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习作评改研究》结题报告
(2014-05-18 09:29:46)分类: 结题申请表、结题报告 |
西安市长安区王曲街办贾里村小学
一、课题的提出
课题提出于现实的困境:农村小学语文教师多兼教多个学科,并任班主任工作。按照传统的作文批改方式,高年级学生的每篇习作一般要用七八分钟。一次习作批阅下来就是几个小时。若采用“典型选批”的方式,又会让很多学生的习作得不到及时的反馈与指导。“作文批改”成了农村语文教师最头疼的工作。然而,教师们又失望地发现:除了个别学生改正了框出的错别字外,只字未改的“习作”比比皆是。叶圣陶先生早有“教师改文,徒劳无功”的慨叹。如何将教师从繁重而低效的传统作文批改中解放出来;如何在提高写作能力的同时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已经成为农村小学语文教师“减负”、“提效”的一道门槛。
二、理论依据
1、《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人民教育出版社2011;
2、《跟大师学语言:怎样写作》叶圣陶著
3、《我的作文教学革命》管建刚著福建教育出版社 2010年5月版。
4、《小学语文教学心理学》天津市小学教师继续教育(1992)教材
5、《小学语文教学论》田本娜高恒利(1995)高自考讲义
6、《小学语文教学法》倪文锦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版
三、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语文老师都有这样一个体会,批改学生作文是教学中最费时、费力、费神的事。效果如何呢?许多学生往往只看一下分数与评语,有时连评语也不看就抄写下一篇作文。叶圣陶先生曾经提出:“作文教学要着重培养学生自己改的能力,教师该如何去引导指点学生,使他们养成这种能力是很值得共同研究的项目。”《语文课程标准》也指出“要引导学生通过学生自改和互改,取长补短,促进相互了解和合作,共同提高写作水平。”可见互批互改作文批改法应该是提高学生作文能力的有效手段。
事实上作文过程的本身就是学生自觉与不自觉地使用着自改的手段,让学生参与作文的评析,能使他们“体验到一种自己亲身参与和掌握知识的情感,唤起少年特有的对知识的兴趣的重要条件。”(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下)只有学生参与了作文的评析,亲身去体验,去感受,才能激起强烈的作文兴趣与作文欲望。在习作过程中,学生不仅是一个被评的客体,更应是评价的积极参与者。学生通过互批互改,不仅可以从别人的进步与缺陷中,发现自己作文存在的问题,及时纠正失误,养成修改文章的习惯,更能形成自我检查、自我评定的良好学习策略,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自我意识和独立人格。
四、研究的内容与方法:
1、研究内容:
学习“小学作文评价”的相关理论。结合教学实际,探索、把握小学生中高年级作文多元评价的方法指导。通过多种方式进行多元化评价,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更好的进行习作训练。
研究学生自我批改,独立批改,小组批改,教师批改、习作评价激励方式的方法研究。培养学生习作的兴趣、积极性,提高学生的阅读分析能力、写作水平,进而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2、研究方法
(2).文献研究法。通过对国内外习作评改方式研究成果的文献研究,吸收值得借鉴的成分,可以使本课题的研究少走弯路。
(3).案例研究法。从感性出发,从实践中提炼教育教学观点。针对性地研究。
(4).经验总结法。收集活动中的资料并进行整理,对活动中取得的经验和体会及时进行总结归纳,形成研究的方法。
五、研究的过程
1、以典型性的范批,明确批改的方法
2、师生互批相结合
(一)、自我批改
以往当一篇习作完成后,老师发下作文本誊写完毕就算任务完成了。自改就是要求学生在誊写习作以后认真读读自己的习作,可以是字、词到病句的修改,也可以是段与篇的修改,学生很容易做到,收效很大。文中的错别字、病句出现的几率减少许多,也为下面的批改打下了基础。
(二)、独立批改与小组讨论批改相结合
(1)、独立批改
(2)、小组讨论批改
(三)、教师批改
学生批改时教师不能袖手旁观,互批后教师更不能万事大吉。检查互批结果,对互批中存在的问题及时补充、纠正,保证批改的质量,是教师批改的主要任务,当然教师的每一次批改也是对学生批改方法的有效指导。
六、课题研究的步骤
(二)初步实验(2013年9月—2013年12月),实验教师根据自己的计划和具体方案开展实验。
(三)阶段总结(2014年1月--2014年2月)实验教师对初步试验的“成果、反思”与最初的方案进行比对与再反思。
七、课题研究的初步结论与成果
主要结论:把习作评改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让其展示交流、相互评价、体验成功;引其“提出问题”、“想象补充”、自我完善;促其“复原”生活、感悟真情、进入角色;最后将学生的“优秀习作”博客上发表,供学生们随时学习交流……一方面,学生表达的欲望与展示的需要得到了满足,有了成就感,有了习作与修改习作的“内动力”;另一方面,学生找到了交流的平台、学习的样板和修改的方法,并在“评议”的启发下不断完善自己的习作;再者,学生真切体验到:文章就在身边,作文基于做人。这样的“评改”,既解放了师、生,又激发了修改习作的自觉性,同时教会了学生修改习作的方法,训练了学生的语言、思维和做人,真正落实了作文教学的课程目标。
主要成效:初步扭转了学生习作头疼、教师批改低效的状况。初现学生盼上作文课,积极“交流”、乐于“表达”、自觉完善习作,真实、真情处事做人的可喜局面。
八、存在问题和努力方向
2、课堂研究工作是一个不断充实、不断完善的发展过程,必须有实事求是、科学认真的态度,要有持之以恒、锲而不舍的精神。
3、课题研究工作必须从实际出发,从学生中来,到学生中去,“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如此反复循环,螺旋式上升,务必追求实际效果,接受教学实践的反复检验,不断发展,不断完善,只有这样才能形成自己的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