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大浪淘沙见真金---拜读《浪淘沙-我在淘沙》有感

(2022-03-11 14:16:11)
标签:

集邮

分类: 邮文

2020912日,我从集邮前辈施水浪家中回来后,在工作间隙一直认真阅读《浪淘沙-我在淘沙》著作,感触颇深,特写下此文与邮友们共享。

《浪淘沙-我在淘沙》是2018年爷爷85岁时在癌症的折磨下整理出版的著作,也是《浪淘沙》的第四册,该书共分为“我在淘沙”、“师友情深”、“邮中谈史”、“革命画卷”、“方寸求知”、“生肖趣话”、“遨游世界”、“人物介绍”八章,文章总计285篇(不包含我国集邮名誉会士、会士简介)。可以说此书是爷爷工作、集邮一生的回顾与总结。

说起书名《浪淘沙》,还记得2014年刚上高中的我第一次前往爷爷家中看望拜访,离开时爷爷赠给我两本书《邮驿春秋》和《邮驿春秋.续笔》,在书的内页盖有“淘沙”的印章,当时我问爷爷这是您的笔名吗?爷爷告诉我“淘沙”是早期浙江大学校长邵裴子先生给取的笔名,借“大浪里淘沙不容易”来形容集邮生涯的挫折与艰辛。

纵览全书,通过285篇文章可以直观地了解到爷爷对集邮以及我国古代邮驿通信研究的专注与热爱,也从字里行间反映了他一生的坎坷经历和不懈坚持的人生追求。

12岁喜爱上集邮到23岁写下第一部专著《淘沙集》,可惜的是《淘沙集》书稿被人向公安局告发,审查结束后书稿已经面目全非,一气之下全部焚毁;25岁时为支援“大办钢铁”,离开公安战线成为杭州钢铁厂的一名工人,任劳任怨,勤勤恳恳,直至退休;在“文革”时期,在集邮遭到批判的逆境中,依然坚持集邮,同张包子俊、钟韵玉等集邮前辈保持联系;在邮驿研究中,为了搞清楚从老家探亲带回杭州的“塘务发照”史料文件的历史缘由,不断地趁出差时机向专家教授求教,坚持不懈地查阅大量书籍进行学习研究,花费十年时间终于证实《浙闽全省塘务守府发照》系清代浙江省、福建省、台湾省(我国台湾在同治、光绪初隶属福建省)办理驿站的提塘官府发出的文件与印戳,并于1988年参加在北京举办的“纪念大龙邮票发行110周年”邮展。从那以后,爷爷一直研究我国的驿站通信。历经12年的不懈努力,2002年汇集了爷爷对我国古代驿站通信研究数十年心血的《邮驿春秋》正式出版!

爷爷不仅在我国古代邮驿研究和早期集邮组织的研究上取得不错的成绩,还一直致力于浙江的集邮宣传,并作出了重大的贡献。1993年从杭钢退休后,原本可以和家人安享晚年,可是他却拒绝了,爷爷说浙江是我国早期集邮活动的发源地,张包子俊、钟韵玉等许多老一辈集邮家为编好《浙江集邮》曾作出过很大努力,我要接这个班,将《浙江集邮》编好,编出特色!他主动要求并担任了《浙江集邮》的综合编辑工作,这一干就是15年。正如钱梁荣先生在本书《老骥伏枥 笔耕不辍》一文中写的一句话那样:“施先生不顾生活曲折,不顾年老体弱,病体缠身,节衣缩食,诲人不倦,呕心沥血,笔耕不辍,这就是一位老邮人的可贵之处。”我想呕心沥血、诲人不倦是爷爷工作、集邮的写照!

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爷爷除了重视古代邮驿和集邮文献的研究外,还非常关心我国集邮接班人的培养。不仅经常参加杭州一些中小学的集邮活动,还和青年集邮爱好者保持联系。自2014年我第一次去爷爷家中拜访后,我们就结为了忘年交,保持着长期的通信联系。从高中时代教我如何制作简单的贴片、如何保护邮票到毕业工作后和我聊他一生的故事与经历,嘱托我将我国的青少年集邮事业发扬下去等。6年间,我和爷爷的感情就和亲祖孙一样。

“一颗善良爱邮心,吹尽狂沙始到金”正如2017年老会长杨利民先生给爷爷的题词所写那样,大浪淘沙不容易,74年的不懈努力终于见到“真金”,更何况此书是一位85岁高龄的老人在老伴和自己都患有癌症和多种疾病缠身的情况下,整理出版,这种精神与毅力实在是让我们敬佩!


 

大浪淘沙见真金---拜读《浪淘沙-我在淘沙》有感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