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的教学内容《比例的意义》教案教学设计
(2018-01-24 16:44:44)教材分析
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比的意义,比的化简、求比值和比的应用的基础上学习的。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掌握比例的意义,对学生学习比例的基本性质和正、反比例的意义和应用,乃至在初中继续学习有关正、反比例知识打好基础。
学情分析
1、本班现有学生92人,男生49人,女生43人。
2、本班班额大,学生基础较差,所以我将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这一学时的内容分成了两课时,本节课主要学习比例的意义。
3、本节课我准备从生活情境出发,为学生创设探究学习的情境;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运用合作学习,培养学生协作能力;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增加教学的新颖性,引导学生以各种感官参与学习的全过程。
1、知识与技能:理解比例的意义,认识比例各部分的名称。
2、过程与方法:让学生经历探索比例的意义的过程,并能运用比例的意义,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会组比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情感目标:培养学生自主参与的意识、主动探究的精神;培养学生进行初步的观察、分析、比较、判断、概括的能力,发展学生思维,能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验到学习数学的愉悦。
教学重点和难点
2、应用比例的意义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并能正确地组成比例。
3、能根据一个比例写几个不同的比例。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预设学生行为 设计意图
一、复习
1、什么叫比?怎样表示比?
2、怎样求比值?求下面各比的比值,你发现了什么?
20∶25
学生回答后,独立求出各比值,并交流汇报。
揭示
揭示课题--比例的意义。 学生打开数学课本48页。 开门见山,直奔主题。
探究
比例的意义
列表如下:
竹竿长(m) 2 3 ......
影子长(m) 6 9 ......
观察这些比,把能用等号连接的比用等号连接起来。
强调:这些都是比例。
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说一说什么是比例。比例就表示两个比的比值相等的式子。
3、学生合作探究:什么是比例?
4、学生小组讨论:2∶9和3∶6能组成比例吗?并说出理由。 1、生活情境导入,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主动参与。
2、让学生分享在主动参与、探究中获取知识的愉悦心情。
3、学生在合作探究和小组讨论时,增强合作意识,培养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
认识比例的各个项
要求学生依据定义,分别找出3∶2=9∶6和2:6=3:9的内项和外项。
介绍分数形式的比例写法。 学生小组合作探究,找出3∶2=9∶6和2:6=3:9
的内项和外项。
五、巩固练习
2、说一说比和比例有什么区别。
4、用下面的四个数组成比例:2,3,4和6
5、下面的四个数可以组成比例吗?若不能,改变其中的任何一个数,使其能组成比例。2、3、4、5试试看,相信你一定能完成? 1、学生独立完成。
2、汇报答题情况。
检测学生学习效果。
六、比与比例的区别
2、比例
课堂
板书设计
比例的意义
因为3:2=1.5
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
a和d是比例的外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