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国内GIS(地理信息系统)的发展历史

(2013-02-23 03:35:13)
标签:

gis

地理信息系统

分类: GIS
   中国GIS的建设起步较晚,从20世纪80年代初开始,我国GIS的建设在新中国系列制图、机助制图和遥感制图的基础上,在老一辈科学家的提携和带领下,经过全国GIS单位和科学工作人员的共同努力,从无到有,从试验研究到实际应用,从技术开发到理论探讨,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地理信息系统在中国的发展壮大经过准备、起步、发展、实用化和产业化等发展阶段。
   1.准备阶段(1978-1980)
    我国最早主张将地理信息系统作为一个新学科和技术领域的是中国科学院院士陈述彭教授,他于1978年在杭州遥感学术讨论会上提出了这一主张,它标志着我国开始组建队伍进行地理信息系统领域的探索性试验工作。例如,1978年中国科学院等全国十多个部委的有关科学工作者联合开展的腾冲航空遥感试验,第一次建立了地理信息分析学科组,以统计、地图和航天遥感为信息源,编制了1=10万系列专题地图,探讨统计自动制图、数字地面模型(DTM)建立和数字遥感图像处理分析等联合地理信息分析工作。1979年山西省和有关高等学校(例如北京大学、南京大学等)在太原盆地,以陆地卫星影像为基础,编制了农业自然条件系列专题地图。当时按照陈述彭教授的学术思路,从统一的遥感资料,按照地理单位分解来编制系列地图,这是信息的分解;而建立地理信息系统则是信息的叠加,这一分一合,对于空间信息的处理是相辅相成的,这也就是地理信息的地学基础,具有GIS启蒙性研究的示范功能和意义。
   2.起步阶段(1980-1985)
    该阶段以1980年1月19日在中国科学院遥感应用研究所成立我国第一个地理信息系统研究室为标志。在最初的起步发展,我国地理信息系统在理论探索、硬件配制、软件研制、规范制订、区域试验研究、局部系统建立、初步应用试验和技术队伍培养等方面都开展了工作,取得了进步,积累了经验,为在全国范围内展开地理信息系统的研究和应用奠定了基础。这一阶段具体进行了五方面比较系统的研究。
    (1)数据采集的预研究。例如1981年结合腾冲联合航空遥感试验,探讨空间信息存储单元,包括多边形和格网统计单元的分析和数字化处理等。
    (2)区域信息系统模型试验。例如1981年到1983年结合二滩水力工程前期研究,开展了建立二滩和渡口区域的地理信息系统模型试验。
    (3)空间数据库研究。例如1983年国家计委提出要开展国土资源数据库的研究和建立,并选择西南地区(云、贵、川)作为试点,于1985年建成了西南国土资源数据库,研制了一套国土资源数据库微机软件系统,为建立区域性国土资源数据库摸索了经验。
    (4) GIS软件研制。武汉侧绘学院、中国科学院地理研究所、遥感应用研究所、南京大学、国家测绘局测绘科学研究所等单位,开始研制GIS基本功能软件,包括数据采集与编辑、数据存储与管理、数据处理和变换、空间分析和统计、产品制作与显示软件等。
    (5) GIS规范与标准研究。例如1983年国家科委新技术局邀请有关单位从事这一领域工作的专家和技术人员组成了“资源与环境信息系统国家规范研究组”,着手开展“资源与环境信息系统国家规范”的研究工作,并于1984年出版了“资源与环境信息系统国家规范”研究报告。这是我国第一个有关GIS的国家级规范与标准研究成果,对于促进我国GIS的健康发展和专业性规范与标准的进一步建设都起了重要的作用。
   3.发展阶段(1986--1995)
