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关于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情况调查报告

(2013-12-09 14:31:18)

 

“如何提高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数学学习成绩”

小课题调查报告

 

关于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情况调查报告

 

 

 

                                      作者:王庆昌 刘群

                              学校:西安市沣东新城车辆小学

                                      专业:小学数学

                                   年级:一年级 六年级

                                立项号: 2013XKT-XXSX087

                                    时间:2013年11月

 

关于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就学情况的调研报告

                                         车辆小学王庆昌

    我们车辆小学位于沣东新城经济较发达地区,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快速发展,本片对劳动力资源的需求不断增加,吸引了大批量的外来务工人员,因而其子女的就学问题随之而来。我校认真贯彻执行上级对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就学的优惠政策,对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就学敞开方便之门,真正解决了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就学难的问题,这样使外来务工人员安心工作,为振兴本地经济多做贡献。尽管我校教师对外来务工人员子女与本地学生一视同仁,同样关心,同样指导,同样进行教育与教学,但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有其自身的特点,因而他们的学习成绩与本地学生相比存在一定的差异。根据我们课题组所涉及班级的实际,我们对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就学情况进行了调查问卷调研,现将调研的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现状:

1、人数多,范围广。

四个班级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在校生 143 人,占学生总数的77.3%。

据调查,以上外来工子女多数来自中西部地区。

2、流动性大,常规教学难保障。

外来务工人员工作不稳定,工作流动性大,因而其子女上学也随父母工作变化而变化,有的即使在本校就读,但参加考试得不到保证,有的家长回老家,孩子一块儿走,一走就是几个月,特别是年终,学校就要进行期末考试,由于春运路费上涨,他们为节省路费,在春运之前就带孩子回老家过年,老师通知其子女来校参加考试,回答是在回老家的车上,这样老师也无奈,学生成绩也不好统计了。

3、基础不一,教学难度大。

据调查,一年级7班8班外来工子女学生数学成绩与本地学生成绩差距不大,而六年级3班4班学生差距较大。尤其是六年级3班与本地学生相比差距更大,由于六年级3班当初集中了全年级的托管生,教师就很难高效开展数学教学。

从期中数学成绩对比中可以看出:无论是一年级7班8班还是六年级3班4班外来工子女的平均分、及格率与本地学生相比,都有很大差距。随着外来工子女的比例升高,差距越大,数学平均分由一年级相差4.16分到六年级相差9.5分,学习成绩如此差异,这给两个年级四个班教学带来难度,也给教师争先创优带来一定的压力。

    二、现状分析:

    根据上述基本现状,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家庭学习环境差。

(1)居住条件差。据调查,外来务工子女学生中,几乎没有独生子女。外来务工人员家里一般都有二个孩子,有的甚至三个孩子,这些外来务工人员一家通常租用狭小、不卫生,冬不避寒,夏不挡雨的矮小房子,有的甚至几代同堂拥挤在一间小房子里,他们居住在本地,没有一样像样的家具,有的连吃饭都是站着,没有凳子,更谈不上子女有书桌学习,居住条件差,带来了学习条件差,因而这些孩子作业马虎,有的甚至不做家庭作业,谈何提高学习成绩呢?

(2)父母文化水平低。外来务工人员绝大部分来自经济欠发达、教育较落后的中西部地区,他们本身文化程度低,有的甚至还是一字不识的文盲,那就根本谈不上在学习上辅导子女了。

(3)父母对子女的学习要求低。据调查,绝大部分外来务工人员认为,小孩只要上学到18岁可以打工就行,至于孩子在学校里学习成绩好与差,上什么学校,什么学校毕业都无所谓。把孩子送到学校只是请老师带带而已,他们不但不能帮助和辅导子女学习,反而要求其子女回家帮助父母带小孩,做饭做菜,甚至帮着家长做生意,如六年级3班的田梦佳就在放学后帮着母亲卖袜子。如做得不好,还要挨父母打骂。这样的家庭环境,严重影响了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学习积极性,导致他们学习成绩老是上不来。

2、学习障碍多。

(1)语言障碍。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外来务工子女来自全国不同地区,各地的语言不同,外来务工子女很难适应这里的教学。我们教师都是用普通话进行教学,有的外来学生不会说普通话,有的甚至听不懂普通话,他们就很难与老师、同学交流,影响了他们的正常学习生活,也给教师的教学带来了难度。

(2)心理障碍。外来务工子女随父母工作的不断变化,其学习环境也随之不断变化,这就使外来务工子女难以合群,往往产生心理障碍,自卑心理尤为突出。

此外,外来学生生活环境、生活水平、学习环境都与本地学生相比有差异,这使外来务工子女产生一种无形的自卑感。本地学生大多用的是名牌书包、文具盒也是多功能的,而外来务工子女通常用的是便宜的、最简陋的书包,有的甚至用塑料袋,他们用的文具盒是最简单的铁制盒子,有的甚至没有文具盒;本地小学低年级学生一般都有专车接送,而他们因为父母忙于打工,再多的路也是自己走;本地学生吃得好、穿得好、学习环境好,学习成绩又不错,而他们家境贫寒,再加上不断转学,造成知识断层,基础不实,学习成绩又跟不上(如六年级3班的何静)……这样使外来务工子女自然而然地产生自我轻视,自我消极,总感到自己低人一等,滋生了一种极度自卑感,从而形成胆怯、内向、沉默寡言、自暴自弃,不善于跟同学接触和交往,单身一人,性格孤僻,严重影响了他们的学习情绪,使他们逐步丧失了学习信心。

