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2023年12月04日

(2023-12-04 14:49:28)
标签:

shiliao

抗战时期唐县小学教育的反奴化教

抗日战争时期,日军对日伪占领区的中国人民采取了残酷的屠杀与怀柔奴化相结合的政策。在用暴力手段血腥镇压中国人民反抗斗争的同时,利用文化教育作为推行殖民统治的工具,对沦陷区人民实施奴化教育,并进行机具欺骗性的宣传。唐县人民在 晋察冀边区政府的领导下,针锋相对地展开了反奴化教育的斗争。

一、培训师资 发展小学教育

小学教育是反奴化教育的的重要阵地。为了加强反奴化教育的师资力量,1938年2月,唐县抗日民主政府在东杨庄天主教堂举办小学教师培训班,全县200名新旧教师参加培训。县农会主任周幼农代表中共唐县县委向受训教师作了政治报告,指出:在全县推行抗日民族小学教育和民众教育 ,以民族、民主、大众的教育方针教育后代,废除封建教育,树立长期为抗日战争服务的思想,增设抗日救亡新课程,培养学生的民族意识、自尊心和抗日必胜信心。经过两个多月的训练,参加训练的教师由县教育科统一分配到全县各地投入反奴化教育和办学工作。

二,采用抗日教材  加强民族责任教育

抗争时期唐县的小学教材全部采用晋察冀边区组织编写的教材,这套教材以抗战教育为主。如初小教材:

“十五课;大哥哥身体好,去到前线杀强盗。

         杀得鬼子跑,杀得鬼子叫。

十八课:  东洋鬼子好比狼浪,杀人放火又抢粮。

我们要打狼,更要打东洋。


三、敌占区坚持政教合一  机动教学

晋察冀边区反奴化教育的第一个文件是1939年7月边区制定的《敌区教育实施纲要》,纲要规定;在敌占区坚持“政教合一”的原则,学校形式取消,划分为小组,实行机动教学。领导机构是县教育科,取消小学教师名称,以“教育工作员”代称,县、区、村政权中,教育工作员担负教育工作责任。

四、游击区坚持针锋相对 隐蔽办学

1942年是抗战最艰苦的时期, 唐县敌占区的小学教育面临严峻考验。在晋察冀边区的领导下,唐县人民没有屈服,采取各种技巧灵活的半法,针锋相对地开展反奴化教育。表现出了顽强的斗争精神和智慧。山下各区小学教育采取“分组教学”、“隐蔽小学”、“两面小学”等形式。两面小学就是教学采用两种教材,平时学习抗日教材,敌人来了,就拿出日伪发的课本来糊弄敌人。唐县师生们结合实际情况提出分组教学和游击教学的教学方式。分组教学是为了缩小学校的目标,分散敌人注意。一般是按班级和学生的性别、居住地点编为若干小组,在偏僻的地方,掌握敌人活动的规律,巧妙地进行分散教学。游击教学则是因为环境动荡,敌伪经常骚扰,学生们无法固定在一个地方上课。在青纱帐起来的时候,又会到田野里去进行教学和上课。这种教学的方式充分体现了晋察冀根据地的师生们在极端困难的条件下与敌人英勇斗争、坚持办学的不屈精神。

五、建立学生组织  开展“五不誓约”教育

为了适应反奴化教育的需要,加强对学生和儿童工作的领导,1942年6月,唐县学生抗日联合会成立。由唐县青年抗日救国会主持,在白合村召开了全县学生代表大会。各完全小学派代表参加。大会选举王桂冀等5人为县学联委员,周国全为主任。同年6月,在晋察冀边区统一部署下,唐县学联在全县儿童中开展了“三大号召”和“五不誓约“教育运动。

三大号召;

1、积极入校学习:

2、努力帮助家庭生产:

3、按时出操上课、

五不誓约:

1、不上鬼子学,不念鬼子书;

2、不听鬼子话,不参加鬼子会;

3、不吃鬼子糖,不要鬼子东西;

4、不见鬼子面,不告诉鬼子一句实话;

5、不受鬼子骗,不参加鬼子少年团。

要求全县儿童会念、会背,严格遵守。

六、开展多种活动  为抗战服务

1、队列训练 大唱抗日歌曲

学校教育一切为抗战服务。

学校体育把军事训练的队列步伐训练作为重点训练科目,从小培养儿童的国防观念。

音乐课大唱抗日救亡歌曲,《儿童团歌》《歌唱二小放牛郎》《查路条歌》《军民大生产》《狼牙山五壮士之歌》等。 这些歌曲通过儿童团带回到家里唱给家人唱,扩大了宣传面,起到了宣传抗日的作用。为了进一步推动体育训练和歌唱唐县各区不断组织会操表演和歌咏比赛。1940年4月4日,为了纪念四·四”儿童节,军城区举办检阅大会,会上稻园村儿童团表演了二部大合

19404月4日,河北唐县纪念四四儿童节”大会上,稻园村儿童表演二部大合唱。赵烈/摄

2.站岗放哨、盘查行人。

路条是一种简便的通行凭证,查路条就是检查你有没有通行证。站岗放哨,

盘查行人是儿童团的一项经常性工作。儿童们站立在“保卫根据地”的岗哨上,认真的严肃的忠于自己的神圣任务,“不容许一个汉奸敌探混入边区”这是儿童们的战斗口号。儿童们在检查路条方面非常认真,没有通行证或通行证有疑点等问题,绝不放过,不管你是什么职务,官有多大也休想前进一步。 据河北党史办资料显示:河北完县、唐县和曲阳三县的小学生,到抗战第五年,捉住真正汉奸九十人,汉奸嫌疑犯四百三十二人。

当时还流传着一首《查路条》歌曲:

“同志我问你,你到哪里去?

通行证儿你可带着哩。

拿过来看看,拿过来看看,你才能过去,

因为情况关系,可真马虎不的,…………”

这首《查路条歌》当年在边区与《儿童团歌》《歌唱二小放牛郎》齐名。

 

抗属 宣传抗战

为了让军队提高战斗情绪,多打胜仗,保卫家乡,儿童团利用春节去慰劳他们的家属。为他们扫院子、打水,洗衣服,并为他们贴对联。

在宣传抗战方面,儿童团员们建立各种文娱组织,利用唱歌、演剧、贴标语、散传单等形式向人民群众讲解中国共产党的抗战主张,宣传八路军英勇的斗争事迹。这些宣传活动取得了良好的结果,据河北省党史办有关资料显示:仅北岳区1940年16个县的统计,就有儿童剧团 1342个,歌咏队1860个,舞蹈队1102个,宣传队1860个。

唐县儿童团,在艰苦的环境中,在抗日政府的领导下,积极行动,粉碎了敌人的奴化阴谋,同时锻炼了自己, 幼小的心灵里埋下了对敌人的仇恨种子,孕育了服务民族的情感。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2023年11月09日
后一篇:2023年12月20日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