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日历》教学反思
(2020-11-28 12:39:01)
标签:
教学反思 |
分类: 2019小课题 |
《看日历》教学反思
《看日历》是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的知识,本节课是学生学习年、月、日的第一课时。关于年、月、日的知识具有一定的常识性,学生其实有一定的生活经验 ,那么如何立足学生实际,关注学生的需求和发展,让他们积极主动的开展数学学习和数学活动就成了本节课的重点。
本节课,我以“国庆阅兵”视频导入,激发学习热情,让学生充分展示自己对于年、月、日的认识。在对学生的知识基础有一定了解之后,通过查日历和观察表格进行验证,以突破大月、小月、平年、闰年的知识。有什么好的方法记住这些知识呢?引入拳头记忆法,通过统计出生月份和猜生日两个游戏活动对这部分知识进行巩固,以达到知识的有效运用。最后介绍歌诀记忆法,以“对于平年、闰年你还有什么问题?”结尾,让学生充分表达自己心中的疑惑与好奇,为下节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在教学中,我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让学生说一说自己对于年、月、日的认识,这其实是了解学生对于本节课知识的掌握程度,做到“心中有数”,以便于后面开展教学活动。果然,大部分学生对年、月、日的知识是比较了解的,还有个别学生了解得非常清楚。那么这节课的教法就要被重新定义,不再是新知,而是对已有生活常识进行验证,让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经历知识形成的过程。这一环节的不足之处是没有对学生的回答做出评价。
学生说到的有:一年有12个月,一个月有30天、31天、28天、29天。是不是像他们说的那样呢?验证就显得很有必要。先看2013年的年历,通过观察,学生很容易就验证了“一年有12个月,一个月有30天、31天和28天”,只有“29天”没有出现,那么会不会出现呢?继续验证也就顺势而为了。验证环节的重点在于让学生通过观察2013--2016年各月份天数的表格,发现规律,明确一年中各个月的天数,快速突破大小月以及2月的知识要点。在教学活动中,因为我们现在要验证,所以学生是带着任务去完成表格的,通过观察、交流、总结完成学习内容。但在这一环节,素材太少,既然要验证,那么就应该通过观察大量的日历去验证我们的发现是否正确,因此可以再增加一些素材,做到科学验证。
最后介绍歌诀记忆法,实际上是对本节课知识的总结。首先出示歌诀,把问题抛给学生,“谁能来给大家讲一讲这句话是什么意思?”讲解的过程其实就是总结概括的过程,“腊”和“冬”的意思也顺利得到解决。“平年、闰年和哪个月有关系?”“对于平年和闰年你还有什么问题?”对于这个问题学生充分表达了自己心里的疑惑与好奇,可见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多么的高涨。但在课堂上,我并没有对学生提出来的问题进行梳理和评价,而是一味地让学生说,越说越多,越说也越没有价值。因此课堂上要放手,但同时也要对局面有所掌控。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