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我与《中国集邮报》的邮缘

(2022-03-11 16:02:29)
标签:

集邮

分类: 邮文

2022年,《中国集邮报》将迎来创刊30周年,作为一名青年集邮爱好者,很感谢这个平台让我爱上了集邮和写作,借此征文活动,就让我和大家聊一聊我的集邮故事。

《中国集邮报》让我爱上阅读和写作

还记得2013年三月,那年我高二。随着学习压力的增加,有时候会变得很烦躁,学校为了减轻学生的压力,开设了许多选修课程,还特别制作了课程展板。我在一块块展板前仔细阅读,一块《方寸探秘》的展板吸引了我的眼球。《方寸探秘》主要是讲邮票的基本知识,如邮票和邮戳的发展史、如何制作一页邮集……看完介绍后,我迫不及待地报了名。

从最初的喜欢邮票到了解邮票的发展史,从盲目收集邮票到学会整理、制作邮集,通过《方寸探秘》选修课的学习,使我对集邮有了更大的兴趣。选修课结束后,我写下了集邮生涯的第一篇文章《集邮选修课让我轻松学习》,经过老师修改指导后投稿给《中国集邮报》,更让我兴奋的是,我的文章被录用了,还刊登于2013年7月23日第53期《中国集邮报》“青少年集邮”栏目中。

一堂集邮选修课不仅让我重拾兴趣,还养成了爱阅读和写文章的习惯,只要有时间我都会将有趣的事情记录下来,并整理成文。后来这两年多,在《中国集邮报》共发表过《观大运河邮展有感》、《小邮迷拜访大邮迷》等5篇文章。

《中国集邮报》助我遇上良师益友

2013年重拾集邮爱好到如今,我通过阅读《中国集邮报》认识了许多集邮前辈:郭润康、林衡夫、张雄、施水浪、汪海清等,在与前辈们交流的过程中,我成长了很多,他们不仅教我如何写文章,更教会了我集邮与人生,在这里特别和大家分享我和施水浪爷爷的故事。

曾记得2014年8月,那年我高二,施水浪爷爷82岁。那是第一次前往施爷爷家中拜访。在和施爷爷交谈的过程中,我了解到:集邮、写作是爷爷一生的爱好,他这辈子几乎将所有的经历都花在写书上,《邮驿春秋》、《邮驿春秋.续笔》、《新光颂》、《新光会》都是最好的见证。临走时,爷爷握着我的手和我说:“升航,你作为集邮界的未来,爷爷希望你能一直坚持将这条路走下去,多阅读书籍,多写写文章。”回到家后,感慨良多,提笔写下《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一文。

    这几年,我一直和爷爷保持着联系。在大学期间,利用业余时间帮忙给爷爷的文稿进行整理,打印。后来《浪淘沙·我在淘沙》正式出版后,爷爷第一时间将书寄于我,但因为我的邮路不通,书籍只能退回,实属遗憾。为了弥补遗憾,去年我带着未婚妻前去看望,爷爷非常高兴,还特意把早就准备好的《浪淘沙·我在淘沙》一书赠予我,并在书中题词“张升航先生雅正!您为本书付出心血,功不可没。此书已为‘浙大’浙江图书馆收藏。”同时还我几百只封,让我可以用于集邮研究。

    拿着爷爷赠予的书籍和信封,我的内心久久不能平静,特写下《不忘集邮初心,牢记前辈嘱托》一文,以表达我对集邮前辈的敬佩之情。

    感谢《中国集邮报》,让我遇到良师益友。

《中国集邮报》让我坚守初心使命

    光阴如白驹过隙,我已从一名高中学子成长为一名基层党务工作者。虽然没有像学生时代那样有足够的闲暇时间,但我一直坚持阅读《中国集邮报》,一直没有忘记施老和其他集邮前辈的嘱托,继续将集邮事业发扬下去。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在全党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的活动之际,作为一名基层党务工作者,我创新学习内容,用自己的方式为党庆生——给党员们上了一堂主题为《以邮为媒学党史》的邮票党课。

    为了讲好这堂党课,让大家更直观的学习党史,我花了一个月左右的时间备课、做课件,通过邮票、邮戳、实寄封片等100余件邮品,依托《邮票上的党代会》《红船起航、砥砺前行》《党旗飘扬》等23个贴片为载体,将百年党史串珠成线,用实物的形式让全体党员更直观、更深刻地了解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历程,更加坚定广大党员的理想信念。

    一方邮票,一段历史。通过这堂形式新颖的邮票党课,不仅让大家从一枚枚邮票中感悟历史,坚定理想信念,也让我更坚定了将集邮事业发扬下去的决心。

    《中国集邮报》从1991年创刊至今,30年风雨历程,30年光辉岁月,不仅陪伴了我青年时期最美好的时光,让我学会了阅读写作,懂得了集邮与人生,更见证了我国集邮事业的发展,增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

本文刊登于2022年1月4日《中国集邮报》征文专版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