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之歌》教学反思
(2020-10-12 17:52:27)
《花之歌》是一篇略读课文。本文的语言清丽、流畅,运用了比喻、拟人等多种修辞手法,是一篇很适合朗读的文章,用纪伯伦自己的话说“我们活着只为的是去发现美。其他一切都是等待的种种形式”“如果你歌颂美,即使你是在沙漠的中心,你也会有听众”,因此纪伯伦的文章特别能带给人一种特有的美感。在他笔下,花有生命,有灵气,有个性,它们与自然万物和谐共处,构成生生不息的美妙世界;同时,它们又闪烁着理性的光辉,给人以启迪。教学时我做到以下几点:
1、本文是一篇略读课文,因此,这篇文章在教学设计上主要以读为主,想想画面,感悟精神品质。抓住这一特点,我从文学欣赏的角度安排教学环节:自由读感知——品读想象——美读体验——模仿创造。在读中引导学生去寻找“花”的形象,感悟作者语言的优美和清新。所以我设计的了课堂探究(一):自由朗读课文,从哪里可以看出“我”是花?边读边想象文字描绘的画面,并简单批注自己的感受,同桌交流。交流时可以用:“读到(
2.教学中除了读的能力培养之外,我还注意了听、说、写的能力的培养。听别人读,听别人如何想象。说:说自已想说的,说自己想象的画面,说个性化的见解。写:模仿课文的经典句段写作,写自己的观察到的,写自己的心灵感悟,激发学生创作的欲望,体会成功的收获。
3.深入地挖掘了文本主题。授课时,我引导学生挖掘这首散文诗的主题时,出示作者纪伯伦的简介,简述作者的身世和经历,让学生深入体会作者写这篇文章时注入的感情,进一步理解作者向往光明,积极向上的精神。
成功之处:
2.探究题的设计由朗读课文,发挥想象到感悟作者的语言及人生哲理,学生的学习由浅至深,由表及里,逐层深入。
不足之处及改进措施;
课前精心的设计和实际授课的效果还是有一定的差别,对于课堂上的一-些细节处理得还不够精致,缺乏艺术性,如:诗句的含义的点拨稍肤浅,应进一步探究。对比阅读后,应将写作方法总结一下,并板书,这样使本节课的教学会更完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