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一年级语文上册看图识字教学设计——五篇

(2013-10-15 17:01:10)
标签:

教育

1、比一比

教材说明:
  本课教材由五部分组成。第一部分图画,再现农家小院的景象,为第二部分词语、第三部分韵文提供直观形象的画面。第三部分韵文由四小节组成,主要通过对农家小院里具体事物的比较,展现农家生活的一个侧面。韵文押韵上口,节奏感强,很适合儿童朗读。
  这课课题为“比一比”,充分说明了这课教材的特点,提示了学法,要让学生在比较中达到学习要求。
教学目标:

1、认识12个生字,会写6个字。认识1种笔画“竖钩”和1个偏旁“提土旁”。

2、知道“多—少”、“大—小”两对意思相反的词语,了解量词“群、颗、堆”的意思,学习正确使用量词。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认字、写字和正确使用量词。使学生通过观察、比较,了解运用一些量词;通过多种形式的读文和实际运用,巩固和拓展量词的积累。
课前准备:课件(课文插图配上相应的词语)、生字有关的小图片(猫、牛等)。

教学时间: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认读生字。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看图学词

1、今天,老师要带小朋友到一个美丽的农家小院去做客。(出示农家小院情境图)

     你们瞧,院子里有哪些东西呀?(随机出示带拼音词卡)

2、谁能当小导游带领大家认识院子里的东西名称?(相机正音)

3、同桌互读、开火车读、全班读

4、去掉拼音读写有名称的词卡。

全班读,男女比赛读。

5、学生将写有名称的词卡贴在相应的动物或植物旁边,再读一读。

二、朗读韵文

1、读通韵文

①自己想办法读通韵文。

②同桌检查读(同桌读得好,表扬他,读不好,帮助他)

③指名分节读(相机正音,“子”的轻声,“一”的变调)

④交流读韵文后的发现。

(相机指出“大—小”“多—少”是一对意思相反的词。)

2、指导书写 “小、少”

①出示“小、少”,让学生说说这两个字有什么相同和不同?

②认识新笔画——“竖钩”。

③师范写“小” “少”(笔顺演示:先中间后两边),学生书空。

④学生先描红,再试写“小”、“少”。

⑤书写展示、评议。

3、读好韵文

①自由练读韵文,要求把这段韵文读得很好听。

②指名读,师生评点。(节奏感)

③要求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练读韵文。

④朗读展示(如拍手读、配上动作读、对读等等)

三、巩固识字

1、小朋友,我们一遍遍地读课文,不知不觉地认识了这些生字宝宝(出示生字)

自由读——给生字点名——齐读。

2、学生自主选择生字识记

(相机指出:①“杏、桃、苹果”都是植物,所以有木字旁或草字旁;②认识新偏旁“提土旁”,结合“堆”的词义,理解为什么“堆”有提土旁。)

3、想想你还在什么地方见过这些生字宝宝?(鼓励学生在生活中识字。)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复习理解课文,指导书写6个生字

教学过程:

一、复习生字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比一比》的生字,你们还记得吗?(出示生字卡片)

1、同桌认读生字,并给生字找朋友。

2、齐读生字。

二、朗读感悟,理解韵文

1、这篇课文有几句话?标上序号,指名分句读韵文。

2、想一想每一句话写什么?

(第一、三句比大小,第二、四句比多少。)

3、理解第2、4句

⑴指名读第2、4句

⑵看图,比较 “一群鸭子”和“一只小鸟”,“一堆杏子”和“一个桃”。

说一说:(   )比(   )多,(   )比(   )少。

⑶理解“群”

①从哪里看出鸭子多?“群”表示什么?(多,在一起)

②出示“一群羊”和“一只羊”, “一群企鹅”和“一只企鹅”的图片,学生看图说:

一( )羊   一(  )企鹅

③拓展说话:一群( 

⑷理解“堆”

①从哪个字看出杏子多?“一堆鸭子”行吗?“堆”和“群”有什么不同?

