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学校公众号

2020年12月17日下午,在西安市第八十五中学的董啸“名师+”研修共同体核心成员李蕾、郑利、郑博三位老师精心策划下,由西安市教育科学研究院主办,西安市第八十五中学,西安市陈小海“名师+”研修共同体、西安市张忠孝“名师+”研修共同体、西安市董啸“名师+”研修共同体承办,陕西省王琪名师工作室、陕西省第六批学科带头人培养对象弓弦、韩树团、冯岳君、吕铎、王延芳、杨春宁化学工作坊协办的“基于化学核心素养的微课制作培训研讨活动”顺利召开。
本次活动旨在深入落实国家、陕西省教育大会精神、《西安市基础教育提升三年行动计划(2019-2021年)》、《西安市教育局“名师+”工程实施方案(2020-2021年)》,充分发挥西安市“名师+”研修共同体的示范引领作用,探索发展核心素养的化学课堂教学方式,提升教师微课制作水平,促进青年教师专业成长,提高化学课堂教学效果和质量。

西安市第八十五中学党总支书记郝瑾代表学校,对各位领导,各位专家、各位老师的到来表示了热烈的欢迎,对本次研讨活动的成功举办致以诚挚的祝福,对各位青年教师能学有所思、学有所获、学有所用表示衷心的期盼。
西安市教育科学研究院解慧明院长在讲话中,多次提到“名校+”、“西安好课堂”对西安市教育发展的重要作用。解院长特别指出,“名校+”工程是为了从根本上解决优质资源总量不足,从而扩大优质资源总量,办好群众家门口的好学校,西安教育“名校+”工程最终的落脚点应该是教育变革最纵深的阵地—西安好课堂。2020年是西安市教育发展至关重要的一年、是内涵提升的一年、是一步一步再深化的一年。她对西安市第八十五中学承办此次活动表示高度肯定。
西安市庆安高级中学的弓弦老师在《互联网+背景下对微课的再认识》的报告中,提出关于微课的“三个一”:一种设计思路、一种克服技术困难的“心法”、一个微课发展的必然趋势。以全新的观点、不同的视角、特殊的切入为我们引发了一场关于“微课制作”的再次思考。

西安市第八十五中学的冯越老师做了题为《信息化时代的科学育人-微课的制作和应用》的报告。报告中冯越老师结合自己及团队开发设计并制作微课的丰富经验,从微课展示、微课设计、微课制作、微课应用等方面进行了细致而全面的讲解,为参会教师指明了今后微课制作的方向,传授了微课制作的方式方法及技巧,真正达到了本次研讨活动的预期目的,将整场活动推至高潮。
西安市第八十五中学的李蕾老师分享了《立足新课程的微课制作案例分析》。以新人教版第七章第四节第一课时《糖类》为例,向各位老师介绍了微课制作的五个关键点:设计预期、核心构成、制作流程、后期处理、技术交流。
西安交大附中航天分校王琪老师在《微课制作的应用与建议》报告中,以“微课服务于教学”为核心,提出三点建议:形成微课等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教学方案、通过微课的教学设计提升微课与课堂教学的有机融合、探索微课等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方式方法。

西安市教育科学研究院评价部张建武主任在《关于“互联网+”时代的中学教育变革的几点思考》讲话中,分享了自己的教育格言“用心灵教书,倾大爱育人”。对参会的全体化学教师强调了“五育并举、德育为先、能力为重”的教育理念,提出了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要求,表达了“精心创设好课堂,未来化学更风光”的深沉盼望。

虽岁暮天寒,但带着各位领导寄予的厚望、各位专家无私的指导、各位老师真挚的祝福,我们如沐春风,砥砺前行!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