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月日》听课心得
(2020-11-25 12:20:10)
标签:
名师工作室教育 |
分类: 教学反思 |
《年月日》听课心得
广德市桃州一小
我近期聆听了王玲老师执教的《年月日》一课。本节课两大亮点:一是王教师对课件的制作与运用恰到好处,真正体现课件为课服务的主旨思想;二是板书设计巧妙,王老师的板书既简单清晰,又能突出三者之间的联系。
一、活用教材
从教材出发,深挖教材蕴含的知识点,不是教教材而是用教材教,王老师把教材当成一种素材,根据教学实际对教材进行重组和调整,这正是新的教学思想,新的理念,“活用教材”,把教材用活,方能使学生“学活”。王老师执教的《年、月、日》,教材让学生统计的是2004、2005年两个年份各月天数,与现在的年份相差久远,给学生一种距离感,她把统计的年份改为2017、2016和2015年,在空间上更贴近学生的生活,在经历观察、比较、交流、分类、归纳、思考、猜测与验证中,使学生清楚一年中为什么会出现365天和366天,充分认识平年和闰年及年月日三者之间的相互关系。
二、注重能力培养
学生通过手中的年历,自主发现一年12个月;通过汇报三年中每个月的天数,发现每个月天数的规律;通过分类归纳出大月小月和特殊的二月;通过观察比较,发现平年闰年的排列规律;通过猜测验证,发现平年闰年与4或400的关系……王老师巧妙设计教学环节,把知识的获得过程完全还给孩子,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和教师的主导。同时也让学生感受知识获得过程的喜悦,从而主动参与课堂探究新知。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能力、合作交流能力和归纳总结能力,从而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
三、重记法学感恩
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记忆方法。对大月小月的记忆,教师采用了两种方法:一是左拳头记忆法;二是儿歌记忆法。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记忆,达到了教学效果,更达到了巩固的效果。此外,由学生的日子,引出父母的生日,让学生受到了感恩教育的同时,又巩固了平年闰年的判断方法,巧妙的设计,既教书又育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