②拓展说话:一堆( 

4、理解第1、3句

⑴指名读第1、3句

⑵看图,比较“一头黄牛”和“一只猫”, “一个苹果”和“一颗枣”。

说一说:(   )比(   )大,(   )比(   )小。

⑶“头”和“只”换一换说行吗?为什么?

       一头( ),一只( ),还能说吗?

⑷理解“颗”

①观察并比较实物:苹果一枣、罗汉果一莲子、葡萄—梨,初步感知“颗”指较小且近似圆形的东西。

②自由展示并说出自己所带的能用“一颗”表示的实物。

③拓展说话:一颗(  ) 、

三、创设语境,仿编韵文

1、齐读课文

2、仿编韵文。

⑴创设语境(观看课件)

情境一:苹果和桃

情境二:西瓜和葡萄

情境三:马和猴

     ⑵小组合作,自编韵文。

⑶交流汇报。

四、练说数量词,积累语言

1、课件出示课后练习“我会说”

同桌讨论,指名说,齐说。

2、做游戏,找朋友

将量词卡片和物品名称卡片发给学生,开始唱《找朋友》的歌,歌曲结束以后,和自己找到的朋友站在一起,一起读出共同的名字。

五、指导书写“牛、羊”

1、出示“牛、羊”,让学生观察,并说说你要提醒大家注意什么?

(牛的竖要出头,竖要压在竖中线;羊的竖不能出头、竖也是压在竖中线)

2、演示“牛、羊”的笔顺,学生书空

3、学生描一个,写一个。

4、书写展示、评议。

六、实践作业:回家说家庭用品,和爸爸妈妈比一比,看谁说得又多又准。

 

板书:     (图片略)
大-----------------小       

多-----------------少

黄牛 猫  鸭子 鸟
  苹果 枣  杏子 桃

 

 

 

 

 

 

 

 

 

 

2、自 选 商 场

教材分析:
  这课由五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图画,展现自选商场的一个部分。图下安排了三组词语,都是自选商场里商品的名称。第三部分是短文,介绍了自选商场的售货方式及其优点。最后两部分分别是要认识的字和要求会写的字。
  五部分内容联系紧密,通过看图认识事物,把认字(词)与认识事物、观察和阅读有机地结合起来,便教易学。

教学目标:

1、认识14个生字,会写巾等5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体会自选商场购物为人们带来的方便。

4、愿意在生活中主动识字。

教学重点:认识本课的14个生字。愿意在生活中主动识字。
教学难点:让乡下孩子知道自选商场里的东西很多,在自选商场买东西很方便。

课前准备:课前让学生逛超市,并收集一些商品包装纸、袋。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1、认识14个生字,会写“毛、巾”两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1、出示课文插图,引导学生观察画面,问:这是什么地方?(教师板书课题,“商场“两个生字注音)

2、认读生字“商场”。

师:你会读这两个注音的生字吗?

先指名认读生字,再全班认读生字。

3、齐读课题。

(二)学习字词

1、过渡:昨天老师去逛了一趟自选商场,瞧!我买了这些东西。(出示文中的9个注音词语和对应图)

2、你们认识他们吗?和他们打个招呼。

3、去掉图,你们还认识这些词吗?你用什么办法读准他们?(借助汉语拼音)

4、认读词语。

指名读 小老师带读    同桌互读   齐读

重点正音:巾、本、尺、作

5、教师指导学生识记生字,交流识记方法。

引导学生生活识字:“本”借助“作业本”上的字来识字。

再可引导学生通过象形来识字:“笔”,拿实物毛笔介绍,笔杆是竹子做成的,而下面是动物的毛等制成。

(三)指导写字

1、出示“毛、巾”两个生字。

2、在书写这几个字时,你想提醒同学注意什么?

