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碧水蓝天
碧水蓝天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970
  • 关注人气:5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格尔尼卡》教学设计        刘亚娟

(2014-03-23 21:49:05)
标签:

杂谈

                      《格尔尼卡》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发挥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探究的精神,让学生在积极参与讨论、探究、体验的过程中,了解作品《格尔尼卡》中的立体主义风格及象征性手法;了解美术鉴赏的方法和程序,理解作品的意蕴。
   过程与方法:感受艺术大师的创造性思维,学习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对象征性绘画的欣赏能力,培养学生的发现、探索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爱国、爱和平的主题思想,培养正确的审美情趣和追求正义与公正的价值观。
二、教学重难点:  
1)了解作品中艺术语言与主题表达的关系。
2)理解象征性和立体派的艺术手法。  
三、课前准备
  (一)学生课前准备:查阅相关资料:格尔尼卡911事件等。
四、课时安排:1课时
五、教学过程六、教学过程
一、听声音导入 
   播放一段空袭声音,引导学生仔细聆听并分辨是什么声音,以及能联想到什么样的场面。
    学生听声音,仔细分辨,并根据声音尽力描述联想到的场景。(例:飞机轰炸声、人惨叫声、建筑倒塌声;战争场面、人们逃跑、烟雾缭绕、炮弹乱飞等。)(让学生感受这种悲惨的气氛)。
   教师肯定学生的回答后出示和空袭有关的作品《格尔尼卡》
二、学习新课:
(一)、初步感受《格尔尼卡》作者:毕加索
   师:格尔尼卡其实是西班牙的一个小镇的地名,那么为什么这幅画就叫格尔尼卡呢?一会儿我们就会知道了,现在大家静静地看这幅画一分钟。
   ……
   师:谁能讲一讲你看了这幅画的第一印象和第一感受是什么。
   生:第一印象很乱,看不懂、画得不好看等
   学生交流第一感受,教师根据学生发言在黑板上板书:
   乱 怕 繁 灰 看不懂
   教师抓住关键词提问:画面因为什么显得看不懂又是看不懂什么呢?
   学生谈直观感受:是因为画面中的形象乱,看不懂画的是什么。
   师:同学们说看不懂画的是什么这很正常,因为我们这幅作品不同于其它作品它的作品形象为抽象形式。所谓抽象形式,指艺术形象较大程度偏离或完全抛弃自然对象外观的艺术,它透过形状和颜色,以主观方式来表达。并加以夸大,甚至绝对化,呈现的形象具有特殊的艺术美。
   同学们再看看这幅作品的色调是用哪几种颜色来表现的?
   生:黑、白、灰
   师:画家为什么创作了这样一幅作品?(生摇头)
(二)教师介绍作品历史背景
   教师故事承接:就是这样一幅作品,当时展出时,一位德国军官很感兴趣的问画家:这是你的杰作吗?画家却平静地说:不,这是你们的杰作!
   画家为什么要这么说呢?为什么这幅画就叫格尔尼卡呢?
   师:先听老师来给大家讲一讲。格尔尼卡小镇坐落在西班牙北部的巴斯克地区,在1937426日那天下午,应西班牙独裁者佛朗哥的要求,希特勒德国干涉西班牙内战,出动飞机向格尔尼卡投下了10万磅炸弹。当日正逢小镇集市,市民毫无防备,人们仓惶逃奔,希特勒的飞机却又低飞,跟踪并扫射逃跑的人们。居民伤亡惨重,据不完全统计,1500多人被当场炸死,3/4建筑物被彻底毁灭。当时侨居巴黎的毕加索得知格尔尼卡被希特勒轰炸后义愤填膺,怀着满腔爱国激情于是创作了壁画《格尔尼卡》。这幅巨画表现了画家对德军法西斯暴行强烈的愤慨,也激起了全人类一切有正义感的人们的愤慨
   也就是说这幅作品画的是格尔尼卡被德国法西斯轰炸时的场景,而画家当时那样说的原因也就是这场战争是由法西斯造成的。
   师:现在同学们说说画面中形象为什么很乱、色彩为什么用的是黑、白、灰而不是彩色的?
   教师引导并帮助学生得出:轰炸时场面本来就很乱,而黑白灰更能表现战争的可怕。
   (三)欣赏、分析《格尔尼卡》作品形象及象征意义。
   1、分析形象
   教师语气坚定的表述:法西斯多么可恶!画家以愤慨的心情,仅用了6个星期时间,便创作了长约7.8米、高约3.5米的巨幅壁画《格尔尼卡》,用艺术方式及录下这场战争,那么画面中都有那些形象?他们又有什么特殊意义?
   学生说出观察到的形象:抱着孩子的母亲、战士、奔跑的人、坠楼的人、举灯的女人、马、牛……
   教师以抱着孩子的母亲为例,引导学生从她的表情动作入手分析其在作品中的意义。
   师:抱着孩子的母亲他的动作表情是怎样的?(嘴巴张大仰天悲号)
   师:那么由这个表情看出她内心是怎样的?(很痛苦)
   师进一步问:为什么痛苦?(因为怀里的孩子死了)
   教师随即追问:从哪看出孩子死了?(因为孩子的头垂下来)
   对学生细心观察和合理的逻辑判断教师给予鼓励,继续提问:她在作品中仅仅代表他自己吗?还代表哪些人?启发性的引导学生,这个人物在作品中不仅指代自己本身,更是象征所有在战争中失去亲人的人。
   教师建议学生合作讨论其余的几个作品形象,将小组探究结果记录下来完成课前已发的《格尔尼卡》形象分析表。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观察、分析、讨论其余形象的表情或动作及象征意义,并完成表格。教师巡视、辅导小组讨论活动,对各组讨论过程出现的疑惑或进行提示性帮助。例如:可以提示学生虽然没有表情动作,但他有形状,形状是怎样的?战士为什么躺在地上,眼睛为什么睁着?……
   2、交流学习结果
   《格尔尼卡》形象分析表
 
