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读《吴正宪课堂教学策略》有感(撰写人:方艳)

(2020-03-25 09:22:56)

        读《吴正宪课堂教学策略》有感

初识吴正宪老师是在若干年前,学校派我到外地培训学习,有幸聆听了她的一场学术报告和一堂数学课。当时让我惊叹、敬佩的不仅仅是吴老师所获得的荣誉和特级老师的称号,更被她那亲切的话语、平易近人的态度、独特的人格魅力和高超的课堂艺术深深吸引之后我通过网络和书籍也了解到很多关于吴正宪老师的事情。去年,李桃名师工作室为大家推荐读一本好书,我一看正是吴老师撰写的《吴正宪课堂教学策略》,心中无限欢喜,拿到书便迫不及待开始品读起来。

怀着崇敬之情读完《吴正宪课堂教学策略》后,我和“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的境界又近了一些,我再次领略到吴老师是如何赢得老师的景仰孩子们的喜欢掩卷之余愿意能用笨拙之笔和大家分享一下我的内心感受。

这是一本十分有用的数学教学指导书,全书共有21方面的课堂教学策略,从指导教师制定教学目标,到调研学生现状、读懂学生的内心世界、读懂学生的认知过程,再到创设问题情境、设计有效提问、设计课堂练习、设计探究性活动、巧妙利用比较、转化思想的策略……既有对教师如何把握教材的指导,有对教师如何深入了解学生的指导,还有教学设计、教学方法的每一种策略不但有理论指导,还附有具体的案例,生动有趣,理论结合实践,有很强的导向性。内容非常贴近我们平时的教学课堂一个个独具匠心的教学策略为我们展示了数学课堂的精彩魅力,书中的每一个策略对我的课堂教学起到指导的作用,对于如何解决教学中的困惑也有了一些新的认识让人受益匪浅。其中给我印象最深的是这两方面的策略,一是制定教学目标的策略,二是创设问题情境的策略。

作为一名一线教师,我深知有实效的数学课,离不开清晰明确的教学目标,教学目标引领着教学的方向。在新课程改革的今天,教学理念、教材编排等都发生了变化,这就要求教师更加注重合理高效地制定教学目标。吴老师在书中结合具体的案例解析为大家带来了三个策略:把握教学方向、深入解读文本、直面学生现实。制定教学目标,首先要读懂教材,真正领会编写意图,读出教材里的数学知识、知识产生和形成的过程、学生学习知识的的方式,全面了解知识体系,弄清楚所教的知识从哪里来,到哪里去,确定好教学的起点和方向。这一点对于任教时间不长的老师来说尤为重要,建议大家可以收集一至六年级所有学段的数学课本,全面了解知识体系,找到前后知识的联系,系统梳理知识网络和数学思想网络,这样更有利于教学目标的制定和教学活动的开展。另外,准确地了解学情是制定教学目标、实施有效教学的重要依据。波利亚曾说:“教学讲什么不重要,学生想什么比这更重要一千倍!”我们可以通过问卷调查、访谈、作品分析、课堂观察等方式来研究学生学习过程中存在的真问题,了解学生是否具备学习新知识必需的已有知识和经验基础,对于即将学习的新知识教师要了解学生的学习困难在哪里?学生感兴趣的问题是什么?学生喜欢的方式又是什么?在充分了解学生的数学现实的基础上制定的教学目标,才是切实有效的教学目标,这样才能促进师生共同成长。比如在教学“三角形的特性”一课之前,我对全班学生进行了前测:正确画出几个三角形并发现它们有什么共同特征,试着画出三角形的高。调查结果表明:全班48名学生中能正确画出三角形并发现三角形都有三条边、三个角和三个顶点这些特征的学生大约占了98%,而正确画出三角形高的学生大约只占了6.5%。这说明三角形的特征不再是学生学习的难点,而高的认识和画法则是学生学习存在的主要困难。因此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我将教学目标进行了调整,调整后的教学目标更符合学生的认知现状,更注重在学生已有经验的基础上开展教学,更具有针对性。

数学学科由于其自身的专业性、科学性、严谨性让很多学生感觉很抽象和枯燥,教师需要借助一些手段来激发他们的兴趣,调动他们的认知情感,促进他们对问题的深入思考,因此创设问题情境成为教学设计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如何创设问题情境呢?吴老师在书中为大家提供了5个小策略:创设情境要有情趣、要有生活、要有问题、要有互动、要有文化。针对小学生的年龄特点,我认为第一点创设情境要有情趣尤其重要。在吴老师的课堂中,我们能经常看到她精心设计的一个个有趣的情境,形式丰富多彩。从《吴正宪课堂教学策略》一书中我也学到了很多创设有趣情境的方法。比如在学习“三角形的内角和”这一课时,我创设了这样的情境:请同学事先准备好各种不同的三角形,分别测量出每个内角的度数标在三角形上。上课的第一个环节就是“考考老师”学生报出三角形中两个内角的度数,请老师猜一猜第三个角是多少度每次我都能对答如流,准确无误。同学们吃惊了,疑问由此产生:“老师又没有看见我做的三角形,为什么每次都能猜得这样准确呢?”同学们带着疑问走进数学知识的发现和探索中,通过动手实践发现规律。有的把三个角撕下来,重新拼在一起,有的用折纸的方法,有的用测量后再计算的方法。同学们通过观察、操作、计算等方法,得出了三角形内角和是1800。有了这个结论,学生们很快知道了我为什么总能猜对的秘密。接下来又是一次神奇的感受,根据三角形内角和是1800,你能推导出四边形、五边形、六边形……的内角和是多少度吗?同学们在发现规律的过程上感受到了数学的有趣和神奇,这样的数学课堂有哪个学生不愿意参与其中呢?如何让孩子喜欢数学,是数学教师必须思考和解决的问题,有趣的情境会吸引学生,使学生主动走近数学学习。在数学的王国里,有趣、神奇的事儿可多了呢!我精心采摘一朵朵趣事小花,奉献给孩子们,和他们一起欣赏,和他们一起领略数学的有趣和神奇,使他们更加喜爱数学。

读着《吴正宪课堂教学策略》,我被书中那一个个生动的案例及解析深深地吸引,被吴老师和她的团队的教育智慧深深地折服,猴王分桃为什么笑”、“谁走的路线长”、“给分数找妈妈”、“是不是最简分数”、“平均数啊,你真公平“怎样调度车辆?”……每一个案例都能看到教师有效指导与学生思维碰撞而产生的智慧火花,真的很让人着迷,让你不得不感叹:教学真的是一门艺术!

《吴正宪课堂教学策略》这本书的内容让我一生受用,它让让我深刻意识到自己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的欠缺,提醒并指导我要不断进取,努力按新课堂理念要求,从关注学生发展为出发点,深入钻研教材,认真上好每一节课,让自己在教学中慢慢成长。同时它也让我深刻体会到做为一名教师在教育实践中的幸福感,我也要努力引导孩子们有滋有味地学数学,让他们拥有难忘的数学体验,让他们拥有学数学的幸福感!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