    这一阶段正是国际GIS技术大发展的时期,其显著特点是地理信息系统的应用领域迅速扩大,商业化的GIs软件进人市场,许多国家制定了本国的GIS发展规划。我国地理信息系统进人发展阶段的标志是从第七个五年计划(1986-1990)开始的,地理信息系统研究作为政府行为,国家正式将其列人了“七五”国家科技攻关计划。地理信息系统开始作为一个全国性的攻关、研究和应用领域,进行了有计划、有组织、有目标的科学研究、应用实验和工程建设工作,取得了重要的技术进步和应用效益。许多部门同时开展了地理信息系统研究与开发工作。如全国性地理信息系统(或数据库)实体建设、区域地理信息系统研究和建设、城市地理信息系统、地理信息系统基础软件或专题应用软件的研制和地理信息系统教育培训。通过近五年的努力,在地理信息系统技术上的应用开创了新的局面、并在全国性应用、区域管理、规划和决策中取得了实际的效益。在“八五”国家科技攻关计划中国家再次将地理信息系统列人其中,它有力地促进了地理信息系统在中国的健康发展。
    这个阶段,我国在地理信息系统领域开展的主要工作和取得的成果有:开展了多层次GIS规范与标准的研究,制定了有关地理信息的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研制和开发了GIs基础软件和专题应用软件,推出了一批具有一定规模的基础GIS软件系统和计算机GIS软件等;设计和建立了多尺度、多类型的地理空间数据库和GIS技术系统,成功地解决了建立大数据量空间数据库和多类型GIS技术系统的关键技术;城市地理信息系统(UGIS)获得快速的发展,全国20多个城市先后立项调研和开发UGIS;“八五”期间执行GIS和遥感联合科技攻关计划,建立了重大自然灾害监测与评估系统及重点产粮区主要农作物的估产系统等;全国建立了GIS研究基地,扩大了GIS技术队伍,推动了GIS学科的发展。
    4.产业化阶段(1996年至今)
    1996年以来,我国地理信息系统在技术研究、产品开发和成果应用等方面都取得了快速的进展,已经从初步发展时期的研究实验、局部应用向着实用化、集成化和产业化方向发展,成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普遍使用的工具,在各行各业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同时在地理信息系统的区域工作重心上,呈现出“东移”和“进城”的趋向,即地理信息系统在经济相对发达、技术力量比较雄厚、用户需求更为急迫的地区和城市开始推广应用。这时
期,我国的地理信息系统发展呈现以下主要特点。
    (1) GIS与多种技术相结合,构成综合的信息技术。近年来,随着我国GIs技术的发展、社会需求的增大和解决日益复杂应用问题的需要,GIS不但与遥感(RS)和全球定位系统(GPS)相结合,构成“3S”集成系统,而且与CAD、多媒体、通信、互联网、办公自动化、工作流、数据仓库、神经网络和虚拟地理环境等多种技术相结合,构成综合的信息技术,用以解决多用户、多维空间、多因素、动态和非线性变化的复杂地学问题。
   (2)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有力推动了业务化GIS应用系统的发展。随着数字地球和国家信息化战略目标的提出,在“八五”期间许多部门和地区纷纷提出发展政府电子政务系统、基于GIs的专题应用系统、部门业务规划管理信息系统及社会化服务网络系统等的发展规划和项目实施计划,形成“数字省区”、“数字城市”、“数字国土”、“数字流域”等的发展热潮,政府部门成为GIs的重要用户,有力推动了业务化GIS应用系统的开发。
    (3)研制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GIS软件公司逐渐增多。由于“九五”期间,国家科技部实施了国产GIS软件开发和应用示范工程,并由科技部高新技术与产业化推进司和国家遥感中心组织成立了GIs软件测评中心,投入了数千万元经费,培育了15个不同类型的GIS软件产品,推出T V irtuoZo, JX4, M apGIS, GeoStar, SuperMap, Grow一Base, MAP-CAD, Geobeens, GeoWay等具有自主产权的国产GIS软件,使我国不但已经拥有一批有影响的GIS软件产品,而且形成了一批有一定实力的GIS软件企业,并正在加强企业之间的合作与联合,研究新一代地理信息系统软件技术,加快研发大型GIS平台软件的进程,加速推进GIs的产业化。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