpeg
这些邮票中的元值票为双色套印,其中2元票为黑色(中央图案“宫门”)和蓝色(边框),分两块版套印。印制过程中一般先印边框,后印中心图案,由于印刷工人出错,将其中一个版模放倒了,所以印出来的邮票中心图案“宫门”是倒的。这就成就了2元面值中的著名变体邮票,即集邮界所称的“宫门倒”,位居“民国四珍”这首。至于“民国四珍”其他三个是什么?留着小戳以后慢慢介绍吧!那么,既然“宫门倒”印错了,理论上应该回收,但是它又是怎样流出来的呢?对此,集邮界有四种不同的说法。
说法一:汉口邮政局流出来
这种说法称是从汉口邮政局流出来的,数量是一个全张,共50枚,由当时主管汇兑的广东人余逸云首先发现,他要求局长给他留下2枚作为纪念,其余48枚送交邮局邮务长,邮务长又原封不动地上交北京邮政总局英籍邮务长阿林登,但是阿林登利用职权倒据为己有,后来陆续流入邮市的大多出自阿林登之手。
说法二:河南阌乡邮局流出
这种说法是此票发现于河南阌乡邮局,1919年底1920初,一位修陇海路(汴洛铁路)的法籍工程师到邮局购得十余枚宫门2元票,发现此枚邮票中心图案是倒印的,便将所剩的中心倒印全张全部买下。
说法三:山西太原邮局流出
这种说法称此票发现于山西太原邮局,1919年底1920年初,一位喜欢集邮的法国人到邮局购买了一枚面值2元的宫门票,准备收藏,回家时才发现是一枚中心图案倒印的错体票。于是,他又立即赶到邮局,要求把中心图案倒印的邮票全张全部买走。邮局职员得知是倒印票,除了售出1枚及用于汇票1枚外,其余的48枚再也不肯出售。外籍局长下令收回倒印票,但他并未呈总局销毁,而以96元全部买下,最后以15倍至20倍的高价售于上海某邮商。
说法四:石家庄邮局流出
这种说法称此票发现于石家庄邮局售票窗口,共50枚一全张,已在汇票上用去2枚(从中剪开)。一位法国神父发现是宫门倒印邮票,便将其余的48枚全部买下。他要求职员再拿几个全张出来观看,再也没有发现倒印邮票。
说法是一大堆,也搞不清了,一切都随着历史成为谜团。但是,近年民国邮票专家根据该票厂铭位置和齿孔偏斜程度,从而推测“宫门倒”邮票确实存在两个全张。据说,有着落的仅49枚,存世量30余枚,不过实寄封更为罕见,存世仅1枚,被水原明窗收藏,也就是前面提到拍卖的那枚实寄封。![[转载]稀罕的“宫门倒印”邮票 [转载]稀罕的“宫门倒印”邮票](//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钱币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