( “毛”的第一笔是撇,“竖弯钩”拐弯处要写得圆浑。)

3、教师范写。

4、学生各描红、临写1个。

5、师生共同评议、修改。

(四)读通课文

1、过渡:自选商场的东西可真多,小明也逛了一趟自选商场,我们来听他是怎么说的?

2、出示课文,录音范读。

3、自己试着读一读,把难读的生字借助拼音多读几遍。

4、同桌互相读读,听听,帮一帮。

5、指名分小节读,随机正音。

①认读生字“东、西”(注意“西”念轻声)

②重点指导读通难读句子。

出示:收款的阿姨用电脑很快算出了要付的钱。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1、巩固14个生字,会写“牙、尺”两个字。

2、体会自选商场为人们带来的方便。

3、愿意在生活中主动识字。

教学过程:

(一)、巩固字词

1、出示本课不注音的9个词语,你还认识他们吗?

2、认读词语中的生字

齐读生字      将词语中的熟字去掉,指名认读生字     

将生字打乱顺序认读。

3、找朋友。(拼合体字:场、奶、笔、作)

4、出示“面包、牛奶”等9种商品图,学生贴商品词卡。

(贴对了带领全班齐读,错了同学纠正齐读。)

5、商品分类:哪些东西摆在同一个货架上?指名摆词卡,读词。

6、小结:商品分类摆放了,人们在自选商场购物真方便。

(二)学习课文

1、师:小明逛了自选商场,他是怎样夸自选商场的?

2、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3、学生反馈(东西多,买东西方便)

4、出示句子朗读指导。

自选取商场里的东西真多。

在自选商场里买东西真方便。

5、说话练习,要求学生用上课文中的9个词,并边说边出示商品词卡。

出示:自选商场里的东西真多呀!有______,有_______,还有______。

(三)指导写字

1、出示“牙、尺”两个生字。

2、你会书空“牙”吗?(“牙”的第二笔“竖折”要一笔写成。)

指名书空。

3、学生齐书空,教师范写。

4、教师范写“尺”,提醒“尺”的撇、捺要舒展。

5、学生各描红、临写1个。

6、师生共同评议、修改。

(四)、生活识字展示、交流

1、学生将课前收集的商标拿出来,指名认读自己收集来的商标上的汉字。

2、逛“自选商场”。

(1)四人小组将商标分分类。

(2)全班“购物”:你喜欢什么,就拿什么,再想办法(请教同学)记住它们的名字。看谁记得最多,最能干。

(3)反馈:我在自选商场买了______、______、________。

(4)评选“识字大王”。

(五)总结。

同学们真能干,不仅认识了课文中的生字,还用自己的办法认识了好多商标上的字,老师希望你们以后在生活中做个有心人,认识更多的字。

 

 

附板书设计:                    

                            Dōng  xi

                            东    西    多       

    

 自  选  商 

 

                           买东西     方便         

 

 

 

 

 

 

 

 

 

 

 

 

 

 

 

 

 

 

 

 

 

3、菜园里

教材分析:
  本课是看图归类识字。通过图帮助学生认识一些蔬菜及名称,通过儿歌帮助学生了解有关蔬菜的特点。

教学目标:

1.认识14个生字。会写“卜”、“又”、“心”、“风”四个字。认识一个新笔画“卧钩”。扩展学习本课以外的有关汉字,扩大知识面。

2.通过拼读音节读课文,掌握生字字音,了解儿歌内容。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来理解词句。能正确、流利地朗读儿歌。认识一些蔬菜,了解它们的一些特点。

3.培养学生自主识字的乐趣,热爱祖国语言文字和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

认识表示蔬菜名称的汉字,了解有关蔬菜的特点,能正确、流利地朗读儿歌是本课教学的重点。识记生字、写好“心”、“风”是难点。

课前准备:课件、蔬菜图片、蔬菜名称卡片,带生字的苹果。

教学时间: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1、认识“菜、园、豆、角、萝、卜、心等14个生字。。

