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风筝》说课稿

(2019-04-04 15:42:39)
分类: 说课稿

《风筝》说课稿

武功县实验小学      吴远飞

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10课《风筝》的第二课时。下面就从教材、学情、目标、教学过程和教学理念等几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说教材

《风筝》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作者是贾平凹。课文主要写了“我”童年时候和小伙伴们做风筝、放风筝、找风筝的情景。文章既写了“我们”做风筝和放风筝时自由自在、无束无拘的快活,也写了找风筝时的伤心;同时还体现了孩子们对幸福和希望的憧憬。 

二、说学情

三年级第一学期是低年级向中年级过渡的阶段,是阅读能力形成的一个转型期。学生们已经有了一定的知识储备与认知能力,但是由于学生的年龄局限性,对于阅读理解的深刻程度还有所欠缺。针对学生的认知特点,在教学中,我创设情境,以角色体验的形式品读描写人物的动作、神态的词句,唤起孩子的生活经验,走进人物的内心世界。

三、说教学目标

1、能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等方法,理解“憧憬、大惊失色、千呼万唤、垂头丧气”等词语的意思,并尝试运用。

2、通过学生自能学习课文内容,找出描写心情的词语和句子,体会“我们”在做风筝、放风筝、找风筝的过程中的不同心情,读出“我们”情感的变化,感悟童真童趣。

3、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四、说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找出描写心情的词语和句子,体会“我们”在做风筝、放风筝、找风筝的过程中的不同心情,读出“我们”情感的变化。

教学难点:通过文中描写心情的词语和句子,体会作者是怎样把“快乐”和“伤心” 的心情写具体的。

五、说教法、学法

   (一)教法

本着树立以“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思想,为了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有效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本课教学中我通过情境教学法、以读代讲法、品词析句法,角色转化等方法引导学生读中感悟。同时注意发展学生的思维,提高个性化表达能力,力求达到语文人文性与工具性的和谐统一。

(二)学法

古人主张:“授人鱼,不如授人以渔”。在教学中,指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学习“做风筝”部分,再让学生运用这种方法进行自主学习“放风筝、找风筝”两部分的内容;通过有感情朗读的方法感悟文本,引导学生在朗读中逐渐由文字深入到情感深处,达到情感上的共鸣。

六、说教学流程

() 复习导入,加深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谁能告诉大家课文围绕“风筝”主要讲了哪几件事?(板书:做、放、找)

(设计理念:回顾上节课的学习内容,既是检测他们对上节课学习的知识掌握情况,又是为本节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二)细读探究 体悟情感

课文主要讲了“做风筝——放风筝——找风筝。”的过程,叙述层次清晰,结构一目了然。通过这三部分内容,让学生体会文中孩子的心情起伏变化。在教学时,我重点指导第二自然段,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再有感情朗读体会他们在做风筝时的快乐心情。然后由扶到放,力求教给学生读书的方法,引导学生尝试自主合作的学习。

A2自然段,感悟做风筝的乐趣

1、让我们先来感受他们做风筝时的快乐吧。请同学们读读有关的自然段,看从哪些语句可以看出小伙伴快乐的心情?用笔做好标记。

2、全班交流:

课件出示:我们精心做着,心中充满了憧憬和希望。风筝做好了,却什么也不像了。我们依然快活,把它叫做“幸福鸟”,还把我们的名字写在上面。

1)看来大家的心情是相通的。“憧憬”是什么意思?(向往)你是怎么知道的?对,通过查字典也是理解词语的一种方法。我们在做风筝时最憧憬什么?

2)理解“依然”。

“依然”你理解吗?(依旧、仍旧、还是)你用换词的方法理解了词语的意思,很好。

(设计理念:新课标对三年级的学习要求:“学习联系上下文,借助字典、词典和生活积累,理解词语的意思。”这一环节主要渗透理解词语的方法,让学生学会这些方法,指导今后的学习。落实了本节课的教学重点。)

3、指导朗读

1)我们开始做风筝时心中充满了憧憬和希望,虽然做出来的风筝什么也不像,但是我们依然快活。请你带着自己的体验和感受(兴奋、向往等)试着读一读。

2)指名读,读后生评议。

3)让我们一起把这种兴奋、向往的心情读出来吧。(齐读)

(设计理念:这一环节运用试读、指名读、齐读的朗读方式,让学生在读中体会作者做风筝时的快乐心情。)

B学习第3自然段,感悟放风筝的乐趣。

1、做风筝的确给我们带来了快活,放风筝时,我们的心情会更快活。我们在学习第二自然段中,先通过抓住重点词句,再有感情朗读体会了小伙伴的心情。现在请你们运用这种方法,默读学习三自然段。(对学)

2、同桌交流

3、全班交流

课件出示:一个人用手托着,另一个人牵着线,站在远远的地方,说声“放”,那线一紧一松,风筝就凌空飞起,渐渐高过树梢了。牵线人飞快地跑起来。

1)说说你的体会。(预设:托、牵、一紧一松、跑起来)

(引导生去感受,去想象,去体验,使他们得到心理的满足。这样,学生读得兴致勃勃,加深对课文的理解,使学生如见其景,从而进一步激发情感,感受放风筝的乐趣。)

2)除了这里,你还从文中哪些词句体会到小伙伴们的快乐?

课件出示:风筝越飞越高,在空中翩翩飞舞着,我们快活地叫喊着,在田野里拼命地奔跑。

1)说说你的体会。(快活地叫喊着、拼命地奔跑)

2)如果你就是那些孩子,你们会叫喊什么?

让我们一起把这种快活喊出来吧。(齐读)

C学习第4-8自然段,体会找风筝的心情

过渡:风筝飞走了,你从文中哪些词句体会到小伙伴们的心情特别伤心呢?

课件出示:我们大惊失色,千呼万唤,那风筝越来越小,倏地便没了踪影。

1)小伙伴们的心情有了什么样的变化?(大惊失色、千呼万唤)

2)谁能说说“大惊失色”的意思?(非常吃惊,脸色都变了)

3)怎么叫千呼万唤?(呼唤的次数多,人数多就是千呼万唤。)他们在呼唤什么呢?

4)指导朗读

  指名读,读后评议。齐读。

(设计理念:这一部分放手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有所感,在读中有所得。突破了本课的教学难点。)

课件出示:我们都哭了,在田野里四处寻找,找了半个下午,还是没有踪影。

1)理解“垂头丧气”

a、谁能做一下垂头丧气的样子?

B、齐读体会他们失望的心情。

()、想象写话:

1)我们找到了吗?作者没有给我们答案,请你展开想象说一说。

2)学生写,教师巡视指导。请同学们把你刚刚说的内容写在纸上。

(设计理念:文章开放式的结尾,给人以无限的遐想空间,同样是语言训练的延伸,在这里让学生以小练笔的形式让学生续写文章,把所想的变成文字抒发出来。)

(四)总结回顾,朗读全文,布置作业。

今天,我们通过抓住重点词句,再有感情地朗读的方法学习了《风筝》一课,我们知道了作者做风筝时是充满憧憬的,放风筝时是快活的,找风筝时虽然垂头丧气,但也是为了寻找快乐。老师相信,在你们的童年生活中,也有许多快乐的事情,课后,请同学们运用文中和课外积累的词句来说说或写写自己快乐的心情。

 

存在不足:

1、课堂上缺失学生间、师生间的评价。在今后的教学中,如果能在学生汇报朗读后,组员、教师及时给予肯定,就会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及学习兴趣。

2、在续写时,由于时间仓促,没有对课文进行一个回顾、并总结表达方法,导致学生从意识上不知道如何下手,效果不是特别好。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