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转载]《欣赏课对小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研究》开题报告

(2013-09-06 10:18:28)
标签:

转载

西安市基础教育小课题研究实施方案(开题报告)

                     

                                       时间: 2013828

 

立项号

2013XKT-XXMS094

课题名称

欣赏课对小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研究

负责人

孙小翠

所在单位

沣东新城严家渠小学

 

 

 

 

 

 

 

 

 

 

 

 

 

 

 

 

 

 

 

 

 

 

 

 

 

 

 

 

课题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一)问题的提出

     从事美术教育几年了,一直被一个问题苦扰着:农村孩子的美术天赋真的就不如城市孩子?还是教育的失衡导致孩子们的两极分化?针对这些问题我一边搞教学一边四处求索,在与许多同仁讨论、学习的过程中发现了新的问题:不是农村小学生的天赋没有城市孩子好,而是农村孩子需要有老师正确的引导,于是四年来我一直做一个能弯下腰的美术老师,从每一个孩子的兴趣爱好着手,做孩子们的良师益友。

    一次普通的旅行让我决定了要研究这样的话题:那是20136月的一天,我带了几名顶尖的孩子去临潼游玩,到了临潼自然要带孩子们去瞧一瞧世界八大奇迹——秦始皇兵马俑了。当我被两千多年前那些能工巧匠的旷世奇作震撼时,我四周瞻仰、留恋却步,而我带的那几名学生却在里面疾走如飞。我问他们为什么不欣赏一些中国老祖先留下来的杰作时,有一个学生说:“不就是一些泥人嘛!有什么了不起的!”我被孩子的话惊呆了,半天说不出话来!农村孩子实在是太可怜了,从小就见识不广,守在巴掌大的村庄里,很少见识社会上一些新鲜玩意儿。就不用谈欣赏水平了。有位艺术大师曾经说过:“你可以不会画画、你可以不知道工艺,但是你必须要有一双会发现美、欣赏美、创造美的眼睛。”不错,农村小学生从来没机会报兴趣班去接受非常正规的训练和系统的学习,所以别想从他们哪里你就别奢求太多精品画作了。可是话说回来了,我们就不能因为如此就放弃了孩子们的前途啊!可是又该从哪里下手呢?思来想去总无结果。一天我和一位大学教授交谈,他的一席话惊醒了我,他说:“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创新的前题是必须眼光独到,眼在意前,意在笔先。”

农村的小学生更应该提高孩子们的审美能力,但美术欣赏课方面农村孩子的审美能力培养的研究比较稀缺,而审美能力在欣赏课中的运用却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及鲜明的个性。所以我想对小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进行深入研究。

(二)课题的表述

美术欣赏是一种特殊的复杂的精神活动,是人们在接受美术作品过程中经过玩味,领略,产生喜悦,爱好的过程。它对于提高的人艺术素养,陶冶人的思想情操,开阔视野,扩大知识领域,具有重要作用。

先前,也有不少人从审美方面着手对学生进行审美能力的培养,但是只是停留在了表面,比如指导学生欣赏一栋建筑,它有多高、多宽、多长、多雄伟,却没有从欣赏的本质出发去研究与探索。而现在我们所表述的是新时期、新背景下的基础教育领域中的美术欣赏课中审美能力的培养,它应是打破过去那种单一的、封闭的欣赏课教学模式,采取一种动态的、自主的形式,把课堂教学延伸向课外、校外,使教学与社会生活及实践活动紧密相联;把课堂教学的主动权还给学生,使他们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只需在旁加以引导、指导。努力为学生创造自由宽松的学习环境,促使他们在学习中自主发展,在学习中感受成功与欢愉,在学习中培养创新能力和鲜明的个性。
   (三)研究目的、意义

1、美术教学要具有时代性,要符合时代的要求。

唐朝的仕女画很明显就看出来是唐朝人,因为唐朝以胖为美;宋朝花鸟画多以工笔为主,只要受其宫廷绘画、时代需求的影响;近现代绘画形式多样,主要遵循了“一枝独秀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的时代口号。在新的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美术课应当给学生提供广阔的活动空间……实行自主式教学……”在这种形式下,我们必须认识到传统美术教育具有教学观念、教学方法、教学内容等方面的局限性,它从很大程度上已经不能满足时代的要求,美术教育改革势在必行。因此,本课题立足新教材、新课程理念。

