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渡镇位于山西省中部,距灵石县城20公里,西连吕梁的孝义市,北接介休的义棠镇,横跨汾河两岸,108国道、南同蒲线穿境而过,交通便利,矿产资源丰富。
两渡镇这个名不显赫,其貌不扬的小村镇却有着鲜为人知的故事。
传说1
两渡据传初名“回水湾”,因汾河水流经此地,水势重又叠蜿漪漩转,故得其名,后村庄逐渐扩建,村南有一条汾水沟桃沟,村北有一条洪水沟名河溪沟,由村南到村北,必涉水两次,故得名“两渡”。
传说2
汾河, 在太岳、吕梁两大山脉夹峙的峡谷段,纵贯而下。河上有一座古老的石桥,当地人称“寡妇桥“。为何叫这么个名称?这里有一段不寻常的传说:
汾河边一个村子里有一位媳妇,婚后刚生了个儿子丈夫就去世了。她青年守寡.含辛菇苦把儿子拉扯成人 ,培养儿子饱读诗书,一直把儿子送上进京赶考之路。其子果然不负母望,一举金榜题名.并且被朝廷委以重任。
若干年后.他衣锦还乡探望母亲。然而,当他回到村里受到隆重欢迎之后,本族长老悄悄地严肃地告诉他,他的母亲与河对岸寺庙中的一个和尚有染。因为人们注意到,她经常渡河去寺中,或涉水、或乘船,傍晚过去,第二天清晨回来.一日两渡,几乎风雨无阻。乃至人们顺口把这个古镇叫成”两渡”了。
这不仅有伤地方风化.而且有损身居高位的他的名声,请他酌情处置。 寡妇儿子思忖再三.,在湍急的汾河上建了一座石桥。峻工之日,他跪在母亲面前,说母亲吃了那么多年苦,母亲今后过诃不用涉水乘船了,说完含泪叩首而别。 然而人们心里清楚,为报答母亲养育之恩,方便母亲生活,特意为寡母建的的桥,所以人们就把这座桥称为寡妇桥。
又过若干年,寡妇去世,其子返乡为母举办了隆重的葬礼,将母亲与父亲合葬,还特意请那位和尚到场诵经超度。当新坟堆起墓碑立好后,寡妇之子拔出剑来,将和尚杀死,惊得人们目瞪口呆!
族中长老向他讨教,所行为何,说明以昭世人。寡妇之子讲了两句非常有名的话:
修石桥为母尽孝,
杀和尚替父报仇。
这种孝道, 是二十四孝之外的孝,虽然不能列入大雅之堂,却随同那座凌架于汾河之上的石桥长久地流传于民间。从此两渡这个地名为人们所知。
http://s3/mw690/003xLOZTzy71oISnJF852&690
注:
笔者曾在两渡镇(汾西矿务局两渡煤矿)
工作40余年。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