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教学设计:《加、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2019-02-26 19:15:27)
标签:

教育

名师工作室

文化

分类: 教学设计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第一课时

课   

加、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教学目标

1.从实例中归纳加减法的意义和关系,初步理解加法与减法的意义以及它们之间的互逆关系。

2.初步学会利用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之间的关系求解加减法算式中的未知数。 3.培养学生发现数学知识和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理解加、减法的意义和利用加减法的关系求加减法中的未知量

教学难点

从实例中探究加、减法的互逆关系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课时

一课时

主备人

 

备课时间

2019.2.20

课堂观察点

 

 

 

使用人

 

洪宁

备课时间

2019.2.21

教学过程

个 性 化

修    

过 程 性

反    

一、复习铺垫 加减5分钟口算。                               

二、理解加减法的意义

1理解加法的意义

 出示例1 一列火车从西宁经过格尔木开往拉萨。西宁到格尔木的铁路长814 km,格尔木到拉萨的铁路长1142 km。西宁到拉萨的铁路长多少千米?

1)、问:根据这道题你收集到了哪些信息? (让学生尝试用线段图表示)

2)、请学生根据线段图写出加法算式。

81411421956      11428141956

师:为什么用加法呢?那怎样的运算叫做加法?(小组讨论) (根据这两个算式,结合已有的知识讨论并试着用语言表示什么是加法。)

(3)小结:把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叫做加法。(出示加法的意义)说明加法各部分名称                                       

2理解减法的意义

 能不能试着把这道加法应用题改编成减法应用题呢?

1)、根据学生的回答,出示例12)(3)尝试用线段图表示:

 师:根据线段图写出两道减法算式,并说说这样列式的理由。

 19568141142          19561142814

2)、问:怎样的运算是减法?(小组讨论) (根据这两个算式,结合已有的知识讨论并试着用语言表示)

3)、小结:已知两个加数的和与其中的一个加数,求另一个加数的运算,叫做减法。(出示) 说明减法各部分名称                       

3探究、理解加法和减法之间的关系

1)、问:上面的这些算式,你觉得它们之间有什么联系?

观察上述四道算式中数字位置间关系,思考加法和减法之间的关系。然后以小组的形式进行讨论。(小组讨论。个别汇报)

2)、根据学生的汇报,出示: 加数 + 加数 = 和        被减数 - 减数 = 差

3)、师归纳并小结: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板书)

4加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1)、出示:   81411421956    81419561142          11421956814

2)、问:观察算式,你能得到什么结论?       

和=加数+加数    加数=和-另一个加数

3)、减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出示:800350450       800450350       350800450

 5问:通过观察这组算式,你能得出减法各部分的关系吗?

观察这组算式讨论归纳得:   

被减数=差+减数         

减数=被减数-差

=被减数减数

 6练习做一做” 

四、总结

 师:谁来说说我们这节课学习了些什么?你知道了什么呢? 

 

让做的快的学生说一说自己是如何做的,他们很快说出了每道题每个数之间的关系,如:第一道题的得数分别是二、三题的被减数,其余两个数也分别出现在第一道题目当中,也就是通过一个加法算式可以写出两个减法算式的规律。

 

 

 

 

 

 

 

板书设计:

加、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和=加数+加数    加数=和-另一个加数

被减数=差+减数         减数=被减数-差

=被减数减数

 

 

教后反思()               

学生在掌握加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的关系后,弄清楚加减法各部分间的关系成为本小结教学的重点。根据学生的观察、比较,要想理解减法的意义并不难,难的是学生是否弄清楚减法中的已知条件和问题与加法中的已知条件和问题正好是相反的,因此,“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是本小节的教学难点。 

不仅通过一些练习题,使学生在理解加减法意义的基础上掌握加减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还通过三道例题的讲解使学生在计算中能够正确运用验算的方法,从而培养学生逻辑推理的能力、计算能力及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