2、初步感知课文,了解蔬菜的一些特点。

3、能正确流利地朗读儿歌。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学习生字。

1、小朋友,今天老师带你们去一个很好玩的地方,你们想去吗?待会儿去看时,请你们边看边想这是什么地方?看完了后举手告诉老师。(出示菜园的图片)

2、反馈:

(1)知道刚才看到的是什么地方吗?(随机板书:菜园里)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4课《菜园里》。

(2)读“菜园里”   师注上拼音 cài yuán

(3)“园”除了跟菜交朋友,还可以和谁交朋友?随机板书花园、公园、乐园、幼儿园……

二、看图、学词、认字。

1、小朋友,你们怎么知道刚才我们去的地方就是菜园呢?

⑴教师随机贴图。

⑵读课文中的蔬菜名。

①自由读

②开火车读。

⑶指名上讲台据图贴卡片。

⑷评议。

2、出示图片

⑴小朋友你们看左边是蔬菜,右边是它们的名称,你能根据左边的图说出右边名称的序号吗?

⑵指名学生讲。

⑶评议。

三、初步感知儿歌。

1、小朋友,刚才我们新认识的生字,现在跑到儿歌里去了,你们想不想读读这首儿歌。

2、认真读,把蔬菜名称和生字读正确。

四、复习生字。

1、出示游戏图:

师:小朋友,苹果树上结满了我们今天要掌握的生字果,你会读哪一个,那个苹果就属于你。

2、学生自由练读。   

3、指名学生上来摘(学生一起上来,生自己先读,再给下面的同学们齐读,读对后,把带有生字的苹果奖给学生。)

4、给“角、心”找朋友。

5、我会读

出示:

五、创设情境,巩固生字

1、课件出示:蔬菜图。

2、随着音乐学唱蔬菜歌。

六、作业

放学后,随父母去菜市场,认识更多的蔬菜瓜果,把新认识的蔬菜瓜果用彩色笔画下来,写上名称,然后贴在教室的展览板上,我们一起动手布置一个“蔬菜瓜果园”。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1、会写“又、风”等5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认识更多的蔬菜,积累字词。

一、复习导入,巩固识字

导: 上节课老师要求小朋友跟随父母去菜市场,认识更多的蔬菜瓜果,现在请你们把自己新认识的蔬菜瓜果的有关图片或名称拿

出来,大家一起交流一下。

1、同学交流。

2、大组交流,要求:别人说过的自己不说。

(1)指名汇报,并复现上节课学过的蔬菜名称。

(2)全班齐读。

二、读文说词

1、你喜欢读哪个句子,读给同学听?并说说读了句子,你知道了什么或者读懂了什么。

2、学生读句子,相机出现句子中的生字( 又、捉、迷、藏、嘴、越、风等),要求读正确。 

3、再读课文,划出课文中表示蔬菜颜色的词。

4、指名汇报(相机出示课件)用颜色讲蔬菜名称。(例如:红色的辣椒。)

三、朗读课文

1、菜园一片好风光,多美啊。怎样读才能把好风光读好?请大家自个儿试试看。

2、学生小组练读。

3、大组交流、教师相机指导朗读。(课件出示茄子和萝卜,理解打灯笼和捉迷藏的意思。)

四、书写指导

1、(随文出示生字: 风)

2、说说你怎样记住这个“风”字。①学生汇报;②学习新笔画“ 

3、哪个生字和“风”里边的“×”较像?(又)

4、课件演示“又”的笔画。

5、学生在田字格中描1个、写1个。

五、学编儿歌

1、小明跟妈妈去了菜市场以后,他认识了很多蔬菜瓜果,你们瞧,他像书上的小朋友一样编了一句儿歌呢。

2、课件出示儿歌。

指名读。

3、我们小朋友也去了菜市场,认识了不少蔬菜瓜果,你们想不想做一回小诗人,也像书上的小朋友和小明一样来编编儿歌?你们四人为一组,大家一起动脑筋来编一句儿歌。可以不用书上的蔬菜编,用瓜果编也行。

