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集邮联会士[1]丁劲松.风雨
梦,红 花情
风 雨 梦,红 花 情
上海 丁劲松
2008年9月,我的第一部邮集《中国1897年红印花加盖邮票》参加了08南昌全国邮展。虽然是第一次参赛,大家对我却非常关心。大家在欣赏这部邮集的同时,更加关注中国的古典邮票,这点让我一直心存感激。为此我将一些想法写下来,与大家分享我的经历,也希望大家给我更多的启示和帮助。
不解的情结
我在家乡江苏泰州上学的时候就喜欢集邮,那时候主要是集一些“文革”票和JT票,邮票的来源是从实寄信封上剪取或交换。对于中国古典邮票的了解我那时只知道有“大龙”和“小龙”,邮票却一张也没有,这方面的邮识更是一片空白。每逢周末,泰州西坝口集邮门市部的门前总是簇拥着好多人,大家携带着自己的邮册,穿来穿去,寻找、交换所需的邮品。在那里我几乎每周日都要花上半天时间,就这样持续了我整个的中学时代。因为工作关系,1992年我从泰州被单位外派到上海宝山工作,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集邮的爱好就只能暂且搁置。但总有个不解的情结一直深深埋在我的心里。
1999年,缠绕在我心中这个情结忽然悄悄打开了。在获悉北京举办世界邮展后,我和太太专程去北京观看展览。首先让我大饱眼福的就是有武警战士日夜站岗保护的红印花小字“當壹圓”四方联和阔边大龙伍分银整版票。这是我第一次看到红印花邮票的实物,在现场的感觉确实很震撼。而其它琳琅满目的邮品也让我目不暇接,虽只是走马观花,我却很满足,心里隐隐发痒,重又勾起了我学童时的集邮热情。展览期间的8月24号,北京中邮大地公司举办了一场邮品拍卖,预展时我看中了两件拍品,一件是红印花“小贰分”红条实寄封(图1),一件是红印花“當伍圓”倒盖新票(图2)。为什么忽然会喜欢上这两件邮品,确切的理由我也说不上来,只是感觉红色比较喜庆,特别是那件红条封,红封上贴红票,喜上加喜。其拍卖估价为2000-2500元,现场飙升到2万左右。初次进入“红花”世界的我虽然下了很大的决心,但由于当时的邮识不够,价格超出了我的预期而没有买下。如果站在现在的角度来看,这件封的价值应该远远超出当时的价格。由于当时我有些积蓄,有力量买下自己喜欢的邮票,对那张“當伍圓”倒盖票志在必得,从8万起拍,直到13万元方才落锤,这是我拥有的第一张红印花邮票,冥冥之中也注定了我和红印花从此难分难舍。
图1

