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说课稿
(2018-11-13 11:16:40)分类: 说课稿 |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说课稿
实验小学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一诗是盛唐著名诗人王维因重阳节思念家乡的亲人而作。诗人一开头便紧急切题,写异乡异土生活的孤独凄然,因而时时怀乡思人,遇到佳节良辰,思念倍加。接着诗一跃而写远在家乡的兄弟,按照重阳节的风俗而登高时,也在怀念自己。诗意反复跳跃,含蓄深沉,既朴素自然,又曲折有致。“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千百年来,成为游子思念的名句,打动多少游子离乡之心。
这首诗的字里行间蕴含着强烈的感情,而诗人所处的年代与学生十分遥远,学生的情感难以与诗人产生共鸣,所以体会诗人的情感,理解诗的意境是教学本诗的难点。
一、教学目标:
二、教学理念:
三、教学方法:
四、教学程序:
根据这首诗的特点和学生已有的学习古诗的基础,我按以下几个教学环节进行教学:
古诗是我国瑰丽的文化遗产,我通过一首思乡的歌曲《九月九的酒》,直接揭示本课课题,学生明确今天学的就是一首思乡诗。诗歌的学习要在课开始就先声夺人,抓住情感的基调,因此在读题上加以强化:“读诗要从读题目就开始入情入境。”题目中的“忆山东兄弟”中“山东”地理位置是个难点,采用课本注释,让生了解诗人家乡在蒲州、华山以东,以此突破难点,同时也了解了诗人的写作背景。
古人有“七分诗三分读”的说法,可见在学习古诗时朗读的重要性。这是为什么呢?原因就在于只有在朗读(或吟诵)中才能充分发挥诗歌的抒情、审美的艺术效果,也只有在朗读中,学生才能体会诗的语言,才能加深对诗意的理解,才能被诗中的情感所感染并与之产生共鸣。所以古诗教学中必须要重视反复朗读。在此诵读基础上,我让学生再走近诗人,走进古诗,让学生自己借助工具书,自主学习诗的意思。在分析理解“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让学生展开想象翅膀,从“独”、“异乡”、“异客”中体会诗人孤独寂寞的心情;从“ 每逢”、“倍”体会诗人的思乡思亲。这时再引导学生诵读古诗,画面已不知不觉展现于眼前,当想象当时王维会想些什么,说些什么时,学生好像已穿越到了当时的场面,将王维的思乡之情表达的淋漓尽致。孩子再次读古诗时,感情特别投入。拓展时,这句流传千古的诗句“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就印记在学生的思想深处。有学生竟然说每次过节想到在外地打工的妈妈,他就吟诵这句诗“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这样设计加深了学生对千古名句的理解和感悟。最后一句通过想象王维和兄弟互相牵挂对方,更深层地体会作者思乡的伤感。在理解全诗的基础上,师生通过对诗文的反复诵读,充分感受古诗的艺术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