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讲座实录 | 华爱华:用游戏来体现幼儿教师的专业水平!

标签:
转载 |
讲座实录 | 华爱华:用游戏来体现幼儿教师的专业水平!《指南》你用错了吗?(上海幼教年会专场)
加1b+老师个人微信号:youshikoudai001
参与一起分享,传播正能量~
基于游戏的教师成长
华东师范大学教授 华爱华
或设置透明色隐藏一、游戏与学前教育的专业地位
只有去小学化才能让学前教育确立起自己的专业地位。
那么问题来了,保姆照料孩子和老师照料孩子,能一样吗?为何唯独没有体现专业性呢?比如说:班级里小朋友鞋子左右脚穿反了,该怎样用专业性的知识与家长沟通呢?只是一味地像保姆一样更无微不至地照顾吗?小朋友在玩搭积木的游戏,体现了多少的数学专业知识呢?幼师有让家长知道吗?幼师得把幼儿园和小学最不一样的地方体现出来。
-
幼儿园与小学的基本活动不同
中小学以“上课”为基本活动(重课轻游戏)
幼儿园以游戏为基本活动
-
幼儿园的课与中小学的课不同
中小学的课是学科体系的教学(为了教而教)
幼儿园的课是幼儿经验的梳理和提升
幼儿的经验是连续的,并不能通过一节课就获得,而游戏是重复的,生活是重复的。
-
对儿童实现教学目标的要求不同
中小学:同一年龄班的统一进度与要求
幼儿园:允许幼儿以不同的方式在不同的时间达成
(以年龄特点取代个体差异)
因此,指南是拿来指导我们观察孩子的,并不是让我们拿来要求孩子的,在幼儿园,我们不会要求某一个年龄段的孩子全部掌握某一个要求。
-
教师的专业水平体现重点不同
中小学教师:如何教会学生我们想让他们知道的知识
幼儿园教师:如何用我们想让幼儿知道的知识,去检视他们的行为从而支持其达成。
(以目标为结果,忽视过程观察)
因此,幼儿园的生活与游戏具有独特价值
(要去小学化,首先要了解与小学不一样的地方)
游戏是幼儿园教师专业特殊性所在
教师的专业素养关系到教师的职业自尊
观察分析幼儿行为的能力是教师的专业基本功
解读幼儿游戏行为是教师目前最大的困难
由于不懂幼儿行为导致整个专业地位的下降
游戏是提高教师解读幼儿行为的重要途径
幼师的水平体现在幼儿游戏过程中家长看不懂的,但是老师能看懂,就好比医生能看出病症在哪里一样。
另一个幼儿在垒高,说:“卖饼干!卖饼干啦!”她将积木进行了表征,玩起了装扮游戏 ,一个“顾客”来说:“要4块饼干”。这里就有一个按数取物的要求,结果卖饼干的孩子拿错了两次,她的按数取物水平只能到3,这不,看出了数学的差异。
二、幼儿园的两大类游戏
-
幼儿生成的游戏
自发性游戏
角色游戏、结构游戏、表演游戏、运动性游戏……
-
教师设计的游戏
规则游戏
智力性规则游戏(如棋牌类)、运动性规则游戏(如跳房子)
探索性游戏
科学类探索、运动类探索等
(从设计开始,就对教师有专业要求)
三类游戏在课程实施中的经验典型
自发性游戏(浙江安吉的幼儿园)
(教师对游戏未进行任何结构化设计)
-
教师对游戏材料和玩法不做任何设计,如何玩,用什么来玩,都由幼儿自主决定,游戏过程具有极大的不确定性,幼儿在游戏中充满无意学习,获得的经验是个体的零散的。
-
教师的专业性更多地体现为观察幼儿的行为,分析行为所反映的发展,根据发展需要和课程目标做出支持性的干预。
http://s2/mw690/006er516gy6XlJ3qn6151&690|
http://s9/mw690/006er516gy6XlJ54nFub8&690|
http://s4/mw690/006er516gy6XlJ7alWPd3&690|
http://s7/mw690/006er516gy6XlJcrzUO56&690|
观察与分析的路径
行为观察:玩什么?怎么玩?
行为分析:在什么水平上玩?(已有经验)
发展判断:可能的发展是什么?(新经验)
支持策略:教师需要做什么?
