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木耳催芽期间六点注意

(2013-04-11 01:05:45)
标签:

qt60888

qt语音食用菌课堂

食用菌网络学院qt课堂

教育

分类: 黑木耳种植技术
 

 

全国各地黑木耳种植朋友大家好:

2012年冬季出现了多年罕见的连续低温气候(特别东北地区),各地诸多黑木耳专家和种植者均认为连续超低温是件好事,生产黑木耳菌包时杂菌和病变污染率将较大幅度减少。其实,恰恰相反,各地在制种期间(特别东北地区)用新鲜的颗粒锯末屑杂菌污染率比以往年度高出几十倍,众多出现了整批菌袋污染报废的制菌户接连不断,造成了不可挽回的经济损失。为什么温度越低而杂菌污染率更高哪?原因是,目前各地(特别东北地区)黑木耳种植者大多数用的原料是专业粉碎加工的颗粒新鲜锯末屑,由于是新鲜的颗粒锯末屑,气温越低,锯末屑越结冻严重,因此,在拌料时水分不能快速浸透颗粒锯末屑内部(使颗粒内部严重缺少水分),只能看到水分在锯末外表面达到了,即开始装袋并蒸锅,在这种情况下你无论蒸锅时间多长,培养料是熟化不透的,因此,各地出现了大量的杂菌污染。为了减少黑木耳种植者的经济损失,正确掌握春季黑木耳管理技术和各地管理误区,特为广大种植者提供管理资料,使各地种植者走出误区,达到黑木耳丰产丰收的效果做点贡献,笔者愿意和各位同仁互相交流,共同把我国黑木耳产业做大做强,真正地通过黑木耳种植使你们快速发家致富,奔向有车、有钱、有楼新一代的幸福、和谐、健康、美满家庭。春季黑木耳栽培种菌丝培养已经结束,即要开始菌袋割口育耳阶段。黑木耳春季栽培尤其是早春阶段的栽培,制约因素较多,相对于早春栽培而言,今年春季要比以往气温偏低,如栽培时间掌握不准确,难以达到较好的出耳效果或失败。因此,特别提醒广大黑木耳种植朋友:在早春的黑木耳栽培中,尤其规模化生产基地,更应严格操作,注意防范,科学管理,以确保黑木耳育耳和管理的顺利进行。在实际管理中,应主要监控以下几关

1、严防黑木耳菌袋割口时间误区关:
    早春季割口,牡丹江地区以
415~25日开始割口育耳。但季节只是一个概念,菌农不要走进误区。最佳割口时间以各地当地气象部门预报为准,当夜间气温平均连续达到0以上时(即白天最高气温10~12左右时),黑木耳菌袋即可开口。
    此时割口的优点是五早、三免、三提高;五早:即早增温、早开口、早出耳、早采收、早销售;三免:即免流耳烂耳、免杂菌污染、免弹射孢子(木耳长白醭);三提高:即提高了木耳的厚度和重量、提高了木耳质量(耳片黑厚一致)、提高了销售价位。因此,春季人工控制提前增温和菌袋开口育耳科学管理技术,才能达到木耳采收及晾晒时均能躲开连雨天季节。

2、严防早春黑木耳菌袋割口后原基形成慢和耳芽稀少关:
   
目前,我国各地黑木耳主产区菌袋早春提前割口,目的是早开口,早出耳,早采收,想法是正确的。但普遍出现菌袋割口后上面错误的覆盖了厚草帘子或多加几层草帘子,想象是使菌床内增温和保温。相反,早春栽培,草帘子覆盖越厚反而使育耳床内加大了降温的程度,由于菌床温度较低不能使原基形成;又因育耳床内的空气相对湿度小于85%以下。加之,又因通风换气大,空气相对湿度小,长时间原基不能形成,使割口处基料失水严重,达不到原基所生长的温度和湿度要求,因此,造成原基形成慢和耳芽稀少等现象。

正确管理方法是:早春需要增温,割口的菌袋上面直接覆盖一层遮阳网,之后,在遮阳网上面在覆盖一层塑料膜,通过白天阳光照射使栽培床内形成一个适宜黑木耳原基快速形成所需要的小气候(此期白天外界自然最高温度10~12左右,通过阳光自然照射增温后使菌床内部温度提升到16~20左右,正适宜黑木耳原基的快速形成)。割口后5天内是菌丝愈合期,此期间育耳床内温度不超过24以上,不需通风换气。5天后根据天气情况而定,一般晴天时,每天往育耳床内早、中、晚分别各放一次水。阴天时,每天往育耳床内放1~2次水。雨天或低温天,每隔2~3天往育耳床内放一次水,使育耳床地面均匀湿透,此期以保湿为主,使育耳床内空气相对湿度达到85%。此期应每天早晚各通风换气一次,要求每次通风换气20~30分钟。8~10天后,应加强通风换气量,每天傍晚把遮阳网及塑料膜全部撤掉,用自然雾气湿润菌袋或用喷雾器喷一边雾化水。按上述方法管理,原基形成快而整齐。

