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区域地理教学方法初探

(2014-05-24 22:26:29)

区域地理教学方法初探

西安市车辆中学   刘彩侠

 

【摘要】区域地理在近年来各地文综卷真题中始终占据重要地位。如何利用有限的教学时间提高区域地理知识的认知水平,成为每位地理任课教师亟待解决的问题。结合多年教学实践,介绍了适合区域地理知识特点的教学计划,归纳了几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

【关键词】区域    区域地理   教学方法

 

【正文】作为地理学科的基础,区域地理既是实现高中与初中地理、自然与人文地理融合的最佳结合点,也是考查学生运用地理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有效途径。纵观近年来各地文综卷试题,区域地理的分量越来越重。但从近几年考生的答卷来看,区域地理有关试题失分较多,不少考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较弱。高中地理教材中区域地理部分的内容较为简单,大部分学生翻开教材就能看懂,离开教材却记不清,弄不透,拿不准。在紧张的高中学习阶段,分配给区域地理知识的教学时间相当有限(每周为4课时)。如何利用有限的教学时间提高区域地理知识的教学效果,成为每位地理任课教师亟待解决的问题。下面把多年教学实践中总结和摸索出的一些做法,和大家一起探讨。

一、科学制定教学计划

“谋定”而“后动”,制定一套科学合理的区域地理知识教学计划,对于提高区域地理知识的教学效果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由于多方面原因,省内大部分高中生对区域地理知识理解不深,拿捏不准。所以,要根据教授内容与区域地理知识的相关性,有针对性地制定教学计划。

(一)第一阶段(高一第二学期):为学生讲授《高中地理必修二》时,要穿插讲授区域地理常识,积极引导学生记忆初中学过的区域地理知识。教学过程中,可灵活运用教学方法,切实增强讲授内容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引导学生在轻松愉悦中记忆。

(二)第二阶段(高二第一学期):为学生讲授《高中地理必修三》时,重点引导学生识图。为提高学生对区域图知识的重视程度和学习积极性,可将区域填图纳入平时考试范畴。对于教材和地图册里的重点区域图,要鼓励学生动手画图,不断提升学生对区域图的认知水平。教学过程中,可要求每位学生准备两本地图册,一本是简单的大图,另一本是旁边带解释的,以便学生及时将重要区域的经纬度和形状记录整理。

(三)第三阶段(高二第二学期):区域地理教学阶段,将画图作为学生日常作业的重点,引导学生多画图,爱画图。通过及时批改,发现问题,加以纠正。教学过程中注重将相似的区域加以比较,引导学生分析区域之间的异同点。重点讲解不同地理要素之间的逻辑关系,找出最具本质的和最具特色的主要区域特征。

(四)第四阶段(高三第一、二学期):这一阶段的重点是:引导学生记忆教材重点内容,不断深化对区域地理知识的认知水平;讲解区域地理相关习题的做题方法和技巧,及时做好归纳提升,使学生能举一反三,触类旁通;通过布置作业和平时测验,及时发现问题,有针对性地进行讲解。

二、灵活运用教学方法

    区域地理内容庞杂,知识面广,不少学生难以构建区域的空间位置。如何让学生快速有效的掌握每个区域的地理特征,成为区域地理教学的关键。根据多年教学实践,结合高中生的思维特点,总结出以下教学方法,供教师和学生参考。

(一)灵活运用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轻松记忆

1、引导学生在愉快中记忆

在教学过程中,要灵活运用教学方法,增强教学的吸引力和感染力,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例如,在讲解中国行政区域和各国轮廓时,可把南极洲比作“仰卧在蛋壳中的一只小鸭”,把黑龙江省比作天鹅,陕西比作一把钥匙,甘肃比作电话听筒,让学生在形象比喻中记住重要国家和省区的区域特征。

