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IS(地理信息系统)产生和发展的历史背景和原因可以归纳为:
(1)资源环境信息的爆炸所至。随着国土规划、区域开发、环境保护和大型工程规划设计的开展,全国人口普查、土地详查和工业普查等大量数据的获取,海洋、陆地和大气方面各种定位监测站网的布置,卫星与航空多层次遥感手段提供的丰富信息和更新能力等,都在为经济建设提供极其丰富的信息资源。
(2)由于交叉科学的发展,规划、决策和管理部门的工作方式正在迅速改变。20世纪50年代常规的调查报告和统计图表的方式,早已使人感到应接不暇。60年代编绘专题图和地图集曾经盛极一时,这些地图较之文字确有一目了然、雅俗共赏之妙,可生产周期过长,更新困难。80年代出现了以计算机为主体,得到遥感、遥测技术、系统工程方法支撑的信息系统,它成为政府部门规划、决策和管理职能的现代化保证。
(3)由于社会的进步,人类开始觉悟到对于自然资源的利用,不能是简单地掠夺,而应当合理地管理利用,并且把开发和保护相结合起来。吸取过去深刻的教训,对自然资源应采用科学的管理,进行定量分析和预测。
“地理信息系统”概念的提出,要追溯到20世纪50年代。由于电子计算机科学的兴起和它在航空摄影测量与地图制图学中的应用,使人们开始有可能用电子计算机来收集、存储和处理各种与空间和地理分布有关的图形和属性数据,并希望通过计算机对数据的分析来直接为管理和决策服务,这样就导致了地理信息系统的问世。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