⑴四人小组编。

⑵指名汇报。

⑶评议。

⑷老师把小朋友说的话组合成一首儿歌。

4、齐读儿歌。

六、实践活动:大家动手布置一个“蔬菜瓜果园”,评选“我是认识蔬菜瓜果的能手”。

 

 

 

 

 

 

 

 

 

 

 

 

 

 

 

 

 

 

 

 

 

 

4、日月明

教材分析:
  本课通过三字一顿的韵文,揭示了一些会意字的构字特点。帮助学生了解会意字的构字规律,培养学生初步的认字能力是本课教学的重点。

教学目标:

1、认识“明、鲜”等13个生字,会写“力、手、水”3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韵文,领悟会意字的构字特点,养成初步的认字能力。

3、感受祖国文字的无穷魅力,激发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热爱,在领悟会意字特点的基础上记忆字形,增强识字的自信心。

教学重点:放在字音及会意字构字特点上,理解字意
教学准备:卡片

教学时间: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正确流利地朗读韵文,认识13个生字。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出示:大大的“火”字,知道“火”字是怎么造出来的?

2、出示:一团熊熊燃烧的火焰,生活在树林里的古人是用什么来灭火的呢?

3、出示:树枝灭火的过程,小结:原来“灭”字就是在“火”字上加一根树枝。

4、板书课题:“日月明”,问:谁知道“明”是什么意思?

5、齐读课题。

二、整体感知、学习字词

1、自由朗读课文2-3次,要求:

①圈出生字,读准字音,想想字义。

②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

2、检查自学情况:

①哪些字音需要提醒大家注意?(重点正音:明、尘、男、抹、森、从、众)

出示:

míng      xiān      chén      jiān    miè    lì    nán

明       鲜        尘        尖     灭      力   

xiū        shǒu      lín       sēn    cóng    zhòng

休          手       林        森     从      

a、指名当小老师带领大家读。

b、去掉拼音读。

②分小节朗读课文(相机正音)

三、学中发现,积极探究

1、读读课文,仔细观察生字,你有什么发现?

2、汇报。

尖:板画草芽尖尖图。

鲜:板画鱼和羊肉串。

男:动作演示。

尘:动作演示。

从、众:演示“人——从——众”教师讲解。

林、森:演示森林画面,用“森林”说一句话。

3、小结:小朋友,像这样能表示意思的字有一个有趣的名字,叫“会意字”。

4、你还知道哪些也是会意字?(学生汇报,老师板书)

四、巩固字形

1、师生对口令,齐读全文。

2、四人小组对口令。

3 、全班拍手朗读全文。

五、指导写字

出示:  

1、仔细观察,有什么发现?

2、教师范写。

3、学生练写。

4、写字作业评讲。

六、课堂作业:

1、我会读。(课后题①)

2、我会说。(课后题②)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会写“力”、“手”、“水”、三个生字。正确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认识了13个生字,这节课我们不但要把课文读好,还要把字写好,有信心吗?

二、熟读课文

1 、指学生读课文,评议。

2 、同桌用对口令的方式读一读。

3 、教师示范读,强调韵尾,学生仿读,看谁读得好。

4 、齐读,边拍手边读。

5 、自己试着背一背。

三、完成课后“我会读”

1 、自读,汇报,交流。

2 、认读新词,并在生字下面打上点。

3 、扩展,你能用带点的字组词或说一句话吗?

