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二审中的“三审”(撰文/大罕)(转载)

(2013-10-28 11:12:14)
标签:

教育

分类: 写作

二审中的三审(读稿随笔)
撰文/大罕



     从《数学通讯》(华中师范大学)编辑部转到我手上的稿件,应是初审(一审)通过的稿件,我这里算是二审了。
     
一接到稿件,不忙的时候,要把收到的稿件全部过目一遍,以留下印象。
     
第一次正式读稿时,明显不合要求的,当场就拿下了。哪些情况属于明显不合要求呢?一是内容平凡,稍熟悉数学的人都知道的,就认为是平凡的;别人已发表的,也应是平凡的。二是远离中学数学教材的。远离,指内容远离,或方法远离。这里有一个的问题。而且,这个度不太好把握,本文委实一言难尽。
     
第二次正式读稿时,看得较为仔细。着重看稿件的四性:一是新颖性,指有新的发现或突破;二是指导性,指读者能从中受到启发,对教学或研究有所帮助;三是科学性,尽量避免错误;四是艺术性,文字通顺,具有可读性;优美简捷,具有欣赏价值。第二次读稿后,又要拿下若干稿件。
     
有几类稿件审读时格外慎重。一是推广,简单的升次加元,并不值得称道;二是信手拈来,不经过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哪能众里寻她千百度,蓦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栅处?三是拼盘,罗列几个例子再穿靴戴帽,读后味同嚼蜡。
     
短小精悍的,真知灼见的,耳目一新的,震聋发馈的,这样的文章肯定会受到青睐。
     
第三次正式读稿时,再次推敲,有的要反复斟酌。对稿件一般要验算之,难读的还要慢慢体味,把它弄懂。读稿的过程也是学习的过程。最后定夺,在审稿单上签署个人意见。
     
如此算来,二审中,也经历了三审
     
做《数学通讯》的编委,已有十二年了。这多年过来了,从年富力强的中年人,到人老珠黄的退休人,至今还乐此不疲。为什么乐意?一是社会责任感(自我抬举一下啊);二是个人荣誉感;三是源于报答编辑部的同仁。
     
如果算经济帐,做这个编辑绝对是划不来的。以最近一次为例。国庆节前夕,我们全家从上海到山东淄博走亲戚,我将手上的5篇稿件带上,利用夜晚休息的时间,把稿件三审完毕,再用挂号信将稿件寄回编辑部,邮费是11.6元,外加0.4元的信封,共12元,而应得的审稿费呢,共25元。也就是说,每审一篇稿件的审稿费为2.6元。哈哈,就是这样的。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