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七年级美术《敦煌莫高窟》
(2014-03-05 20:08:04)
课题 |
敦煌莫高窟
|
科目 |
美术(七年级) |
||
课型 |
欣赏课 |
||||
教者 |
沣东新城 |
课时 |
1课时 |
||
教材分析 |
本课属“欣赏,评述”课,本课的开设目的是使学生重视并认识我国石窟艺术的悠久历史和辉煌的艺术成就。课程以敦煌为重点,结合佛教的相关知识,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热情,懂得艺术珍品的价值,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
||||
学情分析 |
本节课的教学对象是七年级学生,好奇心强,探究欲也强,但本课的敦煌艺术虽灿烂辉煌,博大精深,但离本地学生的实际太远,就很难理解其中的宗教文化蕴意,因此本课讲述的内容不宜过多,应以学生的兴趣出发,化繁为简,让学生理解、接受。 |
||||
教学目标 |
知识目标 |
了解敦煌艺术及敦煌不同时期壁画、彩塑、建筑方面艺术特点和历史价值。 |
|||
能力目标 |
赏析敦煌艺术作品,能作出简单评述,提高审美文化修养。 |
||||
情感目标 |
珍惜文化遗产,培养文物保护意识,增强民族自豪感,培养爱国主义精神。 |
||||
教学重点 |
对敦煌莫高窟主要艺术成就的认识 |
||||
教学难点 |
敦煌彩塑、壁画的分析及艺术特征的认知 |
||||
教学方法 |
本课教材意在打破传统的教师讲授、学生被动接受的学习方式。因此,我设计了多种教学方法:如创设情境法、分析法、再现法等。在学生的学法上我采用了:自主探究性学习法、师生互动法、生生互动法、游戏参与法,让学生带着学习任务,通过课堂讨论,相互合作等方式,使学生在完成任务中不知不觉实现知识的传递。 |
||||
教学媒体 |
多媒体课件 |
||||
教学过程 |
教学实施 |
组织方式与作用 |
|||
|
一、 导课
1、
2、 |
视频播放,使学生很快进入本课的氛围,有种身临其境的感受。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动机、愿望、需要,形成强大的内驱力。对敦煌总体有初步认识。 |
|||
|
二、 知识探究
1) 敦煌莫高窟中有哪些景物?(彩塑、壁画、建筑) 总结:三种艺术相结合完整的宗教氛围,佛国世界。
2) 总结:敦煌彩塑的发展及特点
3) 敦煌壁画是敦煌艺术的主要组成部分,规模巨大,内容丰富,技艺精湛。45000万多平方米的壁画分为佛像画、经变画、民族传统神话题材、供养人画像、装饰图案画、故事画和山水画.。 敦煌飞天是印度文化、西域文化、中原文化共同孕育成的,它主要凭借飘曳的衣裙、飞舞的彩带而凌空翱翔的飞天。敦煌飞天是敦煌莫高窟的名片,是敦煌艺术的标志。
4) 敦煌因曾经的辉煌和博大精深的文化内涵而闻名于世。,历经沧桑,几度盛衰,步履蹒跚地走过了近五千年漫长曲折的里程。悠久历史孕育的敦煌灿烂古代文化,使敦煌依然辉煌;那遍地的文物遗迹、浩繁的典籍文献、精美的石窟艺术、神秘的奇山异水……使这座古城流光溢彩,使戈壁绿洲越发郁郁葱葱、生机勃勃,就像一块青翠欲滴的翡翠镶嵌在金黄色的大漠上,更加美丽,更加辉煌。 5)分组讨论:敦煌艺术历史价值 1、为研究中国古代政治、经济、文化、宗教、民族关系、中外友好往来等提供珍贵资料,是人类文化宝藏和精神财富。中华民族发达的象征。 2、各朝代壁画表现出不同的绘画风格,反映出我国封建社会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状况,是中国古代美术史的光辉篇章,为中国古代史研究提供珍贵的形象史料。 |
学生自主探究:学生欣赏、比较、探究,发现石窟三大艺术的形式美感,认识我国古代已创造灿烂的文化艺术并能总结归纳。 (1)小组讨论,提供不同的学习对象,听取不同的看法,分享学习成果,达成目标。 (2)组际交流,一人发言其他小组可补充。小组成果变成全班成果。 |
|||
|
三、 展示自我 假如你是敦煌莫高窟的导游,你会怎样向游客介绍敦煌? |
活动设计----展现自我 。感受能力、分析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的锻炼。 |
|||
|
四、 小结与拓展
1、
2、 |
培养爱国主义精神,崇尚文明、珍惜优秀民族艺术与文化遗产,强调文物保护意识。 |
|||
教学反思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