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用型"教学模式与策略的探究 曾慧娟习作《看多幅图写话》公开课

标签:
教育文化 |
二年级看图写话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学习观察多幅图画,看清图意。
2、给每幅图配上一两句话,再连起来写一段话。把句子写通顺,写连贯。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师:上新课前,老师先来考考你们积累词语的情况。
谁来说说:1、描写人物动作的词语有哪些?
师:老师加大难度了。
二、整体看图,了解图意。
师:同学们,在一年级的时候,我们掌握了看一幅图的写话方法,大家都学得很好。今天,老师再教一种新的学习看图的方法,想不想学?(想)
我们就来学习看多幅图的看图写话。(板书:看图写话)
师:两幅以上的画就叫多幅图。
生:四幅图。
师:在写话前,我们要了解写话要求。谁来帮老师读读写话要求?
课件出示写话要求:图上画的是什么时候,有哪些人在什么地方干什么?
师:你的声音真响亮,谢谢你!同桌之间交流下,说说这四幅图讲了一件什么事?
生:图上讲了一个小女孩来到学校上课,发现同桌没来。她想到同桌可能生病了,于是带着水果去看望他。
师:图上画了哪些人物?你们给她取个自己喜欢的名字吧。
师:还有谁想要说说这四幅图讲了一件什么事吗?(找2——3位同学来说)
师:你们真棒,能够按图左下角标的1234序号,按顺序看懂了图的主要内容。
三、简单说图意。
(1)师:现在老师请你们认真看图,用一句简单的话说说每一幅图的主要内容。
(2)师:你们认为这四幅图主要讲谁的故事?----小红
(3)师:为什么?
我觉得她是一个关心同学的人。(用完整句)
(3)师:你们能给故事取个题目吗?
(4)师:这四幅图连起来是一个完整的故事,一个完整的故事是要有故事起因、经过和结果的。请你们找找故事的起因是哪几幅图?(第一、二幅图)故事的经过又是哪幅图?(第三幅图)故事的结果是----(第四幅图)。我们懂得了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接下来请你们一幅图一幅图认真看,看看谁说得更加具体、生动。
四、观察细节,抓要素。
(1)观察第一幅图
师:现在请你们看第一幅图,图上画的是什么时候的事?
生:早上、上课......
师:你从哪里看出来?
生:第一幅图有课桌,小红坐在教室里。
师:你真棒,我们知道了人物是----小红
师:这是我们从第一幅图中得到的信息。谁能用一句完整的话说说第一幅图。
生:星期一早上,小红来到学校。快上课了,她发现她的同桌还是没有来。
师:谁能用上平时积累的好词,或根据老师提示的词,再来试试,把这幅图说得更加生动点。
生:阳光明媚的早晨,小红高高兴兴地来到教室准备上课,可是她惊讶地发现一向来得很早的同桌小明竟然还没来。“他干嘛去了呢?”小红自言自语地说。
师:你们真会学习。
(课件)上课了
(2)观察第二幅图
师:小红看到同桌没有来,心里想什么?我们来看第二幅图。
生:小明生病了,躺在医院了。
师:如果你是小红,你想怎么做?
生1:我想去看望他。
生2:他平时对我那么好,我应该去看望他。
师:你真热心!那你能把小红心里想的说完整吗?
生:小明生病了,他平时对我这么好,我应该去看望他。
师:谁能联系第一幅图,完整地说一说第二幅图。
生:小红看到同桌没有来,心想:小明今天是不是生病了呢?
(课件)上课铃响了
(3)第三幅图
师:小红有没有去看望小明呢?接着来看第三幅图。图上具体画了些什么?
生:一张桌子,墙上挂着一幅画,有一盆花。
师:有桌子、有花、有画,这是在哪里?
生:小红家。
师:是啊,第三幅图的地点发生变化了,这是在小红家里。
师:刚刚不是在学校吗?怎么这会儿会在家里?
生:放学了。
师:时间和地点都发生了变化。
我们再来认真看看小红,小红在做什么?
生:小红从桌上拿了几个苹果。
师:请你们再细细看小红,她是怎样拿苹果的?(小红伸手挑了几个苹果。)
你发现了小红的动作----伸手,真了不起!
师:小红伸手拿什么样的苹果?(小红伸手拿了一个又大又红的苹果)
(强调说完整句)
师:谁来试试把第三幅图说完整。
生:放学了,小红回到家。看到桌上的苹果,眼前一亮。她伸手挑了几个又大又红的苹果装进篮子里,想去看望小明。
(课件)放学回家
师:你把刚才看到的画面连起来说活了,特别是“伸手、装进...”这几个动作词用得特别好。
(4)第四幅图
师:小红挑好了苹果,去看望小明了。
我们来看第四幅图,谁来说说小红来到哪里?
生:小明家/医院。
师:第四幅图的地点又变化了。(板书:小明家/医院)
师:你是怎么知道是在小明家/医院?
生:小明躺在床上。
师:他们两个正在做什么?
生:小明躺在床上,小红拿了一个苹果递给小明吃。
师:仔细观察他们的表情,心情怎么样?他们之间可能会说些怎么?