3、严防黑木耳菌袋早春割口处形成褐泌素(铁锈色),不能出耳关:
   
割完口的菌袋摆放标准距离以袋与袋之间10~12cm为宜,育耳床内温度应控制在20~24之间,栽培育耳管理时菌袋上部应用塑料膜覆盖。连续低温多雨时,应加强通风换气,保持育耳床内空气新鲜。室内集中育耳时,禁止直接往菌袋或地面喷水,温度应控制在16~20,此期室温不能超过25以上。注意加强通风换气。并结合用布条或其它保湿布料沾来苏尔(用量3%)溶液室内挂放,已求达到原基形成所需的最佳空气相对湿度。才能避免菌袋割口处污染厌氧性细菌褐泌素(铁锈色)。

4、严防幼小的黑木耳停止生长关:
    栽培管理期间菌袋摆放距离,袋与袋之间的距离,小孔打眼的菌袋以
10~12cm为宜,大口出耳的菌袋以15~20cm为宜。避免连续喷大水、喷长水,应加大通风换气。特别小孔打眼出耳的,耳芽形成特别齐的菌袋,无论如何管理已长出袋外的耳芽明显生长缓慢或停止生长,此时,是发出了危险的信号,如果你还继续喷大水管理,很快使耳芽细菌感染,开始流耳烂耳,直接影响产量或失败。这种原因主要浇水过大,时间过长,整个袋内菌丝严重缺氧,木耳所需营养不能正常供应或停止供应,因此,出现耳芽生长缓慢或停止生长。此时应及时撤掉菌袋上所有遮阳物,用不锈钢焊接成的三根0.5cm粗,长10cm圆叉,在每个菌袋上横扎三个0.8cm的深眼,加强通氧,之后,使扎眼后的菌袋在阳光下自然暴晒2~3后,使菌丝恢复健壮,在按常规喷水管理,此时,黑木耳即可恢复生长和快速长大。

5严防菌袋割口处只长白色菌膜而不能出耳关:
    黑木耳代料栽培,在栽培种配料时,禁止培养基中氮源过高使营养过胜,应严格控制加入培养基中的营养料。在菌袋割口后育耳管理期间床内空气相对湿度必须达到85%,才能达到整个菌袋割口的出耳率。由于管理不当菌床内部空气相对湿度严重缺少,温度过高,势必造成菌袋割口处只能长菌丝,形成较厚的白色菌膜,而不能出耳。如出现菌袋割口处长满白色菌膜时,应用三十烷醇5g,加15 kg清水溶化后,用喷雾器均匀地把菌袋割口处喷湿一遍,共喷3次,每隔一天喷一次,喷洒时间以每天傍晚木耳停止浇水后进行。按上述管理一般7~10天后在割口处逐渐使原基形成。

以上只是一少部分解答问题,出现黑木耳减产、杂菌污染、流耳烂耳、木耳变薄变黄等原因诸多,目前,我国代料栽培黑木耳,很多地区管理技术已经逐渐走进了一个靠天吃饭命运,不妨想一想,无论是黑木耳主产老区,还是黑木耳新发展区每年均出现今年丰收了,来年赔钱了,后年只挣了个本钱,大后年又丰收了,因此,各地出现了老种植户下马,新种植户又盲目上马的现象,出现了起伏不定的现状,结合笔者从事31年的黑木耳专业和实践经验,今后,笔者愿意更好的为菌农朋友服务,使黑木耳种植户走出误区,达到稳产和高产的目的,使我国黑木耳产业健康长久的发展下去。(以上内容来源于黑木耳专业技术交流群分享文章)
    6、经常http://b324.photo.store.qq.com/psb?/e9f30218-f4b8-4377-933d-ba3e602d5c45/mq5FMLc8bjleT6UDuSBxsJt16.H.wLRXBeSxVQS06zw!/b/dDAcI8GzFwAA&bo=IANYAgAAAAABAF4!到【QT食用菌语音课堂】学习
 

     附【QT食用菌语音课堂】介绍!
       宗旨:靠谱客观、真实、交流!
       理念:认真分析黑木耳生产中产生的各种问题、找到原因和措施!热点、难点、重点技术及模式的讨论!
      

 

 

进入方法一:下载QT语音,搜索房间【60888】【QT食用菌语音课堂】;

进入方法二:http://qt.qq.com/go.html?roomid=39337798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