四、指导书写

1 、出示“力 手 水”三个字,学生观察一下,怎么样才能把这三个字写好。

2、 学写“力”字。

A 、学生描红(了解“力”的笔画、笔顺,以及在田字格中的

位置)。

B 、指学生说说“力”的第一笔与“目”的横折的不同之处。

C 、教师示范写。

3 、学写“水”字。

A 、学生说说压线笔及左边的横撇的位置。

B 、学生书写,教师巡视,个别指导。

4 、学生观察,写好水字。

5 、小组选好的作业,进行展评。

五、读读想想:

汉字的结构很有意思,很多汉字都是由不同的字组合在一起,表示另一个意思。出示“歪、晃、品、晶”四个字,学生认读。

1、指学生说说意思,组词。

2 、读读“歪歪扭扭、晃眼睛、品茶、亮晶晶”这几个词语。

3 、把这四个字仿照课文编一篇韵文,小组进行合作。

4 、交流。如:

           不正不正,歪歪斜斜。

           日光日光,明明晃晃。

           三个口字,品尝品尝 。

           三个日字,晶晶亮亮 。 

六、扩展练习:

找一找前面学过的汉字,如:妈、笔、坐、如、朋,学一学课文的样子,遍一编韵文或字谜。

 

 

11、我多想去看看

教材分析:
  本课是一首诗歌,用第一人称,以山村一个小孩子的口吻,通过“我”和妈妈的对话,讲自己非常想到遥远的北京城,去看天安门广场的升旗仪式。感情真挚,语言朴实。

教学目标

1、认识13个生字。会写“广、升、足、走”4个字。

2、认识2个偏旁“心、方”。

3、使学生在学习生字时展开想象的翅膀,感受中国语言文字的博大精深。

4、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读准字音,读通课文;认识偏旁“心”、“方”;会区别形近字并能把生字书写正确、端正。

教学准备:教学课件、田字格。

教学时间: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认读生字。

教学过程

一、            激趣导入:

小朋友,你们最想去什么地方呢?今天,老师带你们去一个地方,看――(出示北京风光图片)     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地方吗?看到这么美丽的风景,有什么想要告诉小朋友或老师的吗?能用上这课的课题来说一说吗?(带上感情说)突出“多想”。板书课题。

小朋友说得真棒啊!那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课题,好吗?齐读。

你有什么好办法记住“想”?                                              

二、初读课文:

1.有一个小朋友学习非常认真,他想跟你们比一比。他说:想和我比一比吗?我做任何事情都特别专心,听老师读课文的时候不但能听清字音,还可以知道课文讲的是什么呢!你们能做到吗?

老师范读课文,学生认真听。

2、那个小朋友学习特别聪明,他说:这有什么了不起,我还会自己读准课文呢!你们行吗?请小朋友们自己认真读一读,划出生字词语。

三、学习生字词语

1、              出示:大家读得这么高兴,小蜜蜂也来凑热闹了,看,几只调皮的小蜜蜂把生字都采到了她们的篮子里去了,让我们去看看,这些生字是什么。

2、              出示生字,学生自己练读。                           

同桌检查。指名读。听一听电脑老师是怎样评价的。读得好的当小老师带领大家一起读。想一想,你可以用什么办法记住什么生字?学生畅所欲言,相机教学“方”字旁。学生讲得好的奖励玩猜字谜游戏。

3、              比一比,看谁的眼睛亮。(巩固生字学习情况) 

四、再读课文

看,调皮的小蜜蜂把生字新词送回了课文,你们还认识吗?

指名读课文。朗读擂台赛。听一听学习伙伴怎样评价。

五、作业

收集有关北京的风光图片和天安门广场上升旗的有关资料。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复习理解课文,学习书写6个生字

教学过程;

一、复习

沿着弯弯的山路,读准这些词的字音,就可去北京参观游玩了。指名读。

小朋友,现在你们到了什么地方呢?有什么想说的吗?

一生读词语,全班跟读。读好了生字词语,就让我们去课文中看看,文章里向我们描述了北京什么景色。

二、学文

1、自由读文,你读懂了什么?

A、“谁想去什么地方?”

指导朗读。

B、理解“遥远”。

多远算是“遥远”?

举例来说。

课件示地图,认识北京的地理位置。

C、“为什么想去呢?”

