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必修2第一章第3节《化学键——离子键》听评课记录—— 戴丽超 韩青青
(2013-04-28 13:02:43)
标签:
教育 |
分类: 【教师风采】赵县中学 |
高一必修2第一章第3节《化学键——离子键》听评课记录—— 戴丽超 韩青青
授课教师:韩青青
一、授课内容:《化学键——离子键》
二、教学目标:
1、掌握离子键和共价键的概念。
2、掌握离子键、共价键的形成过程和条件,并能熟练地用电子式表示化合物的形成过程。
3、理解极性键和非极性键的概念。
4、通过电子式的书写,培养学生的归纳比较能力,培养空间想象能力。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
(1)离子键和共价键。
(2)电子式表示化合物形成过程。
2、教学难点
电子式表示化合物形成过程。
四、教学方法:
讨论法、对比归纳法
五、教学流程:
1、导言 元素的原子结构决定化学性质,而化学变化的过程是原子重新组合的结果,那是不是可以说任意两个原子相遇都会形成新的物质呢?找学生回答,最后总结出答案:不会,例如:H和F可以形成新的物质,而H和He不能。所以说原子和原子相遇的时候,有的能进行组合,有的不能。这就说明,在能组合的原子和原子之间,一定有某种作用存在,才能使原子和原子相互结合形成新的分子和物质,我们把原子和原子组合时,相邻原子间的强烈的相互作用称为化学键。板书总结出化学键的定义。
2、讲授新课
(1)通过分析书中钠在氯气中燃烧的实验,由学生归纳出实验现象,并写出此实验的化学方程式,从宏观上分析出实验产生的白色晶体为氯化钠,之后引导学生从微观角度考虑如何理解此反应。
(2)让学生写出钠和氯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之后让它们结合形成氯化钠。形成化合物之间应该有相互作用。推出离子键的定义,并总结到黑板上。之后通过老师讲解理解离子键的实质和成键微粒。并举出构成成键微粒的阴阳离子常包括哪些。由学生总结出成键元素。
(3)之后老师讲解电子式的书写,之前让学生先了解电子式的定义,之后老师举例教学生原子的电子式怎样写,然后老师写出氢、钠(第一主族),镁、钙(第二主族),硼、铝(第三主族)等各主族原子让学生自行写出它们的电子式,由老师和其他学生一起纠错。
(4)按照老师先举例讲解再让学生写之后再纠错的方法,继续由易向难依次讲解单核离子和离子化合物的电子式书写。
3、课堂总结
老师总结强调本节课的重难点和易错点。
4、课堂巩固
让学生写出氧化钙、硫化钠、氟化钾和溴化钙的电子式和做课后例2的题,之后老师讲解,以此巩固。
5、课后作业
《课时作业八》,第1,5,7,9,12,14,15,16题做到作业本上,次日上交。
六、评价意见
优点:
1、老师课前准备充分,课程整体结构完整。
2、讲课过程中思路清晰,吐字清楚,课程设计由易到难,逻辑性较强,使学生易于接受。
3、上课过程中,经常提出一些启发性问题让学生思考,师生互动良好,课堂氛围很活跃。
4、老师教态大方,思维活跃,声音洪亮。
5、在学生自己动脑解决问题时,老师让学生把答案写在黑板上,不仅有助于学生认真思考,而且利用此机会对一些犯困或者说闲话的同学进行提醒,有效地维持了课堂的秩序。
缺点:
1、讲课时,对于个别知识点讲解不清晰,不到位。
2、声音虽然洪亮,但是音调较平,应该更起伏一些,这样更有利于学生接受信息,不易犯困。
3、在讲解一些知识点时可以多联系生活实际,不仅可以提起学生的兴趣,而且有助于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4、对于学生在黑板上书写的答案,纠错时可以用不同颜色的粉笔标出,便于学生识别,并且可以起到强调作用。
韩青青老师各项得分如下:
教学设计:30分;
课堂管理:10分;
表达传授:39分;
板书设计:10分;
教学反思:10分。
总分:99分
第十六期顶岗支教赵栾元支教分队赵县中学听评课小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