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小学生推理能力的方法
培养小学生推理能力的方法
1、做猜想
在初期,可以经常要求观察一些式子及它们之间的联系。鼓励学生从个别的例子出发提出他们的猜想。在这个过程中,他们可以自行设计适合一般性的证明。他们可以从一些简单的问题出发,运用概括和推理,得出更一般更抽象的结论。
2、观察比较
在知识学习过程中逐渐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数学知识是一个系统化的逻辑体系,而推理则是抽象逻辑思维的基础。在小学数学教材中,几乎大部分定律、性质、法则是由归纳推理得出的。根据特殊的前提作出一般性结论。在教学中,根据教材引导学生对这类结论的形成过程进行归纳总结应该循序渐进。
中年级学生对归纳推理积累了一些经验。可以试着独自进行归纳。
例如:教学“商不变的性质”,可以这样设计 :
( 1 )出示一个表格,说出各组商各是多少 ?
http://s15/mw690/003y0zMWzy6JQo1IFDo5e&690
( 2 )引导学生观察②、③、④、⑤式,分别同①式比较。被除数和除数是怎样变化的?商是否变化?
( 3 )讨论、汇报讨论情况。
②式与①式比较,被除数 24 → 120 扩大 5 倍,除数 4 → 20 也扩大 5 倍,商都是 6 。说明商没有变化。
③式与①式比较,被除数 24 → 240 扩大 10 倍,除数 4 → 40 也扩大 10 倍。商都是 6 。说明商没有变化。
④式与①式比较,被除数 24 → 2400 扩大 100 倍,除数 4 → 400 也扩大 100 倍,商都是 6 。说明商没有变化。
⑤式与①式比较,被除数 24 → 4800 扩大 200 倍 . 除数 4 → 800 也扩大 200 倍,商都是 6 。说明商没有变化。通过学生独立观察比较可以看出, 24 和 4 同时扩大了 5 倍、 10 倍、 100 倍、 200 倍,商还是 6 ,从而可以归纳得出:“在除法里,被除数和除数同时扩大相同的倍数,商不变。”接着可反过来继续观察、比较、推理得出完整的商不变的性质。
3、加强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的训练
新课标中规定了: 掌握空间与图形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并能解决简单的问题。对空间思维能力的训练也是小学生数学学习的一个重要部分。对于学生空间思维能力的训练对于他们推理能力的锻炼也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空间思维是一种抽象程度更高的思维能力,需要学生更高的思维水平,对小学生进行空间思维训练,能够促进其抽象思维水平的发展,从而有利于逻辑推理能力的发展,使他们具有更高的推理能力。
4、
创设情境,给学生提供足够的思维材料
根据学生和所学知识内容的特点,教师可以创设各种各样不同的学习情境来发展学生的数学推理能力。选取一定数量的具有代表性的个例、特例进行集中而形成学习的情境。人们认识事物一般是通过认识具体的、个别的对象或现象开始的。因此,学生会对情境中的个例、特例进行观察、分析,经验性地凭借不完全归纳的方法进行推理,从特殊性的前提推出一般性的结论并能运用演绎推理进行一定的检验证明。数学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所以要从学生的生活经验或已有的知识基础出发,可以创设以学生熟悉的生活事例或现象为背景的一种学习情境,即生活情境,便于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并让学生学会用数学的思维方法观察、分析现实生活,对结果作出符合生活实际和客观规律的预测,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和数学的应用价值。学生借助具体的生活情境,经历观察、猜想、证明等数学活动,合理地阐述自己的观点,提高他们的数学推理能力。
例如 : 某公园原有 20 条游船,每天收人 360 元,照这样计算,现在增加巧条游船,每天可收人多少元。
关系式:
每天收人的钱 = 每条游船收人的元数×船数
( 360 ÷ 20 )×( 20+15 )
算式:( 360 元 -20 )×( 20+15 ) =630( 元 )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