(3)教育背景的障碍。外来务工子女来自不同地区,各地的教育水平存在差异。第一、学制不同,小学有的五年制,有的六年制;第二、教材版本不同,教科书的知识体系有差异;第三、教学进度、难度、要求不同;第四、课程设置不同,因而外来务工子女转来转去,知识的衔接上产生“脱节”,给他们的学习带来困惑,同时给教师的教学增加了难度。

3、自控能力差。

据调查发现,外来务工子女学生与本地学生在学习上存在着一定的差距,外来务工子女学生中,49%的学生课堂听讲注意力不够集中或不集中,53%的学生没有倾听别人发言的习惯,76.2%的学生上课不积极举手发言或不发言,84%的学生没有课前主动预习的习惯,68.7%的学生先去玩然后再去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有的甚至少完成或不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83%的学生不喜欢与同学一起完成学习任务,86%的学生在学习上没有问题向老师提出,或即使有问题也不向老师提出,久而久之,这些学生成绩与本地学生相比,就形成了较大的差距。

我们从调查中还发现多数外来务工子女学生,自己不能控制自己,这与其家庭教育有着密切关系,其父母的言行举止,教育方式,教育观念都会给子女的自控能力的发展产生严重的影响,放纵式的家庭教育,放任自流,容易使学生养成毫无约束的个性,使其子女不愿对自己的思想和行为加以克制,因而造成外来学生有不守纪律,自由散漫,学习不自觉,主观不努力,学习成绩差等倾向。

    三、思考及措施

l、循循善诱,倍加关爱,以情感化。

外来务工子女就学问题是事关一方经济的发展,社会稳定的大事。且外来务工子女同样是祖国的花朵,关爱他们不仅是对他们的健康成长负责,更是对整个社会发展负责。因此,课题组的教师对他们要循循善诱,倍加关爱,用实际行动转化他们,感动他们。

   (1)与他们结对交友。老师可以安排本地学生与外来学生交朋友,帮扶结对,通过同学间朋友式的交流谈心,随时了解和掌握他们的思想动态,老师适时地运用教育学、心理学的理论去减轻和消除他们的心理困惑,对他们中出现的违纪行为,教师要通过和蔼可亲的、耐心细致的教育引导,投入感情,做到情感交融,鼓励他们在学习上赶上或超过班上先进学生。

(2)生活上多加关心。外来务工子女学生生活都比较艰苦,我们要多给他们一点关爱,如为他们添支铅笔,买块橡皮,发现他们吃早饭都困难,给他们协助申请提供蛋奶早点,放学没人来接,安排同路的学生护送……用我们的实际行动,使他们感受到老师的关爱,同学的友情,集体的温暖。

(3)学习上多关注。外来务工子女学生学习习惯比较差,学习上困难较多,我们小课题组教师要用一视同仁的态度,公平公正地对待他们,平时多与他们谈心、交流,用校内和班上成绩优秀学生的事迹,激励感召他们,逐步使他们端正学习态度,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并加大力度给他们补差,逐步使他们的学习成绩跟上同班同学。

(4)放大优点,多加鼓励,扬长避短。外来务工子女学生有其独特的优点,如:生活俭朴,自理能力、动手能力较强等,我们作为教师就要用放大镜去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加以表扬,学习上哪怕有细微的进步,也要多加鼓励,帮助他们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增强荣誉感,从而使他们达到高效学习的目的。

(5)与其家长多联系,多沟通。教师可通过学校现存的各种渠道,如利用家长学校,给家长作讲座、报告,创设沟通平台,与家长通电话,进行家访等等,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家庭教育观,同时鼓励家长加强学习,提高自身修养,赢得孩子信任,从而使家长从多维角度配合数学教师共同教育好他们的孩子,使孩子快乐成长。

2、完善辅导,建立帮教机制。

外来务工子女学生本身具有普遍学习成绩差的特点,作为教师就要制定一个较为切合实际、操作性强的有利于外来务工子女学习帮教的实施细则,努力使外来务工子女与本地学生同样接受同等教育,获得同样的效果。为此,我们具体实施:

(1)建立帮教档案。

对这些外来学生专门建立档案,首先是这些学生的学习成绩,所谓流动档案,主要指建立这些学生进校时的有关资料,有关基本情况,尽可能写清,总之,对这些学生本着实事求是的态度,面对现实,客观对待。纳入数学一科的专门统计和专门考核。

(2)举办务工子弟课余辅导班。

根据两个年级四个班级各地外来务工子女就学实际情况,我们可以在特定小范围内举办设置独立的免费外来务工子弟辅导班,这样便于组织管理和个性化教学,使他们更好地享有学习数学的机会,获得较好的数学成绩。

 

                                          2013年11月29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