图2

执着的探求
拥有了这枚“红印花”邮票,我便从初时的喜欢慢慢开始研究它。从基本邮识入手逐步深入,越研究越有兴趣,越有兴趣越发现收集的难度实在太大。中国的古典票难于组集,其中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多数精品漂泊海外,被几位大藏家所“垄断”。例如大龙邮票,香港的林文琰、李镜禹先生手上有一批,台湾地区的陈拓雄先生手上有一批,日本水原明窗先生也有,未显山露水的实力藏家更多有收藏,而市面上正常流通的基本上都是常规品种。红印花邮票也是这样,要想有点作为的确非常困难。但前几年发生了一些变化,一些藏家的精品由于家庭和社会的原因逐步流向市场,这对于有志于收集红印花邮票的我来讲,应该说碰到了一个很好的时机,才使得我十年来收集到这么多好的品种。
我在收集红印花邮票的初期,国内的票源还不是很多,从2000年开始后的几年,我一直从北京中邮大地公司的拍卖中获得邮品,只要是好的红印花票我就千方百计地拍下,因此红印花邮票的成交率非常之高。当时大家都不知道是谁在买,但高成交率和上升的价格让很多人愿意主动去寻找散落的红印花邮票。内地的红印花邮票,好的品种比较少,赵人龙藏“大壹圆”新票六方联和林崧藏“小肆分”旧票、“小肆分复盖”等送拍后,国内票源就越来越少,我寻票的途径开始移师香港,在香港买得最多的是在苏黎世亚洲公司。
红印花邮票特别是精品的拍卖,竞争都非常激烈。每次拍卖前我都会花大量的时间去研究拍品的价值,判断其价值趋向,以便自己保持一个理性的判断。红印花加盖邮票虽是中国的古典邮票,但由于其精美的印刷,已成为东、西方集邮家的共同珍爱。而拍卖过程中,理性往往是瞬间的,过了一个理性点,人就会麻木,就会产生错误的判断和行动。因此在拍卖之前必须下足功夫,才能在拍卖的过程中保持清醒。我在红印花邮票收集过程中的经历,让我悟出了不少邮票之外的道理,在给我带来乐趣的同时,更多地给我以启迪。
参加竞赛性邮赛,我感觉有点像体育竞赛中的十项全能,单练短跑不行,还有跳高跳远,还有投掷项目,只擅长其中的一项绝对不行。因此,组集参赛就要研究,就要全方位考虑,绝不能再停留在简单的个人爱好之上。我这部邮集虽然获得2008年南昌全国邮展大金奖,大家猛一看,通常会觉得比较震撼,因为精品确实有广度;但是仔细推敲,有些章节或者有些方面的深度还是不够,如果让我用自己的标准来评定,它大概会在80分左右,再往前走一步,也就是从80分到90分,难度不会很大,只要你投入更大的精力和财力即可,就好像骨架有了,羽毛、肌肉还需要丰富。但90分以上就要看你的运气,因为红印花邮票的总量太少,要看在这个阶段上有没有人再愿意出让精品,要看所出让的精品价格是否合理,要看是不是在关键问题的研究上有新的突破。这些问题对我的压力确实很大。没参赛前人很轻松,参赛后有时感觉压力比较大。但我坚信经过不断地思考和努力,压力又会转化为动力,转化为自己对集邮爱好更深层次的理解。
美好的憧憬
说实话,我收集红印花邮票的目的很单纯,就是对邮票的那份情结,换句话讲:一是爱好,二是延续。我并不想借此发财或扬名,原来也没有想过要参赛,因此也错过了一些有价值的邮品。去年参加南昌邮展是很偶然的决定:有一次朋友聚会碰到将军集邮家李曙光老师,我们虽认识多年,对“文革”邮票也有过一些切磋,但他一直不知道我在收集红印花邮票。我的一位的好友偶然向他介绍我的藏品后,他便鼓励我整理组集、参加邮展,一来明确收集的方向,通过参展调整藏品、丰富邮识,二来也可以让更多的朋友分享藏品,弘扬国邮文化,为国争光。因此才有了我的这部《中国1897年红印花加盖邮票》专集。
2008南昌全国邮展的之前之后,很多专家、朋友特别是许多未曾见面的网民朋友给我提出了大量的宝贵建议,使我的认识有了不少提高,也更加坚定了我收集整理红印花邮票的热情,决心全力以赴参加在洛阳举办的中国2009世界邮展。这期间只有短短数月,整部邮集要想有大幅度的调整,确实非常困难。但我还是做了很大的努力,对原来的五框邮品进行了适当的调整,改进了邮集中的一些不足,充实了一些有价值的邮品,例如:编号为844的“小贰分”整版(图3)、已知最大的“小贰分”版号“1494”(图4)、“大贰分”四十方联(图5)、一些珍贵的红印花实寄封(图6-13),我希望通过对这些邮品的调整,进一步提高自己的专集,把大家的新建议和我的新见解融入其中。
图3

图4
图5

收藏的境界一是爱好,二是学识。用爱好提高邮识,反过来再进一步推动自己的爱好。从我对邮票产生的那个特殊情结开始,到有一定的经济基础让自己的爱好能够不断地持续下去,同时逐步加以提高。在这个道路上,我是一个幸运儿,因为如果只是个人爱好而没有一定的经济实力,一个普通人要想变为一个藏家或专家,确实很难。而我在做好本职工作和企业发展的同时,才能使自己在邮票的收藏上有更大的投入和突破。
十年来我已从一位普通邮票收藏者成长为一位红印花邮票的特殊爱好者,我希望通过自己不断的努力,提高世人对中国邮票特别是中国古典邮票的关注。中国的邮集虽在国际大赛中屡获殊荣,但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一部古典邮票的邮集真正拿过世界大奖。丁劲松获国际邮展大金奖邮集《中国1897年红印花加盖邮票......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