探索性游戏(上海芷江中路幼儿园)
(教师对游戏进行低结构化的设计)
-
是为教学而设计的游戏,教师通过对游戏材料的设计,将教学目标作为一种假设隐含其中,幼儿通过探索材料,从各种现象中发现知识和原理。
-
教师的专业性更多地体现为,善于将教学目标分解为多层次的学习步骤,并选择合适的材料,经过一定的设计,转化为幼儿自主游戏的表现形式。
-
教师主要观察幼儿在游戏过程中的各种发现,分析幼儿的发现是否验证了教师的假设。
哪些发现是意料之中的
哪些发现是意料之外的
教师是否需要进行正式的教学以提升幼儿的经验?
规则性游戏(上海南西幼儿园)
(教师对游戏进行高结构化的设计)
-
规则游戏是教师根据课程目标设计游戏玩法,制定游戏规则,幼儿通过竞赛产生输赢结果的一种游戏。
教师的专业性更多地体现在善于将课程目标转化为游戏规则或玩法,编制的游戏规则在难度上,必须体现课程内容和幼儿发展的适宜性。
-
教师主要观察幼儿在游戏中是否理解和遵守规则
-
开展游戏所需要的知识经验是否熟练,为争取获胜运用了怎样的游戏策略。
三类游戏与学习的关系
自发性游戏——无意性学习——获取知识经验具有不确定性
探索性游戏——发现式学习——获取特定的知识经验
规则性游戏——练习性学习——巩固已有的知识经验
教师可以从幼儿自发性游戏开始,学习观察解读幼儿行为
三、支持幼儿的自发性游戏
游戏的水平反映幼儿的发展水平,但游戏的水平不是我们教出来的,是幼儿自己玩出来的,前提是大量的游戏机会。
游戏是幼儿的拿手好戏,没有教师的介入,幼儿照样在游戏中学习与发展,有教师的支持,就能助推幼儿的发展。
1、保证充足的游戏时间
-
提供各类游戏的机会
(角色游戏、建构游戏就好比幼儿园的语文和数学;沙水游戏是最有创造性的游戏,有角色、有建构、有探索……是最综合的;4岁孩子的积木水平和未来的数学成绩成正比……)
-
单词游戏的时间充分(随年龄班递增)
-
充分使用班级活动室和户外空间开展游戏
-
合理设置专用游戏室(可以作为补充但不能取代)
2、保证丰富的游戏材料
投放多功能多层次的游戏材料
由幼儿决定材料的游戏功能和发展层次(开放式的材料提供)
开放性材料具有多功能多层次性
行动原则:
材料不变,让幼儿作用于材料的行为变。
种类不多,逐渐递增,让幼儿自行组合。
3、有效介入幼儿的游戏
-
对正沉浸在游戏中的幼儿尽可能少干预,教师介入和指导是有目的的,这个目的源于观察和分析。
-
判断教师是否有效介入,就看是否尊重幼儿的游戏意愿,是否支持并推进幼儿游戏的开展,是否帮助幼儿获得新的经验,提升发展水平。
-
行动原则:从我想让幼儿如何游戏到我想知道幼儿是如何游戏的。
4、让家长理解幼儿园的游戏
得到家长的理解,和家长沟通时体现教师自身的专业性,就需要积累大量的游戏案例以及玩中学的案例。
-
第一步:放手幼儿的游戏
-
第二步:收集游戏中的故事(游戏故事)
-
第三步:进行游戏案例的教研(学习故事)
-
第四步:向家长解读经过研讨的案例
-
第五步:让家长观摩与对话幼儿的游戏
-
分析已有经验:知道湿的沙容易造型;没有装水的容器会寻找类似替代物。新经验:知道了水的特性是无孔不入的、无缝不渗的,知道了水的重量能冲垮一定的阻挡(塑料袋)。学习品质:探究行为的动机性很强,能坚持不懈地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会运用多种策略解决问题,运用了架设、判断和验证(一次次寻找问题的原因,进行假设与尝试);能与同伴合作解决问题。
家长会的目标
-
让家长理解游戏、理解孩子,理解幼儿园教育
-
让家长感受幼儿园教师的专业性,提高教师的职业尊严
结语:
游戏是幼儿学习与发展的重要途径,支持幼儿游戏能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游戏也是学前教育专业特殊性的体现,研究幼儿游戏,能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喜欢
0
赠金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