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表演艺术家印质明

标签:
军事情感收藏教育文化 |
印质明(1928,9,15---2008,10,8)原籍河北香河,出生在天津。出身于一个工商业资本家家庭,从小过着殷实的生活,并一直接受着高等的良好的教育。先后就读于天津市立第一小学和天津耀华中学。在耀华高中的话剧社里,他第一次接触表演,演出过话剧《升官图》。这可要归功于当时的语文老师张洁忱。每天的语文课,张老师从不照本宣科,在三尺讲台上“大肆”向他的学生们灌输莫里哀的戏剧、莎士比亚的戏剧、斯坦尼的戏剧理论,在这样的轮番“轰炸”中,他逐渐接触戏剧、了解戏剧、直到酷爱戏剧。1948年高中毕业后,考入天津津沽大学工商管理系。1950年考入中央电影局表演艺术研究所演员班。1953年毕业后分配到北京电影演员剧团任演员。1955年调长春电影制片厂任演员。曾在《神秘的旅伴》、《虎穴追踪》、《国庆十点钟》、《生活的浪花》、《铁道卫士》、《冬梅》、《自有后来人》等影片中扮演主要角色。其中,他在《铁道卫士》中饰演男主角公安科长高健。在片中,他不仅要演公安,还要假扮卧底,潜入敌人内部,与敌人进行较量。他以“斗智斗勇”来塑造剧中角色,无论是与叶琳琅扮演的女特务王曼丽巧妙的“斗智”,还是同罗泰扮演的敌特马小飞在列车上的“斗勇”,一静一动,一文一武,通过高难度的面部表情以及形体技巧将人物生动地刻画出来。还参加长影演员剧团排练和演出的《红旗谱》、《党的女儿》、《我是一个兵》等话剧;1964年因为个人的一些问题和其它综合原因,他不得不离开了长影厂,落脚在天津人民艺术剧院,改行当了幕后导演。导演过话剧《张思德》、《战马嘶鸣》、《苹果树下》、《枫叶红了的时候》、《丹心谱》、《炉边烽火》、《斗争在继续》、《海岛女民兵》等。曾在电视剧《红三角》、《三言二拍》、《难》等中任编剧和导演。直到1978年,人们在故事片《山乡风云》里,意外地发现了他扮演的反派配角―――国民党剿匪大队长“斩尾蛇”,这是他阔别银幕15年后的再次“出山”。1980年,在惊险反特影片《戴手铐的旅客》里,他第5次出演公安角色――与于洋扮演的刘杰生死与共的忠实战友魏子恒。作为演员,他在银幕上塑造的人物多为儒雅的“侦察员”,这种儒雅的气质归功于他深厚的文化底蕴。他对自己作为演员的要求是“表现世界、演绎人生”。作为演员除去要有丰富的生活体验、广阔的视野外,还要有丰富的知识,甚至博古通今,中外皆知。所谓“艺海无涯”、“学无止境”这几个字用在一个创作者的演员身上是再合适不过了。他的表演质朴、深沉、内在、含蓄,所塑造的一些银幕和舞台艺术形象,颇具光彩。2003年荣获第九届中国电影表演艺术学会“金凤凰奖”特别荣誉奖。
电影作品:
1954:《英雄司机》(东影)饰金站长。
1955:《神秘的旅伴》(长影)饰侦察排长冯廷贵;《平原游击队》(长影)饰拉吊桥的伪军。
1956:《虎穴追踪》(长影)饰侦察科长陈惠远;《国庆十点钟》(长影)饰侦察科长顾群。
1957:《生活的浪花》(北影)饰医生薄康。
1958:《春雷》(长影)饰朴容吉;《工地青年》(长影)饰尚越;《三年早知道》(长影)饰农民老汉;《心连心》(长影)饰亮子。
1960:《铁道卫士》(长影)饰公安科长高健;《十级浪》(长影)饰海军中校。
1961:《冬梅》(长影)饰团长王大东。
1962:《炉火正红》(长影)饰金工程师。
1963:《自有后来人》(长影)饰叛徒王巡长。
1979:《山乡风云》(珠影)饰“斩尾蛇”万选之;《婚礼》(北影)与航鹰、段吉顺联合编剧。
1980:《戴手铐的旅客》(北影)饰公安局长魏子恒。
1981:《大虎》(天津厂)与郭振清联合导演兼饰闻城。
印质明夫妇与儿女
印质明与孙儿
印质明与叶琳琅
印质明与田华
印质明与大学生
印质明与于洋、杨在葆、克里木一起演唱《戴手铐的旅客》插曲《驼铃》
《神秘的旅伴》
《虎穴追踪》
《虎穴追踪》
《虎穴追踪》
《虎穴追踪》
《生活的浪花》
《生活的浪花》
《春雷》
《工地青年》
《工地青年》
萧雨夜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