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kh》说课稿
(2019-12-17 11:40:22)分类: 说课稿 |
《g
各位老师大家好,本次我执教的是部编教材,一年级上册汉语拼音教学的第5课,《g
一、说教材
《
新课程标准》对一年级拼音教学的要求是: 学会汉语拼音。能读准声母、韵母、声调和整体认读音节。能准确的拼读音节,正确书写声母,韵母和音节。所以本课的教学目标我拟定为:
1、读准g、k、h与单韵母相拼的音节、三拼音节,初步掌握三拼连读的拼音方法。。
2、借助拼音,正确认读“画画、打鼓”2个词语,认识“画、打”2个生字。
3、正确朗读儿歌《说话》
4、在学习过程中,激发学生积极向上、快乐愉悦的学习情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本课的重难点定为:
g、k、h和韵母组成的两拼音节、三拼音的正确拼读。是本课的重点。
难点是带声调三拼音的正确拼读。
二、说教法
三、说学法:
四、说教学流程:
(一)奠定扎实的基础,逐步养成好习惯。
于漪说:“课的第一锤要敲在学生的心灵上,激发他们思维的火花,或像磁石一样把学生牢牢的吸引住。”教学已始,我采用“魔术表演”------用手型做出声母的形状,让学生猜一猜,并自己试着做一做,对声母进行复习巩固。变魔术的形式复习声母,形象生动,让孩子们眼前一亮,为课堂营造了一种和谐、宽松、愉快的学习氛围。用“
(二)充分利用情境图,培养孩子观察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
出示情境图,我引导学生去观察图,在此我没有过多的语言去描述这幅图,而是引导孩子自己去观察图,说出谁在干什么?从中引出本课要认读的词语,以及两个生字。将学习音节、字和词语与发展观察能力、口语表达能力有机的整合在一起。
(三)知识由易到难逐渐递增阶梯性,体现了拼音学习与生活实际紧密联系。
两拼音节的拼读方法孩子已经掌握,在学习g、k、h和韵母组成的两拼音节时,学生借助已有的学习经验做到了准确发音,就不必逐一教学他们的发音方法了。三拼音节是孩子第一次接触,对孩子来说有难度。在学习g、k、h和韵母组成的三拼音节时,首先和两拼音节进行比较,让孩子明白,三拼音节有介母,介母也是单韵母,而两拼音节里面没有介母。接着告诉孩子三拼音节的发音方法:前音轻短后音重,让孩子通过反复的练习,掌握三拼音节的拼读方法。
本节课从声母的复习,到两拼音节学习,三拼音节拼读,音节组成的词语,句子,儿歌等难度逐步递增,此环节的设置,体现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创设了一种轻松愉悦、民主和谐、师生交往互动和互惠和对话的教学关系。学生通过说词语、说句子,加强拼音与口头语言、与生活实际的联系,把文本嫁接于丰富多彩、趣味盎然的生活之树上,对文本进行“活化”处理,就能使学生在喜闻乐见中学习拼音。这样的设计不仅体现了知识由易到难逐渐递增的阶梯性,还体现了拼音学习与生活实际紧密相连。
部编教材,倡导大量阅读,加强课内外沟通,教材每个单元都编写了学生耳熟能详的故事、儿歌,提倡无压力亲子共读,是衔接幼小幼,口语向书面语过渡的重要桥梁。根据部编教材编写的这一意图,我让孩子在课外书中圈出g、k、h和单韵母相拼的音节,并读一读,让孩子在阅读的过程中有所发现,在发现中热爱阅读,从而爱上阅读。
布置作业时,让孩子在故事书中找出今天所学的两拼音节和三拼音节,不仅让学生体验到成就感,也培养了学生善于发现,热爱读书的好习惯。
(五)评价方式多元化
好孩子是夸出来的,肯定的评价语具有亲和力、吸引力、也能使孩子产生强烈的求知欲。在教学中我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运用了口语评价、肢体语言评价、生生之间相互评价等方式具体到点,而不是泛泛之谈。口语评价如:“你坐得很直”“你听得很认真”“你发音很清楚”。对于课堂纪律好的孩子,教师可以运用肢体语言摸摸孩子的头,拍拍孩子的肩膀,投去赞扬的目光等方式。孩子之间相互评价,强调他好在哪里,说具体。
五、反思
喜欢游戏、爱听故事是孩子的天性,我将教学过程编出一个个小故事,让所有的拼音都灵动起来,加上绘声绘色的叙述,穿插期间的活动参与,深深地吸引了学生,整个课堂弥漫着轻松愉悦。学生们始终边学边玩,老师教的轻松愉快,学生学得兴趣浓厚,取得了较好的学习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