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小讲师》作业设计随笔
(2018-07-25 11:42:20)《数学小讲师》作业设计随笔
徐
作业是学生学习内容的总结和提炼,作业情况是学习效果的直接反馈。在批改作业的过程中时常会发现,课堂上讲解多次的题目仍然有学生不断的出现错误,但是老师的课程内容需要继续进行,个别辅导每天只能抓很吃力的孩子,在这中间还存在着许多孩子对于有些题目仍然是似懂非懂,可能碰对也可能碰错。自己的时间有限,孩子的时间耽搁不起,在我很是迷茫和痛苦的时候,我看到了一本刘老师写的书《这样的数学作业有意思》,书中提到根据孩子能力设计不同层次的作业,主要是学生将自己的理解各抒己见。这本书对我的触动很大,一直思考怎样可以解决目前存在的问题。
在一次复习课上,为了不让孩子们感觉到枯燥,我就临时将座位进行了调整,尽量满足每4个人周围有一个学习较好的学生,就这样在遇到一些反应不强烈的题目,我就停下来,让孩子们进行讨论,发现课堂效果比我单独讲解效果要好很多,并且大部分孩子参与了讨论,对于一些较难的题目,有些孩子讲解的可带劲了,甚至出现了相互争论的局面,课堂表面看似很乱,实际上是孩子们思维的碰撞火花。课后我在留书面作业,发现错误率下降了许多。
再后来我又试了两节课,真的比平时要好很多,但是,完全靠课堂也不现实,毕竟每天还有新课要进行。于是我就思考,如果能放在课后或是回家,并且大家都能看见这样岂不是很好。于是我就想到了目前的通信手段:微信群和QQ群,如果能将孩子们的讲解共享,岂不是很多孩子受益。突然又想到如果讲解不到位怎么办,于是我就想让孩子先发给我,然后我再共享到群里,这属于自主作业,每一个孩子根据的能力,选择自己力所能及的习题进行讲解,这样不仅其它学生都能听见,而且也解决了我照顾不过来的困惑。
开始,发讲解的孩子并不是很多,我挑了一两个在群里进行分享,也有家长反映这样做很好,帮助了他们,因为有些题目家长也会存在困惑;还有些家长根本就没有时间管自己的孩子,这样做不至于孩子的问题积累的太多。两次之后讲题的孩子慢慢多起来,这样挑选的空间就更大了,挑选的题目也多了起来,受益的孩子也多了,作业中的错误率确实下降了,这个下降不只是题目的错误率的下降,还有孩子们的困惑率也下降了。与此同时孩子们的语言表达能力也加强了,这项自主作业快成了一项“必做作业”了。有家长鼓励我,让坚持做下去,家长的信任和鼓励我很感动,也希望自己能做的越来越好。
但是也存在着一些不足,就是孩子都讲解一些自己较为拿手的题目,忽略一些较难的题目;还有就是有些孩子由于家庭原因没有机会给大家进行展示,让孩子的自信心收到了伤害。尽管孩子没说,但是每次讨论时都能看到孩子逃避的眼神,我感到很伤心。这些都是我需要继续反思的地方:1:后期题目难度可以适度提高;2:讲解题目可以分层次,这样能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需求;3:设置相应的奖励制度,让学生的热情继续保持下去。4:给孩子们声明,既是自主作业,就不必限于这种形式,可以用其他形式展现自己的才华,激发孩子更多的想象力和创作力。同时也是激励自己能创造出更适合孩子们的好作业。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