2、熟记重要经纬网

对于世界及我国区域地理中的一些重要的纬线和经线,要进行重点讲解。课后让学生通过查看地图,把这些经、纬线穿越的重要国家(地区)、河流、山脉等标记出来。

(二)构建空间概念,引导空间定位,培养学生空间定位能力

人常说“文综的瓶颈是地理,地理的瓶颈是区域,区域的瓶颈是定位”。区域定位是区域地理学习的第一步,也是解开地理区域类试题的“钥匙”。常用的空间区域定位方法有以下几种:

1、绝对定位(经纬线定位)

利用经纬线进行定位是近几年文综卷考察的重点。利用经纬线进行定位的方法,可归纳为“定点、连线、结网”六个字。定点就是标记出一些重要地理事物的经纬度坐标。连线就是以这个点为中心延伸出经纬线,填绘经纬线穿过的地理事物和经纬线附件的地理事物。以马六甲海峡为例,它位于100°E与赤道交会处附近,所在的100°E经线经过了我国的祁连山、青海湖、横断山,所在的纬线经过亚马孙平原,刚果盆地,东非高原,分别标记出这些地理事物大致的经、纬度位置。结网就是把这些地理事物的经、纬线不断拓展,进而形成一个重要地理事物的经纬网。这种由点到线到面、由易到难、由小到大的记忆方式,可以有效帮助学生形成清晰而完整的“脑图”,迅速解决区域定位难题。

2、轮廓定位
     世界上每一个区域,大到一个大洲、一个大洋,小到一个湖泊、一条河流,都有一定的轮廓特征。我们既可以根据面状地理事物的轮廓和形状特征,也可以根据线状地理事物的分布特征(如河流、山脉、交通线等分布状况)和点状地理事物的相关位置(如城市、矿物、山峰等)进行定位。

3、相对定位(海陆位置定位法)

在区域地理教学中,不可能也没有必要记住所有地理事物的经、纬度。比较可行的办法是:识记一些主要的经纬度和主要的地理事物,然后以它们为参照系,利用不同地理事物之间的相对位置进行定位。如利用重要的海洋航线,空间记忆重要海峡、半岛和岛屿。     

4、其他方法

在区域地理教学中,也可根据特殊地理事物或现象的分布特点、地转偏向力等进行空间定位。

(三)注重对比法在教学中的运用

在区域地理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引导学生进行区域位置的对比判断和区域特征的对比分析,在对比和类比中把握不同区域的共性和差异。一是引导学生利用共同性思维进行区域差异比较。如撒哈拉沙漠和阿塔卡玛沙漠都是沙漠,产生的原因都与受副热带高压控制、降水稀少有关。二是引导学生利用差异性思维进行区域差异对比。如撒哈拉沙漠常年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盛行干热的下沉气流,且非洲大陆南窄北宽,受副热带高压带控制的范围大,干热面积广。阿塔卡玛沙漠除受副热带高亚控制外,还受秘鲁寒流影响,加之地处信风的背风坡,盛行离岸风,因而干旱少雨。

(四)关注热点,重视区域地理与热点结合

     社会焦点和热点问题,是地理高考命题的主旋律。在对区域地理进行教学的同时,必须强调相关的热点问题并突出焦点地区。热点问题本身不是高考地理单科或文综地理的主要考查内容,但常常作为切入点,而这些热点的又必然发生在一定的区域之中。什么是热点?综合地说,某一区域(实体)的存在、或某一时间发生的演化,曾经或正在对世界产生着重大的影响,这些都是“热点”。近几年不少高考试题都涉及到社会焦点和热点问题,如京沪高铁运营、中部崛起、中印关系与合作等。要注意收集整理一些有关热点信息,并在教学过程中给学生进行穿插讲解。

   

【参考文献】

王朝银.创新设计高考总教学地理.陕西人民出版社.2013.

2.赖德胜.教育学与心理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3.陈澄、樊洁.地理课程标准解读.湖北教育出版社.2002

4.袁书琪.地理教育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