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字号山西非物质文化遗产---杏花村汾酒

标签:
老头原创 |
山西杏花村汾酒厂,位于汾阳市城北15公里的太汾公路北侧。
杏花村,以汾酒闻名天下。早在1500多年前的南北朝时代,这里的杏花村都以酿酒、酒文化闻名。盛唐时,这里以“杏花村里酒如泉” 、“处处街头揭翠帘” 成为酒文化的古都。历史上,我国著名文人、学者李白、杜甫、杜牧、宋延清、顾炎武、傅山、巴金、郭沫若等都赋诗赞誉。李自成进北京路经杏花村,停留三日,留下“尽善尽美” 的题匾,杏花村曾一度更名为“尽善村” 。
山西杏花村汾酒,以清澈干净、清香纯正、绵甜味长即色香味三绝著称于世。清香风格而独树-帜,成为清香型白酒的典型代表,自1953年以来,连续被评为全国“八大名酒”和“十八大名酒”之列。
汾酒的名字究竟起源于何时,尚待进一步考证,《北齐书》中记载,北齐武成帝高湛从晋阳写给河南康舒王孝瑜的文书中说:“吾饮汾清二杯。劝汝于邺酌两杯” 。宋代以后,我国首次发明了蒸馏设备。《酒名记》有“宋代汾州甘露堂最有名” ,说的都是汾酒。汾酒是古老的名酒之一,为唐以后历代文人墨客所称道。明清以后,北方的白酒发展很快,逐步代替了黄酒生产,此时杏花村汾酒即已是蒸馏酒,并蜚声于世。自1916年汾酒在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上荣获一等优胜金质奖后,其声誉更是宇内交驰,名声大噪。
杏花村汾酒饮后回味悠长,酒力强劲而无刺激性,使人心悦神怡。汾酒享誉千载而盛名不衰,是与造酒的水纯、工艺巧分不开的。名酒产地,必有佳泉。杏花村有取之不竭的优质泉水,给汾酒以无穷的活力。跑马泉和古井泉水都流传有美丽的民间传说,被人们称为“神泉” 。《汾酒曲》中记载“申明亭畔新淘井,水重依稀亚蟹黄” ,注解说:“申明亭井水绝隹,以之酿酒,斤两独重” 。明末爱国诗人、书法家和医学家傅山先生,曾为申明亭古井亲笔题写了“得造花香” 四个大字,说明杏花井泉得天独厚,酿出的美酒如同花香沁人心脾。
酿造汾酒是选用晋中平原的“一把抓高粱” 为原料,用大麦、豌豆制成的糖化发酵剂,采用“清蒸二次清” 的独特酿造工艺。所酿成的酒,酒液莹澈透明,清香馥郁,入口香綿、甜润、醇厚、爽洌。酿酒师傅的悟性在酿造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像制曲、发酵、蒸馏等都是经验性极強的技能。千百年来,这种技能以口传心领、师徒相延的方式代代传承,并不断得到创新、发展,在当今汾酒酿造的流程中,它仍起着不可替代的关键作用。
1932年,全国著名的微生物和发酵专家方心芳先生把汾酒酿造工艺归结为“七大秘诀” ,即“人必得其精,水必得共甘,曲必得其时,高粱必得其真实,陶具必得其洁,缸必得其湿,火必得其缓”的“清蒸二次清” 工艺。
汾酒是清香型白酒的典范,堪称中国白酒的始祖。中国许多名酒如茅台、泸州大曲、西凤、双沟大曲等都曾借鉴过汾酒的酿造技术。
如今的杏花村,成为汾酒集团公司所在地,成了酒文化的古都、旅游胜地。这里的酒文化陈列馆、酒史博物馆,展示了杏花村的酿酒史,同吋也展示了酒文化的风采。
如今的杏花村,厂景如画,酒如泉涌。名酒汾酒、竹叶青、白玉汾、玟瑰汾、北特加都已打入国内外市场,成为酒中佳品。杏花村酒厂正经历着它的最为繁荣的时期。
国家非常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2006年5月20日,杏花村汾酒酿制技艺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