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众志成城护名泉——新整修保护泰山历史名泉(下)马辉

(2019-12-15 22:47:19)
标签:

历史

文化

泰山名泉

分类: 泰山名泉

      鉴我泉:精舍旧址泉犹在

鉴我泉位于傲徕峰西王庄樱桃园山庄鲁氏别墅旧址内,人工垒砌泉池,山岩裂隙水流出汇入泉池。

樱桃园山庄为泰安王庄人鲁泮藻创建鲁泮藻,字品方,号涧谷,泰安人,世居泰山傲徕峰下王庄。曾为官府小吏,清咸丰间跟随泰安太守防守东平,以功授从九品。后弃官隐居,在庄西集资购地,创建樱桃园。此处东临曲曲深涧,西靠绵绵横岭,北依峨峨拔山,南有宽阔石河,三面环山,高岸长谷,原是一片荒芜的丛莽岭、乱石沟。鲁泮藻不慕荣利,不求仕进,以山水自娱,在此凿岩辟拓,构筑室宇,广植

众志成城护名泉——新整修保护泰山历史名泉(下)马辉

         鉴我泉                       (马辉  摄)

 

樱桃,密栽绿竹,遂成旷远清幽的游览圣地。鲁氏自题“樱桃精舍”,俗称鲁氏别墅。鲁泮藻过世后,其二子序孟(峄亭)、序曾(质庵)承父志,筑亭台,创新境。清光绪年间赵尔萃为之作《樱桃园记》:“今则田禾茂密,果实缤纷,树可合围,竹可拱把,而池、而鱼、而藕、而芰,鸣禽上下,水木明瑟。来游者莫不欣然艳羡,谓天下以此佳境。”

民国初年,樱桃园山庄遭遇匪祸;民国十四年(1925)豫鲁之战与民国十七年(1928)北伐之役两场战争都在泰山周边展开,樱桃园惨遭战火荼毒,一片狼藉,从此园圃不存。之后历经世事变迁,现樱桃园山庄已成农家山村,但别墅旧址仍为卢氏后人所有。周围樱桃遍山,翠竹遍岗,渠水环流,新发展的泰山茶园遍布精舍四周,收茶季节茶香四溢。精舍旧址现被一家商户租住,经泰山管委会同意已进行保护性维修。

精舍分上下院,上院轩阁已重新整修,原轩壁上嵌光绪二十五年(1899)侯芳苞撰、李泽溶书《桃源邨记》,及郡人侯兰皋撰、鲁泮藻婿王建屏书《品方鲁君传》石刻横碣尚存,现移至西堂屋内墙壁加玻璃罩保护。轩台下有石砌方池,引山水注入,飞泉清潭,溪水潺潺,红鱼漂游。池北墙嵌清光绪二十四年(1898)泰安府候补训导李润深(字滋甫)书“鑑我泉”方碣。取静于山,寄情于水,可谓“半亩方塘一鉴开”。院内南墙原嵌民国二十五年(1936)南阳王均书“翠落庭阴”石刻,现已丢失。院内有古树名木数株。上院轩台前有几百年的赤松两株,苍劲挺拔,枝繁叶茂;院门内下院有百年树龄的桧柏、柿树各一株。其中桧柏的品种极为罕见,一般的柏树树叶是偏平的,该树的树叶形似龙爪,因而名叫“龙爪柏”。柿子树树龄也在150年以上。柏树和柿树相伴共生,像一对鸳鸯一样,人们取其谐音,称为“百事(柏柿)如意树”。上下院松柏柿子树取其谐音,为“送百仕子”,意为“多子多福,百事如意”。院内设有石几、石凳,供游人小憩赏景。院外精舍旧址前西南角有两株江北最大的纯白玉兰树,树高12米,树龄在150年以上,号称“江北第一”,系该院主人鲁泮藻同朝为官的广东籍好友回乡探亲时用马车远道运来赠与友人的,可见两人友谊之深厚。玉兰花也叫望春花,花繁而大,美观典雅,清香溢远,自春秋时代就有栽植。屈原的《离骚》就有“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的佳句。樱桃园还是泰山特产赤鳞鱼产地。

   西溪长寿泉:长寿桥头有“神水”

 西溪长寿泉位于长寿桥北150米无极庙山门东、西溪西岸,又名天神泉,山岩裂隙水由此流出而成泉,自古为山民和竹林寺僧人饮用水源。

无极庙为民国十三年(1924)兖州镇守使张培荣用其夫人侯氏的寿金创建,其庙址原为竹林寺的一部分。庙为全石结构,“文化大革命”中部分毁坏,1985年整

              众志成城护名泉——新整修保护泰山历史名泉(下)马辉
                          西溪长寿泉                (马辉 摄)

 

众志成城护名泉——新整修保护泰山历史名泉(下)马辉
                  西溪云水泉                     (马辉 摄)