 
画面形象 表情动作  象征意义
抱孩子的母亲 抱着孩子仰天痛哭 痛苦的西班牙人民
举灯女人 深长胳膊举着灯 象征着在这残暴的战争中所受苦难、受残害的西班牙人民
坠楼的人 坠楼、惊恐
奔跑的人 抱着腿、渴望
战士 拿着断剑、死不瞑目
锯齿状、发出白光
仰头哀鸣 痛苦 揭露这一切罪恶
呲牙裂嘴、冷漠 法西斯的冷酷和残暴
   教师组织各小组依次对作品中的形象根据讨论结果进行交流,并从旁引导补充,共同完成表格。
  教师引导学生重点分析作品中的”“。对比观察的表情不同得出马是痛苦的牛是冷漠的。
   教师提示:画家曾公开表示马在这里象征着所有受伤害的西班牙人民;牛为什么面无表情,与画面其他痛苦表情形成鲜明对比呢
   学生猜测,牛代表的是可恶的法西斯。
   教师进一步启发,为什么把象征法西斯的面无表情的牛画在画面中呢?别的形象都痛苦恐惧,他却如此,画家想突出什么呢?
   (为了突出法西斯是多么的凶残和冷血)
   教师小结:进一步强调作品象征性表现手法的运用。即:真实事件中死伤无数,作品只能选择有限的、有代表性的形象来展示,所以这些形象在作品中有着丰富的象征含义,所以说这件作品采用了象征性表现手法。整件作品充满了悲伤、痛苦、恐惧,同时又有力的控诉了凶手法西斯的冷血和残忍。
   (四)了解画家、欣赏作品及其主要风格——立体主义表现手法
   教师请学生提供课前收集的毕加索简介,强调两点:创立了立体主义;多变的艺术风格
   教师出示《格尔尼卡》局部图马腿与牛面用问题你观察到画法上有什么特点了吗?引导学生了解立体主义风格表现手法在作品中的运用。
   (马腿部分的立体效果像是剪贴成的,牛的两只眼睛战士的眼睛也很奇怪)
   教师继续提问:剪贴部分用的是什么形状?(三角形等几何图形)
   教师利用挂图简单演示,作品中是如何用立体风格表现战士的眼睛的,并重点解说:立体主义风格表现就是把自然形体分解为几何切面,将不同视角下观察到的形象,采用拼贴技巧进行创作所营造的特殊立体绘画风格。
   三、小结评价谈欣赏感受
   教师以复习提问的形式小结本节课学习的主要内容。
   《格尔尼卡》赏析知识汇总
作品:《格尔尼卡》 作者: 毕加索 表现形式:色彩 形象 黑白灰 抽象
表现手法:象征 作品风格:立体主义 象征内涵:抗议暴行倡导和平
 
教师引导学生谈欣赏后的感受。
(从作者、作品形象、作品内涵、作品背景、自我感受等谈)
教师再次提问:还觉得这幅画很乱,看不懂吗?以后欣赏这类画时还需结合哪些方面的内容呢?(画家、创作背景等)
   结束语:伟大的艺术家之所以优秀是因为他在用心作画而不仅仅是技法高超,毕加索就是一位拥有强烈正义感、热爱祖国和人民、有心在创作的伟大艺术家,最后让我们再一次好好欣赏这幅《格尔尼卡》,来更深入地体会作品带给我们的强烈震憾。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