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8、无锡荡口华氏义庄解说

标签:
故事旅游情感历史景色 |
分类: 100道风景读懂江南 |
我们今天在脍炙人口的爱情故事“唐伯虎点秋香”的发生地来讲讲这千年古镇。
在太湖流域范围内,除了太湖以外,其他小片湖水都称之为“荡”,这里的鹅湖就叫做鹅真荡。荡口古镇位于无锡与苏州交界处,鹅湖之西,是鹅真荡的口岸,故名“荡口”。鹅湖因形状像鹅的肫,俗称鹅肫荡,无锡话“真”与“肫”音近,所以呢,就叫成了鹅真荡。鹅湖曾经是历史上重要的水码头,境内河网密布,拥有水域面积2万亩,是典型的江南水乡城镇。湖区东侧外接太湖,而西面接长江,因而鹅湖水质清澈,风景秀丽,物产丰富,是江南地区生态保护较为完整的区域之一。说了这么多的湖水,其实就是告诉大家,喝这里的水还真蛮灵光的,因为,这小小的古镇竟会出现了你不可想象多的名家和名人。
在江南,大凡有水又比较偏僻的乡镇都能孕育着一批名人,荡口古镇就是这样的。吴地流传这么一句话:苏州出才子,无锡产望族。“唐伯虎点秋香”的故事就是最好的注释。苏州的江南才子就不说了,无锡的名门望族在华人世界里都是赫赫有名:荣家、秦家、唐家、薛家...还有这里的华家。
在这座古镇里,最知名的氏族便是华氏。相传元朝末年,富绅华贞固、华溪碧父子为避战乱辗转至荡口定居,在此开枝散叶,发展壮大。华氏家族曾是无锡的顶级望族,据县志记载,单单明清两代,无锡华氏就出了37名进士。家族中有中国活字铜版印刷发明人华燧,明代大收藏家华夏,赐一品服出使朝鲜的翰林院大学士华察,中国近代科学先驱、第一艘机动轮船发明人、数学家华蘅芳,漫画大师华君武,第一个用工尺符号记录大量琵琶曲谱、琵琶古曲《十面埋伏》曲谱的编写者、清末民族音乐演奏家华秋苹,首创乱针绣法的民间刺绣艺术家华图珊,引进莫尔斯电报、铺设中国第一条海底电缆的华世鉴等均为鹅湖人,直到现在,荡口镇的人口中五分之一以上的人口都姓华。此外,还有《歌唱祖国》词曲作者王莘,国学大师钱穆,力学之父钱伟长,导弹专家黄敞、黄敦兄弟,中科院院士钱临照、钱临希兄弟,著名音乐家刘天华,著名教育家顾毓秀、曾执教于镇上的荡口小学等,数不胜数,他们都是喝的鹅湖水。
一个古镇不仅仅有老房子和河道,更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内涵,这才是古镇的灵魂,古镇的生命力。
在荡口,“水文化”、“名人文化”、“孝义文化”是它的三大文化特征。其中恪守孝道、博爱众生,把“孝”衍化为“义”,是孝义文化的核心。数百年来,华氏子孙代代相继,设义仓、置役田,兴建江南地区首屈一指的义庄,赡族济穷、扶危济困、延及乡里。华氏义庄是江南地区保存最完整、存续时间最长,也是最大的义庄。荡口孝义之风广受赞誉,代代相传,不仅是人性原初之美的生动折射,也成为江南地区独具特色的文化现象。
古代的义庄就是家族中有钱的人拿出来接济家族内没钱的人的庄家,这是为本族做好事的经济实体,一般建在乡村、集镇,故称“义庄”。其实古代义庄就是一慈善机构,相当于现在的红十字会。我国历史上最早的义庄,始于宋代范仲淹在苏州建立的范氏义庄,而无锡的义庄则始于荡口华氏。有史料记载,华氏老义庄是华氏第二十二世孙华进思、华公弼父子于清乾隆年间“独置义田一千三百四十亩赡族”所建,其后华氏子孙陆续修建。华氏老义庄系江南地区典型的清初明式建筑,规模较大,保存相对完整。自南向北依此为隔河照壁、码头、八字照壁、门厅、轿厅、正厅、后厅。第三进楠木正厅以及门前隔河照壁颇具特色,具有较高的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荡口古镇的义庄文化是无锡乃至整个江南地区的最大特色。这座义庄曾获得乾隆皇帝的嘉奖。后来,华氏子孙还陆续创办了芬义庄、永义庄、春义庄、襄义庄、徐义庄等,荡口一带义庄最多时达十座以上。在华氏义庄带动下,有着崇文重教传统的无锡大家族,渐渐也开始兴办教育,家族义庄逐渐形成规模,成为乡村最有力的经济组织和教育机构,不仅解决了民间贫富差距的社会矛盾,也对农村安定和经济发展推动很大。而荡口华氏子孙代代兴旺
, 很大程度上也受益于义庄这类慈善制度的推广。
呵呵,在有秋香的荡口古镇华家的所在地,不讲唐伯虎点秋香的故事怎么行?
江南才子唐伯虎天资聪慧,仪表堂堂,琴棋精通,诗画双绝,位居江南四大才子之首。一次,在庙宇偶遇前来进香的秋香,对她的貌若天仙一见钟情,遂生共结连理之意。为此,他一路跟踪秋香到太师府,又想方设法以伴读书僮的身份混进府,谋得了接触秋香的机会。但此后,唐才子在府中多次接触秋香并表心意,均被秋香拒绝。有一次竟被秋香锁进柴房,不过唐伯虎并不气馁。才子的头脑就是灵光,之后他又请来好友祝枝山帮忙,终于在好友的指点下博得点秋香成婚的好机会,至此,江南才子博得美貌佳人的“三笑”故事好梦成真。
嘿嘿,这故事说的就是,阴差阳错之中也可以寻得啼笑姻缘。故事中的华府,就位于无锡鹅湖的荡口古镇。明朝嘉靖年间,华氏族人华察成为了翰林院侍读学士,辅导皇室孩子读书,因此被人称为“华太师”。那时的翰林院学士就相当于现在的社科院院士哈。而这位华太师,正是“唐伯虎点秋香”中那位华氏族长的原型人物。
o(︶︿︶)o
唉,故事中唯一不太好的是唐伯虎在成婚后,从太师府偷偷溜走不辞而别,显得不太有面子,不过,我在想,这可能是他当时最好的选择吧。
民间戏说只是博人一笑...可现实中问题来了,唐伯虎的故事告诉我们什么呢?一是明确的目的?二为实现目的有一定的方法措施?三要屡败屡战并适当时候请高人帮助,毕竟有时是旁观者清?四完成目标美梦成真之后可以适时跳槽,该走就走?
看来,小故事中也有人生的大道理...
(苏杭/文,版权所有,违者必究)
前一篇:28、杭州雷峰塔解说
后一篇:29、上海迪士尼乐园解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