修。所谓无极,古代哲学中认为形成宇宙万物的本源。以其无形无象、无声无色、无始无终、无可指名,故曰无极。《创建百丈崖长寿桥碑记》载:张培荣夫人曾梦见圣母在黑龙潭东百丈崖上显像,于是便在显像处建长寿桥,并封其夫人为“无极真人”。竹林寺创建年代无考,唐时已颇有名气。历史上竹林寺曾是一处有很大影响的北方佛教重镇,为禅宗之临济宗在山东的十方丛林,高僧辈出。至新中国成立寺庙踪迹全无,只剩青竹万竿,2000年重修

西溪长寿泉之所以得名“长寿泉”,不仅仅是因为此泉在长寿桥附近,主要是这个泉的水清澈甘甜,口感清醇,自古传说该泉泉水是“神水”,有医治百病、延年益寿之功效。围绕着长寿泉,还流传着一个美丽真实的现代故事呢。有个女子名唤茶妹,自幼体弱多病。嫁人后身体状况越来越差。吃饭不香、睡觉不甜,胃疼腹泻,四肢无力,腰腿酸痛,还患有不孕症。走了多家医院,吃了无数中、西药均不见好转。疼痛难忍之时,就瞒着家人自己到黑龙潭寻死。忽然看到河边路上石头旁有一汪清泉正泛着水花。茶妹如见救命之水,趴在石头上低头狂饮,胃竟然不疼了,而且感到神清气爽。丈夫半信半疑,就带上水桶、水杯,和茶妹再次上山寻找。可是沿着到大众桥的河边一路上行,却看不到那清泉了。二人不死心,继续上行,过了黑龙潭又过了长寿桥,一直走到无极庙,才看见那汪闪亮发光的水泉。这水真的不同于其它水,生喝甜润,用来冲茶颜色鲜亮,口感特好。小两口认为是碧霞元君襄助,每天一早或者晚饭后都要去提两桶山水用来做饭冲茶。从此,茶妹胃不痛了,也不腹泻了,睡眠好转,饮食增加。一年以后,一个八斤重的大胖小子出生。这些变化引起了邻舍们的注意,一传十、十传百,引得越来越多的人加入了上山取水的队伍。。

现长寿泉泉脉仍旺,有几个出水口,日出水量810立方米。已建保护围池,并埋设水管,为市民常年取水处。泉出水口上有“长寿泉”“云水泉”泉名石刻。

      泉上村古井:近在咫尺苦甜井

泉上村古井(泉)位于泰安城南北集坡镇泉上村内,清代井泉。古井因泉而成,有南、北两口井,两井相距3米左右。井内水位常年较高,夏秋距地面约1米。两井虽近在咫尺,水质却大有差别,北井水稍苦,但能喝,仅用于洗衣、浇地;南井水清凉甘甜,自古为当地村民生活用水。现古井口、井台已重修,周边有护围保护。北井口长1.2米、宽1米,南井口长、宽各0.8米,井台总占地面积18平方米。古井所在南北路百米内有三棵古柏树,古井西南角古柏被损后枯死,现又长出旺盛新枝;古井北20米路中间古柏直径两米左右,需三人抱才能围起来,经专家检测树龄已有数百年。据村中87岁周姓老人讲,此处曾是家庙,从他记事起树形就这样,从没变过。由于这里靠近津浦铁路,民国三十二年(1943)日本人在这里建房守铁路,因树枝碍事曾砍去一枝,现疤痕仍在。为保护古树现已建起树台,台前安有两个石狮子守护。

     长生泉:甘洌清泉送长生

长生泉位于泰山西南麓岱岳区夏张镇验岭关西、卧牛石村南、现泰(安)东(平)公路西侧。泰东路传为千年古驿道,据专家考证,古驿道始建于秦,在历史上是连接泰山与中原大地的国道。此处是江南各省香客到泰山进香必经之地,传说也是宋真宗封禅御道,因而古驿道又称“古御道”,因此地位于泰山西侧,故又称“泰山

众志成城护名泉——新整修保护泰山历史名泉(下)马辉
             长生泉                                       (马辉  摄)

 

西御道”。清乾隆《泰安府志》载,乾隆十七年(1752)在夏张始设驿站,配“驿马二十匹,马夫一十二名半”。延至清光绪二十二年(1896)“裁驿改邮”,夏张驿遂废。验岭关为金牛山、青龙山之间关口,地势险要,自古为兵家必争之地。传说汉代曾在此设立泰山巡检,因而得名验岭关,历代朝廷均派官员在此设关,盘查缉私。验岭关东为金牛山,山上有赤犊寨;关西为青龙山,山上有青龙寨,历代皆有驻军,成犄角之势,可见此关位置之重要。现泰东公路从验岭关关址贯穿而过,虽然道路较宽但地处山岭仍属危险路段,关口两侧山体壁立,似乎显示着昔日的威严。关西路边即长生泉,已建泉井,泉边长石上刻“长生泉”泉名。泉水甘甜清洌,烧开后无渣无垢,有利于养生,每天取水者络绎不绝。泉水常年不涸,无人取水时泉水离地面仅五六米深。长生泉西有近万亩古梨园,春来梨花似雪,游人如织,现已建起梨园景区,立有著名书法家欧阳中石题“泰山御道梨园”碑。

   (载《泰山晚报》 20191212日,《泰安日报》20191212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