理解升旗仪式的壮观。

学校里的升旗仪式怎样的?(庄严、肃穆)。

天安门广场上的升旗仪式显得更庄重。每个早晨经常有人民怀着崇敬的心情在看升旗仪式,连外国人也都要驻足仰望我们国家的国旗冉冉升起。看有关升旗仪式的图片。老师解说。你看到了什么?感觉到了什么?

文中哪个词写出了你的感觉?理解“壮观”。

指导朗读“我多想去看看。”“遥远的北京城,有一座天安门,天安门上升旗仪式非常壮观。”

补充材料:

(1)国旗班的战士怀着对祖国的崇敬,对国旗的尊重,严格要求自己,认真训练。

(2)国旗升起的时间和太阳升起的时间一致,象征着祖国欣欣向荣。

(3)升国旗时,我们要立正敬礼,表示对国旗的尊敬。

再读“遥远的北京城,有一座天安门,天安门上升旗仪式非常壮观。”

闭上眼睛,你们看到升旗仪式了吗?让我们一起来背这几句话。

齐读全文。

2、指导朗读全文

北京是我国的首都,那里不仅有庄严的升旗仪式,还有宏伟的建筑、美丽的风景。一起去看一看吧。

让我们带着对祖国的热爱一起来读一读全文。

3、让我们比一比,哪个小朋友最能干,能把自己想去北京的愿望通过背诵这篇文章表达出来。

生自己练,可以和同桌一起背诵。

指名背诵。(你看到了什么?)(现在如果请你去,你想去看什么?)

三、生字书写

1、学写生字。注意“升”的第一笔。(出示两次撇的笔画。)

2、你看清楚“广”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了吗?(“点”靠近竖中线起笔。)

3、“走”和“足”:他们在田字格中的什么位置才会觉得舒服呢?(“竖”在竖中线上。)

他们的区别是什么呢?

4、注意这些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师范写,生描红并在书本田字格上书写。

比一比,看谁写得漂亮。(投影)

 

四、课外拓展

1、说一说,看一看

请去过北京的同学说一说。

北京是我国的首都,我们都想去看看。

2、你们会读吗?

会读了奖励你们听一首歌。

在歌声中布置作业:收集北京风光图,办一期《美丽的首都北京》图片展。

 

12  雨点儿

教材分析:

本课是一篇科学童话。课文采用拟人化的手法,通过大雨点儿和小雨点儿的对话,告诉学生雨点儿是从云彩里飘落下来的,雨水滋润万物,花儿更红了,草儿更绿了,让学生感悟雨点能给大自然带来无限生机,激发学生对雨的喜爱。课文内容浅显,情节性强,第一次出现对话的形式,可以通过不同形式的读引导学生了解对话。

教学目标:

1、认识11个生字,。在识字过程中积累识字方法。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在读中感受阅读的乐趣。

3、有兴趣地写“方、半、巴”3个生字,进一步写好汉字的基本笔画。

4、理解课文内容,懂得雨水与植物生长有着密切的关系。感受雨点儿的可爱,感悟雨点儿给人类、给世界带来了美丽。

教学重难点:

识字、写字和练习朗读是教学的重点

通过读课文使学生知道雨水和植物生长的关系是教学的难点。

课前准备:

制作课件、引导学生观察下雨的情景

录音机、磁带

教学时间: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认识11个生字,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1、小朋友,我们一起来听一首歌,好吗?(播放歌曲《小雨点》)

2、这首歌唱的是小雨点儿,我们来看看。(播放动画)多可爱的雨点呀,你们想和它交朋友吗?(出示课题:雨点儿)(生自由和雨点儿打招呼,读准“点”和儿化音),让我们一起来亲切地喊它吧!

