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叙事 《观察缢蛏》
(2013-10-22 22:53:39)在软体动物的学习中,教材中安排了“观察与思考”活动重点观察双壳类动物,使学生通过观察、分析、总结软体动物的主要特征。
观察缢蛏的外部形态时,由于环境安静,缢蛏已伸出斧状的足、入水管和出水管,因而学生清晰地观察到了缢蛏的两片贝壳、足、出水管和入水管,激发了学生的探究欲望。打开贝壳,揭开部分外套膜,观察到了鳃。结合观察到的现象,学生积极讨论贝壳、足、鳃、出水管和入水管的作用,归纳缢蛏的结构特点。然而学生在观察、讨论的过程中,思维活跃起来,不拘泥现状,提出了新的问题:(1)怎样区分缢蛏身体的前端和后端?(2)缢蛏出水管和入水管有什么区别?教师及时地指导学生进一步地观察,指出足位于身体的前端,缢蛏运动时,从贝壳伸出斧足,挖掘泥沙,钻入泥沙。出水管和入水管位于身体后端,入水管靠近腹缘;出水管靠近壳顶。水从入水管进入,流经身体的一些器官后,再通过出水管排出体外。在吸入和排出水的过程中,摄取水中的食物颗粒并排出未消化的残渣。这样在观察中不仅解决了问题,加深了对缢蛏运动和食物获取的认识。同时学生发现,在清水中,时间长了,缢蛏的足、出水管和入水管伸出来后,两片贝壳也张开。得出在淡水中不适宜缢蛏的生存。
将观察活动改成学生实验,使学生在获取经验性材料的基础上,构建生物学概念,培养学生的实验、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有利于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同时在潜移默化中逐步认同生物体结构与功能相适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