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教学论文——《陈情表》中李密的孝心与孝行

(2014-04-23 00:11:01)
标签:

文化

                               《陈情表》中李密的孝心与孝行
                                     ——真情至性诉衷肠  
    李密的《陈情表》是一篇以阐发孝道、婉拒帝诏为内容的奏表。文章情真意切,哀婉动人,将辞诏不就的理由叙说得深挚透彻,感人肺腑。尤其是作品中的情感表达有如汪洋恣肆,奔涌不息,具有极强的感染力。

       一、以家境凄惨写祖母恩深似海。
      为了达到以情感人、激起晋武帝怜悯之情的目的,作者先叙自己“夙遭闵凶”的身世遭遇。“生孩六月,慈父见背”,此其一悲;“行年四岁,舅夺母志”,此其二难。残缺双亲、无人关爱的自己处境之艰可想而知。更甚的是,由于家境凄惨,自己自幼便疾病缠身,九岁还不会走路。这就使祖母刘对自己的“躬亲抚养”增添了更大的困苦和更多的艰难。家境凄惨的种种事实字字蘸血,笔笔含情,充沛的情感之流狂泻而出,奔涌而下,将内心的凄苦悲怆和祖母的如海深情表白得无比酣畅。在这样的悲凉叙说里,阅读者的恻隐之心和同情之意不可能不被激发出来,达到了让晋武帝动情的目的。
        二、以祖母晚境凄凉叙尽孝之心。
        李密属三世单传的孙辈,“门衰酢薄”,而自己也“晚有儿息”,这就使侍奉祖母以终其年的责任义无反顾地落到自己肩上。“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家世之衰,已无可复加。而刘氏已近期颐之龄,“夙婴疾病”,晚景之惨,也可想见。作者反复陈说刘已如“日薄西山”,到了“人命危浅,朝不虑夕”的地步,因而,尽孝之心、报恩之意已迫在眉睫,毫无推脱的可能。作者言及于此,不禁声泪俱下,痛彻肺腑。“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内心之凄楚,情意之深厚,处境之狼狈,任谁读了,都不能不被感动。
         三、以“乌鹊反哺”喻指自己知恩图报。
       古人重视孝道,晋武帝也倡导“以孝治天下”,借以达到笼络人心、稳定局势的目的。但在忠孝不能两全的情况下,重视名节的士人该做出什么样的抉择呢?《韩诗外传》卷二有一则记载:“楚昭王有士曰石奢,其为人公正而好直。王使为理。于是道有杀人者,石奢追之,则其父也。还返于廷曰:‘杀人者,臣之父也。以成政,非孝也。不行君法,非忠也。弛罪废法,而伏其辜,臣之所守也。’遂伏斧锧。”可见,面对这样的难题,做出选择是件痛苦的事。原因就在于,士人无法因一己之私而忘家国,更不敢有不为国尽忠的私心杂念。李密的高明之处则在于,他成功地化解了横亘在忠与孝之间的矛盾,并能够不使晋武帝产生怀疑之心。这主要得力于作者感情的真挚和说理切入点的准确。李密先以自己与刘氏年龄的差距来推理,从而说明自己“尽节于陛下之日长,报养刘之日短”。然后,李密明言自己知恩图报,乌鹊尚有反哺之心,人情反而不如乌鸟之私情吗?这番感彻肺腑的话,自然赢得了晋武帝的赞誉,也使自己真正能够尽其孝心于刘氏之前了。
     本文层层铺叙,节节渲染,严密的说理之中,杂以真挚的情感,情真性至,堪称奏表类以情动人的典范。( 白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