二、读课文

1、听课文录音。

2、学生自由读课文,要求:把不认识的字圈出来,借助拼音读正确,把课文读通顺。

三、读文识字

1、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出示自然段,随机进行生字词语教学)

第一段

(1)出示词语“数不清”,读准字音,文中说什么数不清?说一说生活中还有什么东西数不清。

(2)认读“云彩”、“飘落”,说一说生活中你见到过什么东西从空中飘落。

第二段

(1)读“半空”。

(2)出示“问”,文中是谁问谁?问什么?(指导读好问句)

第三段

小雨点儿是怎么回答的?(出示“回答”,指导学生读正确;出示“地方”,“方”字读轻声。)

2、选择自己喜欢的自然段,读给同桌听,互相帮助,把课文读正确。

四、巩固生字

1、识记字形

生字我们都会读了,字形你记住了吗?看谁的方法最好,速度最快。(出示)

2、小朋友们,雨点儿看到你们学得这么认真,可高兴啦,它们也想和你们做做游戏,看谁最聪明。

做“雨点儿落在哪里”的游戏,“雨点儿”身上写着音节,地上写着生字,“雨点儿”落到生字上。

五、教师小结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理解课文内容,进行说话训练,初步感知雨水对植物生长的作用;学习书写生字。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屏幕上出现一幅下雨图,伴随着轻微的下雨声)师:小朋友,昨天我们结识了一位新朋友,它叫——雨点儿,这节课我们要和雨点儿一起去进行一次旅行。

2、想和雨点儿一起去旅行,先要和刚认识的生字朋友打招呼,要不,它们会拦住你们的。(一个一个出示生字认读)

二、学习课文。

第一段

1、自由读(可以配上自己认为合适的动作)

2、指名读,说说自己读懂了什么?

第二——四段

1、数不清的雨点儿飘落下来,半空中,雨点儿还说起了话来了,你听!(放录音)

2、出示对话,自由读,找找哪些是小雨点儿说的,哪些是大雨点儿说的。

3、(对话部分变颜色)你们喜欢当小雨点儿的,就读小雨点儿的话。你们喜欢当大雨点儿的,就读大雨点儿的话。

4、指名读,师随机问:你为什么喜欢小雨点儿?你为什么喜欢大雨点儿?

5、指导朗读(同桌练习分角色读,指名分角色读,师生分角色读,在读中感悟雨点儿的热情、快乐)(出示配上对话的插图)

6、戴上头饰表演读。师:老师这儿有两个头饰,谁愿意戴上表演大小雨点儿的对话?

7、课文学到这儿,你发现了什么?(小雨点儿要去有花有草的地方,大雨点儿要去没有花没有草的地方)

8、你还有什么疑问吗?

过渡:是呀,他们为什么要到这些地方?

第五段

1、学习第一句

(1)小雨点要去有花有草的地方,有花有草的地方在哪里呢?小雨点儿落到这些地方会说些什么呢?

(2)你瞧,“有花有草的地方,花更红了,草更绿了。”(展示动画生长一)

(3)让我们一起来美美地读读这个句子吧!

2、学习第二句

(1)大雨点儿要去哪里?那里美吗?大雨点儿为什么要去那里?

(2)不久,没有花没有草的地方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展示动画生长二)你看到了什么?

(3)指导读最后一句。

3、雨点儿还会落在哪里,那儿怎么样?(出示红花绿草图片)出示句子“雨点儿从云彩里落下来”,结合欣赏到的图片,展开想象,模仿句子说雨过后大自然生机勃勃的景象。

4、讨论交流:那些花儿、草儿一定很感谢雨点儿们,他们会怎么说呢?雨点儿们又会说些什么?

三、指导写“方、半、巴”三个字。

1、观察“方”、“半”、“巴”在田字格中的位置。(出示)

2、演示字的笔顺,学生书空。

3、教师范写。

4、学生练习,教师巡视,纠正写字姿势。

四、课后延伸

1、如果你是雨点儿,你想到哪里去?给它们带去什么变化?

2、把刚才说的话写下来,可以写一句,也可以写几句,爱画画的小朋友还可以为你写的句子配上美妙的插图。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