生:小明看到同桌来看望自己,高兴地坐了起来。
生:小红热情地把苹果递给小明,说:“这是我挑的最大的苹果,给你吃。”小明说:“谢谢你!”小红说:“不客气。”
师:你们真了不起。
生:小明看到同桌小红来看望自己,高兴地从床上坐了起来,并开心地说:“谢谢你,小红,”小红热情地把苹果递给小明,说:“这是我挑的最大的苹果,给你吃。”小明说:“谢谢你!”小红说:“不客气,我们是最好的朋友。”
(课件)看望
师:你说的太好了。
五、按顺序把故事讲清楚。
1、孩子们,你们观察得多认真啊!现在和同桌说一说这个故事吧。按顺序讲清楚,说完整了。加上我们刚才观察到的小红心里想的、小红的动作、和我们想象的他们的对话。如果能再加上一些好词就更棒了。开始吧。
2、谁愿意先来讲一讲你的故事?
3、师:同学们按照故事顺序说得很完整。交代了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
六、把话写完整。
现在把你们说的,用你们手中的神笔写下来,就是一篇看图写话。
1、动笔之前,老师想提醒你们写话的格式:
b、每自然段开头空两格。
C、正确使用标点符号。不会写的字用拼音代替。
重点是写清楚:图上画的是什么时候,有哪些人在什么地方干什么?想一想他们会说什么?好了,开始吧。
2、生(独立写故事)
七、展评写话内容。
师:同学们,把笔放下来。我们先来看看这几位同学的写话。
先来看看xxx的作品,他的格式有没错:
1、题目前面空四格,第一自然段开头空两格。
好了,没错。接着我们来看看写话内容。
2、标点符号有没有用错。
3、错别字订正。
4、语句有没有通顺。
5、话有没有写完整。
6、展评时,强调给故事起因、经过和结果分段,用线画出来。
1、这节课同学们学得可认真了,我们学会了看多幅图写话的好方法是:先整体看图,想想图上讲了一件什么事。再一幅一幅地观察图的细节,找出时间、地点、人物的变化。注意图与图之间的联系,把几幅图的意思连起来说清楚。最后写下来,写完整,就是一篇看图写话了。
师:老师相信通过你们善于观察的眼睛、乐于想象的大脑、勇敢表达的小嘴和勤于动笔的小手,会把文章写得越来越好!
九、布置作业:
十、板书设计:
http://s14/mw690/003y3GdGzy77t8fNbOt8d&690
http://s8/mw690/003y3GdGzy77t8fPl4P97&690
http://s6/mw690/003y3GdGzy77t8fSS6F75&690
《看图写话》教学反思
二年(4)班
作文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而看图写话是作文教学的基础,“语用型”教学的基本策略是让学生“亲历”和“历练”,本堂课是最好的落实反馈。新的《语文课程标准》在“课程目标”中把1~2年级的写话目标定为:1、对写话有兴趣,写自己想说的话,写想象中的事物,写出自己对周围事物的认识和感想。2、在写话中乐于运用阅读和生活中学到的词语。3、根据表达的需要,学习使用逗号、句号、问号、感叹号。
下面我就对这堂习作教学进行反思如下:
一、课前精心准备。
低年级已有一定的口语表达能力,但是面对一幅图或多幅图,能写上几句话或写一段话,也不是一件易事。因此在课前我就在想,我该选择怎样的图片,让孩子乐意说,再到乐意写。“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让学生想说,就要选择合适的图片,能激发学生说的兴趣,最好能给孩子一个更大的想象空间。最后选择了贴近孩子生活的“关爱同桌”这幅图。
二、课中细心教学
1.指导认真仔细看图
引导学生按一定的顺序观察图片,然后有话可说,说的更加贴切。如在观察图例的时候,我让学生先看图,再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图上具体画了些什么?”。
把一幅图画看成是活生生的生活场景,展开合理想象。给学生充分的想象空间,但不是离开画面内容胡想一番。可以假设自己是画中的人物,此时此刻会怎么想、怎么说、怎么做。这样就能使画面的内容丰富起来了。在这一环节中,也适时教给学生看图写话的方法——“想”和“说”。
3.指导写话并进行修改
“写”也是看图写话的重要环节,在理解图意的基础上,我出示了写话要求,请学生根据要求,将图片内容编成一个小故事写下来。
在这堂习作教学中,根据学生的习作反馈可以看出,学生基本都能根据图意写一段通顺完整的话,也基本了解了看图写话的方法,即“看、想、说、写”。能够找出时间、地点、人物的变化。
但是在教学中,也让我发现了许多的缺点和不足:
1.学生说图意时语序较为混乱,我没有适时进行引导,教会学生按照一定的顺序来观察图片。前两幅的图片会连起来说话。
2.怕时间来不及,过多干预,没有留足时间让学生思考和讨论。
3.课堂写话评价不到位。
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针对这次习作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我认为应当从以下方面进行改进:
二、观察图片时必须让学生掌握观察方法。
三、引导放开想象的翅膀
四、要引导学生积累,只有量的积累才有可能导致质的提升。
通过这节课的看图写话教学,让我更深刻认识到“看图写话”是低年级学习写话的一种重要方式,只要我们语文老师在低年级持之以恒不断激起学生的写话兴趣,引导学生有方法、有步骤地进行写话,那么学生进入中、高年级,习作这一学习内容就不再是学习中的“拦路虎”了,这样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就能更上一层楼了。http://s14/mw690/003y3GdGzy77t8H5lRH9d&690
http://s15/mw690/003y3GdGzy77t8H8wjA6e&690
http://s12/mw690/003y3GdGzy77t8JoPNh8b&690
http://s10/mw690/003y3GdGzy77t8Jszl759&6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