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重点保护开发全市历史名人故居及其遗迹遗址的调查与建议 马辉

标签:
泰安历史名人泰安名人故居名人与泰山 |
分类: 历史名人 |
历史名人故居及遗迹遗址是一个地方不可再生的人文资源,是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更是潜在的重要旅游资源。我市历史悠久,历史文化名人及其故居、遗迹遗址众多。为切实搞好全市历史文化名人故居及遗迹遗址的保护和开发,更好地服务于招商引资和旅游事业发展,促进经济文化强市和旅游名城建设,按照市政府要求,从2007年7月份开始,市史志办组织由文史专家参加的调研组,在市政府副市长徐恩虎同志具体指导下,采取现场查看、查阅资料、召开座谈会等方式,先后到六个县市区和泰山景区,对全市历史名人故居及遗迹遗址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在全面了解情况的基础上,重点对55处历史名人故居及遗迹遗址的现状、保护中存在的问题等情况进行了深入调查分析,提出了保护开发的意见和建议。
一、现状及问题
在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发展史上,泰安历代英才辈出,名人荟萃。据市史志办调查登记,历代地方志书及有关史料记载的泰安历史上比较知名的人士多达280余人,这些历史名人无论原籍泰安,还是客籍我市,在经济社会发展进程中都发挥了重要作用。其共同特点:
一是有突出政绩,为推动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做出过重大贡献。春秋时期齐国大夫、著名贤臣鲍叔牙,力谏管仲代己任相,二人共同辅佐齐桓公治理齐国,使国力迅速增强,成为“春秋五霸”之一。元代农学家王祯总结全国各地的农业生产经验,写成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农书》,对推动农业生产技术的进步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泰安历史上著名的“泰山五贤”,即北宋孙复、石介、胡瑗,明代宋焘,清代赵国麟,致力于教育事业,为提高国民素质做出了自己的贡献。
二是有文化建树,留下许多不朽名篇。这些历史文化名人不仅在政治、经济、社会等各方面做出了特殊贡献,而且善于总结经验,反思历史,在文化领域卓有建树,写出了许多不朽著作。春秋时期著名史学家左丘明著有《左传》《国语》,是研究先秦历史的重要文献。宋代著名儿科医学家钱乙,根据多年行医经验,著有《小儿药证直诀》一书,比欧洲最早出版的儿科著作早300多年,后人称其为“儿科之圣”。清代著名泰山学者唐仲冕,探访泰山名胜,遍览泰山典籍,历时12载编撰《岱览》32卷,为泰山文化的保护和传播发挥了重要作用。
三是品德高尚,为弘扬中华道德文明做出了突出贡献。春秋时期著名贤臣柳下惠,力劝齐国罢兵,使齐鲁避免了一场战祸,被后人尊称为“和圣”。他“坐怀不乱”的故事也世代流传。东汉“羊续悬鱼”的佳话,西汉淳于意之女缇萦“甘为官婢,为父赎罪”的故事,明代吴崇礼“千里捎书为一墙,让他一墙又何妨”的传说,教育了一代又一代人,成为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明的瑰宝。
四是在国内乃至世界有重大影响,已成为传播中华文明,弘扬泰山文化的重要使者。许多历史名人因为在某一方面的成就而盛名远扬,享誉海内外。明朝著名文学家东平人罗贯中,创作出《三国演义》《水浒传》(与人合著)两部巨著,成为不朽鸿篇佳作,早已被译成十几种文字,拍摄出许多电影、电视、动漫作品,在世界各地广为流传。南宋著名画家梁楷,创立“减笔”画法,在中国乃至世界绘画史上留下了重要的一笔。因其在世界文化史上的地位,国际天文学联合会决定以他和其他22位中国历代名人的名字命名外星球上的环形山。近代建筑学家吕彦直,亲手设计了南京中山陵、广州中山纪念堂等历史建筑,他的英名同伟人孙中山一起永垂史册。
全市众多的历史文化名人,多数祖籍泰安,一般留有故居、遗址;部分名人虽为客籍,但他们在泰安长期生活、居住,留下不少活动遗迹遗址。据调查分析,全市目前已经开发或近期能够重点开发的历史名人故居及遗迹遗址有55处,其中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处,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3处,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5处,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47处。这些历史名人故居及遗迹遗址,有的开发得十分成功,为保护利用历史名人故居及遗迹遗址提供了宝贵经验。山东泰山染料股份有限公司十几年累计投资8000万元开发建设的柳下惠故居“和圣园”,已成为当地有名的旅游景区;世界丘氏宗亲会与肥城市石横镇共同修复的左丘明墓,湖屯镇多方筹资重修的范蠡墓、范蠡祠,东平县政府投资修建的名人广场等,都已成为当地旅游景点和招商引资的招牌。