       2、加强美术教师新时期下的教育理论教学实践的结合。

   本课题立足于新教材,以兴趣爱好突破口,旨在提高教师的认识,用新的教育理念指导具体的教学实践,使处在实验初期的一线教师在实际教学中,明确目标,以新理念为指导,大胆尝试,勇于创新,善于总结。通过课题的开展与研究,使他们在教学方法与理论认识方面都有所提高、有所收获。从而达到优化教学结构,提高教学效率的目的。
   3、培养符合新世纪要求的合格人才。

本课题以兴趣爱好为突破口,最终要落实在“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现代教育观念上,满足于学生的需要与发展,满足于未来社会对人才的要求,从而达到促进个人发展,促进社会发展的目的。
   总之,审美能力的提高符合当前教育形势的需要,符合教师教学的需要,更符合新世纪学生发展的需要。

 

 

 

 

 

课题名称的界定和解读

二、课题名称的界定和解读:

    关于审美能力在学多学科和许多领域都有所研究,研究的形式多样,研究的内容也很丰富,如:语文课对古诗词的欣赏、品德课对爱国主义影片的欣赏、生物课对植物生长规律的欣赏等。学科虽然不同,但是欣赏都是相通的,我们也可以借鉴一些前人研究的成果。

   在《美术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教学应体现开放性、自主性、愉悦性。欣赏课强调的是学生审美的角度和审美的理念,参与和过程的学习,知识是通过探索和思考,由自己发现并获取,从而发展认知能力的。由此可见,在美术欣赏教学中实施审美能力的培养事在必行。

   我们将课题的名称定为《欣赏课对小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研究》,其中审美能力是专业术语,是经过斟酌后才下的结论,而小学美术欣赏课一直是个难点,不好讲,我们正想借此机会好好研究一番。我们研究就是要研究在教学过程中遇到难以解决的问题,就是要把那些不好解决的问题想方设法的解决掉。因此我们对课题的锁定就放在了审美能力培养的研究上。

 

 

 

 

 

 

 

 

 

 

 

 

 

课题研究的步骤和举措

 

三、课题研究的步骤和举措:

   创设优美环境,营造审美氛围。美术课本身就是一门陶冶人情操的课,在这个环节上,教师要想方设法的为学生创造优美的学习环境,为学生营造审美的氛围,以激发学生的审美情趣。

 利用课程资源,挖掘教材“美点”。书中自有颜如玉,只要教师认真钻研教材就能从教材中发现比黄金还要珍贵的东西,那些自然资源因人而异,我完全可以根据学生们的学习特征及个人的喜好挖掘教材,把课程变为美点!

 增强欣赏教学,辅助学生感知。在美术教学活动中,处处渗透欣赏的影子,让学生不至于一下子被突如其来的欣赏给蒙住了。教师作为主导的地位,对学生加以正确引导,辅助学生完成审美的自我感知。

 多设展示环节,给予成功体验。爱美是人的天性,教师想方设法的为学生提供展示自我的平台,让学生在自己的舞台上随心所欲的展示,给他们充分肯定自我的机会,让孩子们充分体验到成功带给自己的无穷喜悦,能把这种欣赏课的余辉受益终生。

 

 

 

 

 

 

 

 

 

 

课题成果的预期和呈现

四、课题成果的预期和呈现:

(一)研究课。在课题组成员的分工情况下,几人合理的分工,组织教学,尽可能的使用多媒体的形式,(多媒体课件自然要精细,也要有档次。)当然也可以选用其他的教学方式,但有一点,不能单一的把学生留在室内。我们要想办法让学生能清晰的看到难以看到的作品,把课题研究常态化,并且每位成员记好笔记,不定期的汇报和总结,研究课题的过程将留下文字或图片资料,以备检查。
      (二)论文。论文是课题研究过程中必然的产物,我想通过对本课题的研究能够出一些针对性的论文,对以后的教育教学会有更大的帮助。但是不是为了论文而论文,我是想通过这个课题的研究解决一定的问题,在解决问题的同时,做一些随笔、教育叙事,有待课题研究成功时,出一些文字的形式结论,希望对以后的教学更有帮助。
      (三)研究报告。在课题组成员的分工研究情况下还要一起商定文字性报告,几人的合理分工是为了更好的完成课题,更有利于教育教学,但是研究报告将最终讨论的结果将按要求几时上传博客。按规定时间完成课题研究和报告。
      (四)案例,在研究课题的过程中,着一些比较有特色的案例记下来,有的也可以提交和同仁们分享,以寻求更有力的证据和方法。
      (五)学生学习成果。通过不同的方式展示学生的学习成果,把学习成果汇编成册,作为学生作品展示和成功体验的一种形式。

注:正文楷体小4号,篇幅控制在A46页的范围内。

0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