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得道多助  失道寡助》教学设计

(2015-01-09 21:37:36)
  

      得道多助, 失道寡助

        陕县一中  康秀丽

学习目标:

1、朗读课文,体会语言特色;

2、自读课文,理解文章大意;

3、研读课文,理清论证思路。

重难点:

   重点:读课文,理解文章大意;

   难点:理清文章思路。

教学过程:

一、       导入新课:

      中国历史上第一次轰轰烈烈的农民起义是谁领导的?起义的根本原因是

什么?秦二世凶残暴戾,使得人民苦不堪言,这时,陈胜吴广领导的大泽乡农民起义,顺应民意,极大地动摇了秦王朝的残暴统治,这就是我国古代的大教育家、政治家、思想家孟子所说的“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一起走进课文,看看孟子是如何阐述这一观点的。

二、课前热身:

1、了解先哲。

       孟子,名轲,字    ,战国时期的   家、   家、   家,儒家思想的代表人物,地位仅次于孔子,被尊为“亚圣”,本文选自《       

    政治主张:孟子生活在战争激烈的战国中期,社会动荡不安,人民生活痛苦不堪。他最早提出了“民贵君轻”的思想,主张施行“仁政”统一天下,主张和平,反对战争。

2、理解题目:

     孟子提倡的“道”是_    ,即                       ,“寡”的意思是__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的意思是                                                                              

三、朗读课文,体会语言特色

要求: 读准字音,

            读出节奏,

            读出感情。

语言特色:气势磅礴、说理透彻、感情充沛

四、自读课文,疏通文意:

(学法指导:

     参照课下注释,解释下列红色字,理解文意。)

第1段:天时、地利、人和。                     (翻译第1段)         

第2段: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   ( 翻译第2段)

第3段:城(城墙)、  池、 兵革、米粟(泛指粮食)、 委而去之。    

                                                                 ( 翻译第3段)

第4段:

       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威天下、     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君子、有不战。                                   

                                                                  (翻译第4段)

五、研读课文,理清论证思路 

   (小组合作,讨论交流。)

1、首先,作者在开篇提出了什么观点?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2、接着运用了哪种论证方法论证论点?

(举例论证:进攻失利论证天时不如地利,

            防守失利论证地利不如人和。)

3、天时、地利、人和三者之中最重要的是什么?怎样才能得到人和?

 (人和,要得到人和,就要施行仁政,取得人民的支持和拥护,即得道。)

4、最后,作者由战争类推到治国,得出了怎样的结论?用到了哪些论证方法?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论证方法:道理论证、对比论证。)

5、你能说说本文的论证过程吗?

提示:用“首先,接着,然后,最后”的形式进行阐述。

首先,提出中心论点: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接着举进攻失利的例子,论述了时不如地利的观点;

然后举防守失利的例子,论述了地利不如人和的观点,通过对比,得出了人和的重要性,由战争需要人和转到治国更需要人和;

最后,得出结论: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六、合作探究:

1、你知道历史上哪些例子印证了“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这一古训吗?      

   ( 小组合作讨论,给文章补充一个事实论据。)

2、你知道关于“人和”的俗语吗?

(给文章补充一个道理论据)

•         人心齐,泰山移

•         众人拾柴火焰高

•         团结就是力量

•         三个臭皮匠赛过诸葛亮

七、板书设计:

  得道多助, 失道寡助

       《孟子》

       中心论点: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举例论证:

                     进攻失利论证天时不如地利,

                     防守失利论证地利不如人和。

       得出结论: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八、当堂检测:

一、按课文内容填空。

  1、本文提出的中心论点是:_  ___________。

  2、由战争到治国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

  3、故曰:“_______,  _______,威天下不以  兵革之利”。

二、解释红色字。

  1、地利不如人和      2、七里之          3、而攻之

  4、非不深也        5、而去之          6、民              

  7、亲戚之          8、天下不兵革之利

三、翻译句子。

  1、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2、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

  3、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4、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

  5、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四、说说本文的论证思路。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