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冯越-西安85中
冯越-西安85中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3,113
  • 关注人气:35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学习第二单元“语义情境化”心得体会

(2018-11-16 23:36:23)
分类: 校本研修

课程《基于学习科学的高效教与学方法》第二单元:“语义情境化”,这部分内容的学习,我用了一周的时间,原因是这一周学校工作忙碌,自己组织几个老师准备参加西安市微课比赛之系列课程团体赛,加之,期中考试来临,自己出题、评卷,作为班主任还要准备家长会内容,忙得不可开交。可是,王老师的课程如此珍贵,我努力每天抽出时间来学习。多亏王老师的课程都是微课,抓住零碎时间就能学习。通过学习对目前正在筹备的微课比赛非常有帮助。

一、印象最为深刻,最能学以致用的观点

在学习过程中,因为是零碎时间的学习,所以对于每一部分内容仅仅做到听懂并理解,并对王老师所列举的生动案例印象极为深刻。但是,自己脑子里并没有对第二单元语义情景化有系统完整的认识,整体学习完后,王老师带着我们进行回顾,又有制作思维导图这个任务驱动,我重新浏览了之前所学,接着用手机“lighten”软件制作了语义情境化“思维导图后,对这一单元终于有了更为深层次的理解和认识。我想,这就是课程最后提到的“语义学习的两种途径”之“语义结构化”的最好实践了。这就提示我们教师,在教学中,要不断总结凝练,理性提升,让概念联系起来,让知识应用起来,让学生的收获不仅仅停留在知识记忆和理解层面,要能学以致用,总结反思。

二、创设情境点亮课堂教学

     王老师这一单元的课程围绕着创设语义情境展开,用详实生动的案例告诉我们,一节课的成败,往往看老师创设的情境好与坏。能够把枯燥难懂的概念、理论教学和生活生动的案例类比、或以故事呈现、或让学生体验探究过程,这样的课堂必将精彩。比如,前一阵子,我徒弟张老师要上一节公开课《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这一节既是概念课,又是实验课。以往的教学,大多数老师都先讲清楚实验原理,然后教师给学生演示实验,最后分析实验误差,强调注意事项。我们备课组共同打磨了张老师课,决定在实验室上这节课,将实验讲授课变成学生实验课。张老师通过巧妙设计问题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从而发现问题、生成问题、解决问题。大问题解决了如何配制溶液,小问题解决了配制溶液中要注意的细节。大小问题涉及的精当贴切,很好的突出重点和难点。学生实验之前,张老师应用模拟实验室、用NB实验室软件模拟了此实验,课堂生动,兴趣盎然,也给学生一个很好的示范。学生实验过程中,他注意关注了每个学生,分组讨论基本都深入学生进行交流,并能把前几个班实验的操作失误照片反馈给学生,更贴近学生。而后教研组老师对张老师的课给予很高的肯定。

 

这节课就是通过体验式情境的创设,让学生很好的掌握了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的原理和方法。

三、学习实践                                 

最近自己在制作“氧化还原反应”系列微课程。在学第一单元课程,我就借鉴了王老师课程内容提到的“知识可视化”“思维可视化”,制作了《氧化还原反应规律的应用》及《守恒法解决氧化还原反应的有关计算》 两节微课。特别是第二个微课,难度较大,平时在课堂上一道题都要用好几分钟讲解,王老师的课程让我启发很大,我用聚光灯效果强调学生要注意的地方,设置动画,用各种图线指引,让学生跟上我讲解的节奏,让枯燥的课程生动起来,便于理解。如下图就是微课截图运用了聚光灯效果图。

学习第二单元,创设情境对我启发很大,所以,我很用心制作了“氧化还原反应”系列微课的最后一个微课“常见的氧化剂和还原剂”。生活化,趣味化是这节微课的特点。以两个趣味魔术“冰棒点灯”“黑面包的制作”创设情境,让学生对氧化剂和还原剂有了直观的认识。在梳理了中学常见氧化剂还原剂后,让学生寻找生活中常见的氧化剂,并给学生展示了用生活中的紫甘蓝汁液测定“84消毒液”碱性和强氧化性的家庭小实验,开拓学生视野,让他们体验到了化学的学科价值,激发他们探究的热情,培养他们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扫描二维码可以观看微课《常见的氧化剂和还原剂》。

    学习就会有收获,学习好课更会有大收获,期待王老师下一个单元的课程。

http://s16/bmiddle/003xJx40zy7pfzsLK9h1f&690

http://s13/bmiddle/003xJx40zy7pfztRvNa6c&690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