但是,就全市名人故居及遗迹遗址保护和开发利用情况看,还存在不少的问题。一是各级重视程度不够高。有的对历史名人故居及遗迹遗址的潜在价值和作用认识不足,还没有将其作为当地经济文化建设的重要资源;有的对故居及遗迹遗址保护开发存在着积极性不高、措施落实不及时、资金难筹集的现象;二是保护措施不够有力。不少名人故居及遗迹遗址因资金等原因至今没有采取实实在在的保护措施,甚至有的至今还在受到人为破坏,如此下去宝贵的文化资源就会慢慢消失。三是缺乏整体的开发建设规划。各级对名人故居及遗迹遗址的开发建设缺乏明确的指导思想,没有将这些名人故居及遗迹遗址纳入全市旅游整体规划;对具体名人故居及遗迹遗址的开发也没有明确的保护开发规划,无序开发、自发建设现象仍然存在;四是有的地方对名人故居、遗迹的开发过度注重眼前利益,有庸俗化、功利化的现象。对个别故居及遗迹遗址的开发缺乏科学论证,搞了一些与历史史实不符的建设,不能起到保护和开发利用的作用,等等。
二、建议
历史名人故居、遗迹承载着我市悠久的历史和几千年的文明,保护和开发好历史名人故居及遗迹遗址,既是各级的责任,更是促进全市招商引资和旅游事业发展的重要基础。为此,提出如下建议:
1、进一步提高对保护开发历史名人故居、遗迹重要性的认识。各级要从建设经济文化强市、打造全国旅游名城的高度,切实认识搞好历史名人故居及遗迹遗址保护开发的重要性。做好这项工作,不仅是对名人历史功绩和崇高精神的发扬光大,是对我市历史文化的有效传承,更是盘活和提升我市文化资源档次,促使文化资源与旅游资源相融合,更好服务于我市经济建设和旅游事业大发展的重要举措。各级要切实把这项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纳入当地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规划;同时采取强有力措施,促进保护开发工作的开展,使之真正在当地经济建设中发挥应有的作用。
2、尽快制定全市名人故居、遗迹遗址保护开发规划。编制科学合理的规划是确保保护开发工作健康开展的前提。市里要把历史名人故居和遗迹遗址的开发纳入全市旅游事业发展整体规划,提出总的保护开发思路和要求,使独立的名人故居、遗迹成为各个旅游线路上的景点,把文化资源变为旅游产品。各县市区要在科学论证的基础上,督促指导有关单位对每处名人故居及遗迹遗址逐一制定保护和开发建设规划,并认真组织实施,切实防止无序开发现象发生。
3、采取强有力措施,扎扎实实做好历史名人故居、遗迹的保护开发工作。首先,要在名人故居及遗迹遗址,设立醒目的标志牌或纪念碑,以引起人们的关注和重视,展示我市丰富的文化内涵。第二,加大投入,搞好修复工作。坚持“修旧如旧”的原则,对名人故居及遗迹遗址适度进行修复和重建。对已无遗存的,要在充分论证的基础上,依据历史文献记载,合理地进行恢复性建设。第三,对个别名人故居及遗迹遗址情况不明或不好确认的,要组织有关专家,抓紧做好确认工作,以防止珍贵的历史文化资源流失,被外地利用或借用。第四,开辟“名人游”线路,把保护开发与设计旅游新线路结合起来,以此促进名人故居及遗迹遗址的开发利用。
4、建立历史名人博物馆、纪念馆或名人广场,设立街头名人雕塑。建立历史名人纪念设施,既是宣传历史名人功绩和高尚品德的有效措施,也是展现一个地区丰厚文化底蕴,提升文化品位的重要手段。市里可在泰城建立泰安市历史名人博物馆或纪念馆,采取图片、文字、录音影像、实物展出等多种形式,集中展现泰安历史名人的生平事迹和活动遗迹,以教育后人。博物馆或纪念馆可以在将要建设的泰山博物馆中辟出专门展室,也可在城内另选址建立独立的历史名人博物馆或纪念馆。各县市区也可结合实际,建立县域历史名人博物馆或纪念馆。同时要在泰城建立名人广场,设立名人雕塑,以进一步提高泰安文化品位,弘扬历史名人的丰功伟绩。
5、加强研究和宣传,扩大历史名人的影响力。各有关部门要经常举办与名人有关的展览、学术讲座等活动,组织专家学者对历史名人进行深入的研究和挖掘,拓展历史名人的“闪光点”,增强历史名人的吸引力。充分利用报刊、电视、广播等形式,多层次、全方位地加大历史名人的宣传。组织十大历史名人评选活动,扩大泰安历史名人的影响。搞好以名人故居为题材的文艺创作,借鉴《乔家大院》《范府大院》等电视剧创作的成功经验,利用小说、电影、电视剧等多种形式,展现我市历史名人的功绩,促进名人故居的开发,推动经济和旅游事业发展。
6、多渠道筹集资金,加大对历史名人故居保护开发的投入。各级财政要积极支持历史名人故居及遗迹遗址的开发,根据实际情况,拨出专门经费用于历史名人故居的保护开发。要坚持多方筹集、全社会参与的原则,调动社会力量,广泛筹集社会资金,共同做好名人故居及遗迹遗址的保护和开发工作。对有的名人故居,可以发动名人后代进行捐建;对在海内外知名度较高的名人,可以通过建立中华宗亲会等形式,吸引海内外名人后裔参与开发建设。要大力推广“和圣园”开发建设的经验,积极鼓励民营企业家参与历史名人故居的保护开发,在统一规划下,允许他们进行营利性、保护性建设,使历史名人在宣传企业,促进经济发展方面发挥应有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